青春守护别迭里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21 10:04 1

摘要:别迭里口岸地处新疆天山南脉,塔里木盆地边缘,与吉尔吉斯斯坦相邻,口岸地势险峻,环境复杂多变。2024年3月2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新疆别迭里公路口岸对外开放,当年9月3日,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别迭里公路口岸临时开放通关仪式在中吉边境6号界标中方区域举行。该口岸预计

别迭里口岸地处新疆天山南脉,塔里木盆地边缘,与吉尔吉斯斯坦相邻,口岸地势险峻,环境复杂多变。2024年3月2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新疆别迭里公路口岸对外开放,当年9月3日,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别迭里公路口岸临时开放通关仪式在中吉边境6号界标中方区域举行。该口岸预计将于2027年完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后实现常年开放。

别迭里口岸是新疆第16个对外开放的边境公路口岸,也是我国第3个对吉尔吉斯斯坦开放的边境公路口岸。别迭里口岸临时开放通关的背后,是阿克苏海关一支队员平均年龄28岁的“全能尖兵”青年突击队的青春守护。

别迭里口岸终于开放了

阿克苏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韩小路记得,小时候家乡有个水电站就叫别迭里,工作后的一次外出,一位老人问她:“别迭里口岸有开放的消息吗?我年轻的时候在乌什县负责这个事情。”韩小路把老人的期待暗暗记在心里。

2021年,吉尔吉斯斯坦向我国提出开通别迭里口岸。2022年,新疆阿克苏地区启动口岸开放的可行性研究,韩小路感到欣喜,别迭里口岸终于要开放了。2024年4月,韩小路与阿克苏海关同事们开展通关调研,一路上,她发现了很多个“别迭里”,有别迭里烽燧、别迭里会谈会晤站、别迭里前哨班……

“在别迭里口岸,有一种众志成城的感觉。大山深处人迹罕至的界碑、国门、界河桥边,都有人静静地守护着,而这里也将见证我们的青春。”韩小路说。

2024年6月,别迭里口岸施工期间,青年突击队队员罗实和同事赴口岸驻扎办公,两个集装箱,一间作办公室、一间作宿舍。

“大雨连下一周,导致山区出现泥石流,道路和通信设施部分损毁,工作区域没电没网没信号。”罗实经常冒着雨举着卫星电话跑到周边山头寻找信号,他也想给家人打个电话,可最终没拨,卫星电话要留着紧急的时候再用。他和队员们跑遍口岸建设场所,实地模拟通关全流程,反复推演,最终研究制定出《别迭里口岸临时通关监管方案》。

深夜的别迭里口岸,寒风裹挟着砂石拍打在青年突击队队员花宇鹏的查验服上。他和队员对跨境施工的界河桥进行夜间巡查。“越是恶劣天气,越要瞪大眼睛。”他边说边用手电仔细照射每一处施工角落。

当一批急需的钢管延误到达边境时,花宇鹏立即安排启动了应急预案,“这批建材关系到整个口岸建设工程进度,必须又快又准。”他一边指挥队员分头核对单据、检查货物,一边爬上货车清点数量。寒风中的钢管冰冷刺骨,他坚持用手摸遍每一根管口,检查是否有夹藏。

“花宇鹏总能在严格把关和高效服务间找到平衡点。”施工负责人感慨道。凌晨3点,当最后一车建材顺利通关时,花宇鹏又拿起记录本开始整理夜间的监管日志。界河桥的灯火映照着他的脸庞,见证着又一个守护国门的夜晚。

2024年9月2日深夜,别迭里口岸灯火通明,调试设备、优化流程、模拟通关,青年突击队队员曹英正在做最后的准备工作。此时突发状况,系统对接异常,车辆通行路线受阻。

“大家别慌,按预案分组行动!”曹英沉稳的声音瞬间让同事们平静下来。她迅速与技术组沟通调试方案,同时赶往现场协调车辆改道,两小时内开辟出一条临时通道,化解了危机。

9月3日,别迭里口岸实现临时开放通关。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房里,青年突击队首批队员赵兰,正通过手机屏幕,专注地看着口岸临时开放通关仪式实况直播。作为别迭里口岸的建设者,赵兰曾在国门挥洒汗水,却在确诊交界性肿瘤后不得不暂别岗位入院治疗。为了弥补遗憾,曾一同奋战国门的队员们在仪式现场与她视频连线。

8时许,当第一辆国际货车缓缓驶入别迭里口岸时,曹英挺直腰板,向司机敬礼。

首辆经由别迭里口岸从吉尔吉斯斯坦入境中国的货车司机阿依别克,在完成通关手续后赞叹道:“没想到新开的口岸效率这么高!”他指着驾驶室里悬挂的中国结说:“这是我去年在喀什买的,就等着这条新通道开通,路上少绕好几百公里,新鲜的吉尔吉斯斯坦蜂蜜很快就能到乌鲁木齐的超市了。”

青年突击队的国门青春

2025年8月25日,由4辆国内自驾车组成的跨境旅游车队缓缓驶入别迭里口岸。入职不久的关员李雨婷首次负责车辆通关查验工作。“您好,请出示车辆证件和人员护照。”尽管声音还带着些许青涩,但她的目光专注而坚定。

车队中一名司机首次跟随车队出入境,对口岸通关流程不够了解,李雨婷一边耐心地逐一核验随车物品清单、讲解禁止随车出入境的物品,一边在寒风中快速记录数据,指尖冻得通红。

很快,4辆车全部查验完毕。车里有人大声喊道:“谢谢海关同志!别迭里再见!”那一刻,李雨婷忽然明白,所谓“国门卫士”,不只是在文件上盖章、在系统中录入,更是用专业和温度,让每一声车轮滚过国界的声响,都成为开放中国最生动的注脚。

今年刚加入青年突击队的关员巴·朝戈,在前往口岸的必经之路——海拔4千多米的“穷铁列克”达坂上,经历了一场考验。一次车辆翻越达坂时,轮胎陷进积雪无法移动,巴·朝戈立即拿起铁锹下车铲雪,刚开始并没感到不适,在用力推车时,突然开始耳鸣、看不清东西。身旁的老关员看他嘴唇发紫,急忙扶他到路旁休息。

老关员关切地对巴·朝戈说:“在高原上,人很难准确感知自己的身体变化,彼此关照尤为重要。”

在看到6号界碑旁初具规模的现代化联检楼后,巴·朝戈路途中的疲累瞬间消散。他始终记得一张“帐篷海关”的照片,漫天风沙里,几个人裹着厚大衣,背景是简易帐篷。如今,一座崭新的国门拔节而起,在别迭里口岸挥洒过汗水的青年突击队队员,见证着别迭里古道焕发生机。

来源:中青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