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篇,电动车电池:类型、原理、技术特征与主流产品剖析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20 20:48 1

摘要:在电动车的核心构成里,电池堪称重中之重,它宛如电动车的 “心脏”,左右着车辆的续航、性能与安全性。今天,咱们就来全方位解读电动车电池,从常见类型、工作原理,到比亚迪刀片电池、宁德时代麒麟电池以及特斯拉电池的工艺与优劣,一文带你吃透。

告所有读者,)目的——记录自己看到的、思考的、行动的;给自己一个记录的地方,也希望所写的文字对你有价值,请帮点个关注点个赞,衷心感谢。

第一部分 今日文字(原创第136篇)

在电动车的核心构成里,电池堪称重中之重,它宛如电动车的 “心脏”,左右着车辆的续航、性能与安全性。今天,咱们就来全方位解读电动车电池,从常见类型、工作原理,到比亚迪刀片电池、宁德时代麒麟电池以及特斯拉电池的工艺与优劣,一文带你吃透。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一员,磷酸铁锂电池以磷酸铁锂(LiFePO₄)作为正极材料 。充电时,锂离子从磷酸铁锂晶格中脱出,穿过电解液,嵌入负极石墨晶格内,电子则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放电过程正好相反,锂离子从负极脱出,经电解液回到正极,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从而为外界供电。这种电池结构稳定,尤其在高温、过充等极端状况下,热失控风险极低,安全性表现卓越,这也是其备受青睐的关键原因之一 。

三元锂电池的正极采用镍钴锰(NCM)或者镍钴铝(NCA)三元复合材料 。在充放电进程中,锂离子同样在正负极之间往返移动来实现电能的存储与释放。镍元素能够提升电池容量,钴元素可稳定电池结构,锰 / 铝元素则有助于降低成本,三者协同作用,赋予了该电池较高的能量密度,能够让车辆拥有更长的续航里程 。

镍氢电池属于碱性电池,它的正极是氢氧化镍,负极是金属氢化物 。充电时,氢离子从负极向正极移动,与氢氧化镍发生反应;放电时,氢离子反向移动产生电流。镍氢电池曾在混合动力汽车以及早期电动车领域有过广泛应用,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市场份额已被大幅挤压 。

电动车电池界“三巨头”:比亚迪、宁德时代、特斯拉,谁更胜一筹?

电动车的飞速发展,离不开背后电池技术的较量。比亚迪、宁德时代和特斯拉,作为电动车电池领域的三大巨头,各自掌握着独门绝技。今天,咱们就深入了解一下,它们的电池技术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又存在哪些差异。

一、比亚迪:刀片电池——安全与性能的完美平衡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堪称电池界的“安全卫士”,一经推出便引发了行业的强烈震动。它的诞生,彻底改写了人们对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的固有认知。

从结构设计上看,刀片电池采用了创新的长条形CTP(Cell to Pack,无模组)技术。传统的电池包,就像是由一个个小盒子(模组)组成的大箱子,而刀片电池则大胆地省去了这些小盒子,将电芯直接排列在电池包内。这种设计就好比把原本独立包装的小零食,变成了整齐排列的大包装,不仅节省了空间,还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刀片电池的电芯长度可达0.6米以上,形状狭长,酷似刀片,这种独特的形状设计,让它在电池包内的排列更加紧密,使得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一下子提升了50%以上 。

在材料和工艺方面,刀片电池以磷酸铁锂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改进,弥补了磷酸铁锂电池的短板。为了解决磷酸铁锂材料导电性差的问题,比亚迪采用了纳米级导电剂和优化后的高分子粘结剂,就像给材料铺设了一条条高效的“导电高速公路”,大大提升了锂离子的迁移效率 。同时,在制造过程中,运用连续涂布技术将正负极材料连续涂覆在超长极片上,减少了分段焊接点,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高速辊压工艺的应用,更是将极片厚度公差控制在±1μm以内,确保了电芯的结构稳定性。

刀片电池的优势十分显著。最突出的就是它超高的安全性,在严苛的针刺测试中,刀片电池不起火、不爆炸,表现远远优于传统的三元锂电池。这种安全性,让消费者在使用电动车时更加安心,不用担心电池自燃的风险。此外,由于空间利用率的提升,刀片电池的能量密度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体积能量密度可达300 - 350Wh/L,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也能满足车辆对续航里程的需求 。

不过,刀片电池也并非十全十美,它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相对较弱,续航里程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衰减,这也是目前磷酸铁锂电池普遍存在的问题 。

二、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技术集成的巅峰之作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的龙头企业,麒麟电池的推出,再次展现了其在电池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麒麟电池在多个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堪称电池技术集成的巅峰之作。

在结构设计上,麒麟电池采用了第三代CTP技术,进一步简化了电池包的结构。它直接将电芯集成到电池包内,相比传统的有模组电池包,省去了大量的零部件,就像把复杂的机械装置简化成了更高效的一体化设备。这种设计使得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从以往的50%左右提升到了72% ,为增加电芯数量、提升电池容量和能量密度创造了条件。

热管理系统是麒麟电池的一大亮点。它创新性地采用了双面液冷技术,传统的电池冷却系统大多是单面冷却,只能从一个方向给电池降温,而麒麟电池就像给每个电芯都配备了上下两台“空调”,在电芯之间嵌入双面液冷板,散热效率一下子提升了300% 。

为了实现这一技术,宁德时代重新设计了电池内部的流道布局,确保冷却液能够均匀、高效地流经每个电芯,带走热量。这就好比精心规划城市的交通路线,让冷却液能够快速、顺畅地到达需要降温的地方。

高效的散热系统,能够让电池在高倍率充放电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在适宜的工作温度区间,不仅保障了电池的性能稳定,还大大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让车辆能够持续保持高功率输出。

在材料体系方面,麒麟电池采用了磷酸铁锂与三元材料复合的方式,巧妙地结合了两种材料的优势。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动力性能好,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就像组建了一支优势互补的超级团队 。但要让这两种材料在电池中协同工作并非易事,需要精确调配材料比例,优化电极结构,解决不同材料热膨胀系数差异等问题,经过大量的研发和实验,宁德时代终于实现了安全性、能量密度和成本之间的良好平衡。

此外,麒麟电池还采用了高镍三元材料搭配硅基负极等新型材料,进一步提升了电芯的能量密度 。高镍三元材料增加了正极活性物质的含量,硅基负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更是传统石墨负极的数倍,通过材料改性和复合等手段,克服了硅基负极体积膨胀等问题,使得电池能够在有限的重量和体积内存储更多的能量。

总结:麒麟电池的优势显而易见,它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快充性能等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以三元体系为例,其能量密度可达255Wh/kg,搭载麒麟电池的极氪001,CLTC续航更是突破了1000公里 ,达到了1032km,极大地缓解了用户的里程焦虑。

然而,高度集成化的设计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旦电池内部某个电芯出现故障,维修的难度和成本都会大幅增加,这也是麒麟电池在未来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

三、特斯拉:电池技术——软件与硬件的深度融合

特斯拉在电池技术领域的探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其电池技术的特点在于软件与硬件的深度融合,以及不断的技术创新和迭代。

在电池硬件方面,特斯拉早期大量采用松下提供的18650型三元锂电池,这种电池原本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具有工艺成熟、一致性好等优点 。后来,特斯拉推出了2170电池和4680电池,在电池尺寸和性能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2170电池相比18650电池,体积更大,单颗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提升了约20% 。而4680电池的创新更为显著,它的直径46毫米、长度80毫米,电芯容量达到了2170电池的五倍 。4680电池采用了无极耳(全极耳)设计,将整个集流体变成极耳,大大缩短了电流传导的距离,从原来的800 - 1000mm缩短至80mm(电池高度),电阻降至2mΩ,有效解决了发热问题,提升了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

同时,在材料方面,特斯拉致力于减少钴元素的使用,降低成本和环境风险,并在负极材料中引入硅,提升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 。

特斯拉在电池软件管理系统(BMS)方面更是有着独特的优势。特斯拉的BMS系统就像一个聪明的“电池管家”,它能够对每一颗电芯进行精准的监控和管理 。通过实时监测电芯的电压、温度、充放电状态等参数,BMS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电池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例如,当某颗电芯温度过高时,BMS系统会自动调整电流分配,降低该电芯的充放电负荷,同时启动散热系统进行降温 。

此外,特斯拉的BMS系统还能够通过软件算法,优化电池的充放电策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这种软件与硬件的深度融合,使得特斯拉的电池能够在各种复杂的工况下,始终保持良好的性能表现。

特斯拉电池的优势在于其先进的软件管理系统和持续的硬件创新能力,能够为车辆提供稳定、高效的动力输出。不过,特斯拉部分车型电池容量较大,在快充时对电网的要求较高,需要配套的大功率充电桩才能实现快速充电 。而且,由于电池组的集成度较高,一旦出现故障,更换电池组的成本也相对昂贵 。

比亚迪、宁德时代和特斯拉的电池技术各有千秋。比亚迪刀片电池以超高的安全性和创新的结构设计脱颖而出;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凭借全面的技术集成和卓越的性能表现引领行业;特斯拉电池则通过软件与硬件的深度融合以及不断的技术创新,为用户带来独特的使用体验。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电动车电池领域还将迎来更多的突破和变革,这三大巨头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最终受益的,将是广大的消费者。

第二部分 今日锻炼打卡数据(第646天)

2023年9月9日开始锻炼打卡,第92周,第646天,今天回复正常锻炼节奏

哐当哐当跳绳2400 个,每组 300 *8组

抬腿击掌 250个,每组 50 *5组

俯卧撑150个,每组 30 *5组

来源:襄襄汽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