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某媛二审维持败诉,但是关于性骚扰的思考并没有结束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20 22:16 1

摘要:9月20日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通报: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对杨某媛诉肖某瑫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一案,于2025年7月25日作出一审判决:驳回杨某媛的全部诉讼请求。杨某媛不服该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

引发全国瞩目杨某媛诉肖某瑫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一案有了最新结果。

9月20日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通报: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对杨某媛诉肖某瑫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一案,于2025年7月25日作出一审判决:驳回杨某媛的全部诉讼请求。杨某媛不服该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

本院经不公开开庭审理后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本院于2025年9月17日作出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至此,在法律层面杨某媛诉肖某瑫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一案有了最终的结果,但是该案件引发的在社会和司法层面的讨论并没有就此终止。

二审终审的结果

根据我国的现行法律制度,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民事诉讼法》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两审终审制度。暨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理,即告结束的审判制度。更具体而言,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宣判的判决、裁定,尚不能立即产生法律效力,而允许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上诉或抗诉,经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后作出的判决裁定,一经宣判,立即产生法律效力 。

本案即是如此,杨某媛不服一审判决,在上诉时效期限内(民事诉讼为15日)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最终被依法驳回。

从法律效果而言,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已经是终审判决、当事人不得上诉。这也是武汉大学选择在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后结合调查复核情况,做出决定撤销对肖某瑫记过处分的最重要考量。毕竟,一旦武汉中院的终审判决与一审判决有出入的话,风口浪尖的武汉大学承担不起与司法对抗的责任。

敏感的纠纷,被送上了舆论场

杨某媛诉肖某瑫的官司看上去了结了,但是这场引发了舆论场上滔天巨浪事件的前因后果,注定要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久久不愿散去,激发起更多的思考。

2023年10月11日,一篇发表于微信公众号上的“举报”网文引发舆论关注。武汉大学女生杨某媛发帖,称自己于当年7月11日在学校图书馆自习时遭同校一男生(肖某瑫)“性骚扰”。事件发生后,武汉大学成立工作组调查。当晚,肖某瑫在母亲陪同下前往公安机关报案,称被杨某媛诽谤,要求调查清楚肖某瑫是否有性骚扰。10月13日,武大发布通报给予肖某瑫记过处分,但处分中未具体陈述肖某瑫的违规违纪行为。

2024年6月,杨某媛起诉肖某瑫,指控他在公共场所违背女方意志持续摩擦下体,应被认定为性骚扰。2025年7月25日,法院进行了一审宣判。法院审理认为,不能认定男生肖某某针对特定对象实施了性骚扰,驳回女生杨某的指控。

7月31日,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回应称,学校正在处理中,要等上级的安排才会公布处理结果。同日,武汉大学官网上显示男生受处分通报仍未删除。8月1日,武汉大学发布情况通报称,已组建工作专班,正在对肖某某纪律处分、杨某某学位论文等进行全面调查复核。9月20日,武汉大学发布公告,撤销肖某瑫记过处分,维持授予杨景媛硕士学位,并对相关人员问责。

离奇的事件,曲折的过程,武汉大学一言难尽的处理,让这个案件在中国舆论场上的热度经久不歇,被牵涉的个人和机构也遭遇了高强度的拷打,无论生活和工作都倍受影响。

即使是牵涉性骚扰,维权也要有底线

复盘整个事件,杨某媛与肖某瑫围绕性骚扰与否的认定是本案核心。

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第19号一般性建议将性骚扰定义为:“一种不受欢迎的与性相关的行为,例如身体接触和接近、以性为借口的评论、以文字或者行为表现出来的与色情和性相关的要求 。”

国际劳工组织专家委员会(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Committee ofExperts)采纳的性骚扰定义更为宽泛,这个定义把与性有关的评论、玩笑、暗示,以及与性相关联的淫荡的表情或者身体接触(例如触摸、爱抚、拧捏或者伤害等行为)均纳入性骚扰范围 。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则规定,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编理解与适用》则进一步将 “性骚扰”详化为:所谓性骚扰,是指以身体、语言、动作、文字或者图像等方式,违背他人意愿而对其实施的以性为取向的有辱其尊严的性暗示、性挑逗以及性暴力等行为。

客观而言,性骚扰在全球都属于高发的的违法案件。在北美地区,四分之一的女性会遭受性骚扰 根据慈善机构行动援助的统计,更有高达57%的孟加拉国女性,77%的柬埔寨女性,79%的印度女性以及87%的越南女性都曾经历过某种形式的性骚扰。在埃及7个地区更有99%的女性经历过性骚扰。

而在2010年发布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中,对发生于工作、劳动、学习中的性骚扰状况以及女性遭受性骚扰后的态度及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考察。调查发现,遭遇过性骚扰的女性占7.8%。同时,必须指出的是,男性同样也是性骚扰的受害者。挪威一项关于性骚扰的研究指出,在遭受过言语性骚扰的人中,男性的比例高达22.7%。毫无疑问,从上述触目惊心的数据可以看出,性骚扰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的一大公害。

但是,无论如何,性骚扰的高发并不能成为任何一个人自认受害者就可以随意对他人“猎巫”、“疑罪从有”的理由,杨某媛和肖某瑫的纠纷本质就是如此。

事实上,从来没人否定女性(或任何的性骚扰受害者)拥有维护自身权益的正当性,更没人反对女性保护自己,这是这个社会基本共识,政府也在持续加大对性骚扰的打击力度。无视这个社会共识和政府不断加大的作为,反而在社会上构建出一种虚幻的女性维权艰难的氛围,打着维权的名义挑起并煽动对这个社会进行裂解才能保护,才是这个社会更大灾难的开始。

无论如何,维权必须讲原则、守底线,一旦突破底线的行为被大肆传播甚至群起叫好,“人人自危”的空气下只会造就一个扭曲的、充满猜忌和不信任的社会。届时,那将是整个社会的一场巨大灾难。

来源:一个人很精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