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刷到徐州棠张中学决胜局15比7那一下,手机差点甩出去——上海队领先一整晚,最后崩在发球线,江苏小孩们却像刚放学一样蹦跶。
“09后”的小孩打五局球,心脏得有多硬?
昨晚刷到徐州棠张中学决胜局15比7那一下,手机差点甩出去——上海队领先一整晚,最后崩在发球线,江苏小孩们却像刚放学一样蹦跶。
看完只有一个念头:江苏到底怎么把排球玩成了“量产”?
先说最直观的。
常州体校3比0把吉林按在地上,一点不拖泥带水;徐州棠张更离谱,19比25先丢一局,还能连追两局,第四局又被上海拖进长盘,最后15比7收比赛。
球龄三四年的孩子,关键分敢打敢吊,换我早腿软。
阵容拆开看,全是熟脸。
常州那支其实是中天钢铁的三线队,宣亚辰、张一佳这批人早就在U18、U20名单里挂着,平时跟着沈富麟练,配合像打了十年。
徐州棠张更夸张,陈睿菡国少主力主攻,张邵涵从副攻改二传,居然还能追传四号位,球路花得像在玩魔方。
五个首发刚在U19打完,转头又来U17,体力槽是充了会员?
上海这边就有点尴尬。
邵子嫣被喊“上海艾格努”,结果关键分被拦得找不着北,全队决胜局发球直接送分,心态崩得比我高中月考还快。
解说来了句“恐苏症”,听着像玩笑,细想又挺真实——江苏青训一年往外扔两三支能打的队,谁碰谁不怵。
说到底,还是基本功的差距。
U17限09后,球龄普遍短,一传飞、防守慢是常态。
江苏这批孩子从小在体系里泡着,发球带旋转,垫球贴网,别人练一年,他们练三年,比赛自然像大人打小孩。
上海输得不冤,只是时间点太寸——全国都盯着这批苗子,谁先稳住心态,谁就提前拿到成年队的门票。
看完比赛,顺手翻了下名单,发现徐州棠张的自由人身高刚过一米六,拦网却敢扑出去,落地那一下膝盖都在抖,还是把球救回来了。
突然就懂了:江苏的底气不是哪一个人,而是把“不怕输”写进了训练表。
下一届全运会,这批人升上成年组,画面估计更热闹。
有人觉得青训卷成这样太夸张,我倒觉得挺好——至少以后看国家队,不用再担心一传满天飞。
至于上海能不能翻身?
先把发球练明白再说吧。
来源:愉悦的花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