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海湾国家逛超市,家乐福基本是绕不开的。这家源自法国的超市品牌仅在阿联酋拥有近200家门店,已经成为许多居民心中的超市标杆,无论穷、富、中产都爱逛,盘踞近30%的市场份额,是超市界绝对的龙头老大。同时在沙特、卡塔尔、科威特、巴林和阿曼等市场,家乐福也拥有不俗的
在海湾国家逛超市,家乐福基本是绕不开的。这家源自法国的超市品牌仅在阿联酋拥有近200家门店,已经成为许多居民心中的超市标杆,无论穷、富、中产都爱逛,盘踞近30%的市场份额,是超市界绝对的龙头老大。同时在沙特、卡塔尔、科威特、巴林和阿曼等市场,家乐福也拥有不俗的市场表现,可以说随处可见。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王者级别的超市品牌,却在中东上演了光速撤离的戏码,10个月内连退四国。2024年11月家乐福撤出约旦,2025年1月撤出阿曼,9月撤出巴林和科威特……
明明混得好好的,怎么说走就走,究竟发生神马事啦?让我们好好了解一下家乐福之于海湾国家的前世今生。
一哥家乐福:海湾崛起之路
90年代,海湾国家的零售业态还基本以各种杂货铺为主导,但随着国际化浪潮和消费形式的变化,大型商超业态的崛起已势不可挡。
此时,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看到了海湾国家消费趋势的变化,开始切入海湾市场,第一站便是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迪拜。
然而海湾诸国的消费习惯和文化风俗都与其他市场迥异,再加上本地门阀和大家族林立,怎能容你一个外来人过来咔咔赚钱,贸然入场铁定没有好果子吃。为了降低进入市场的风险,家乐福选择与本地颇有零售经验的豪门家族Majid Al Futtaim(后简称MAF)联姻,成立合资企业,共同经营家乐福这块国际招牌。
MAF在迪拜拥有顶级的购物中心和物业资源,Mall of Emirates和City Centre购物中心均为旗下产业。而家乐福拥有顶级的商超和供应链管理经验,强强联合下,1995年,阿联酋的首家家乐福超市于Deira City Centre购物中心正式开业,一炮打响。
值得一提的是,家乐福日后在中东最大的竞争对手lulu超市,其首店也同样于1995年在阿联酋阿布扎比成立。
随后在MAF的运作下,家乐福陆续进入卡塔尔、阿曼、沙特、科威特和巴林市场,国际零售大牌的进入对原生业态可谓降维打击,一度横扫海湾市场。
眼看超市形式一片大好,MAF也希望从家乐福身上获得更大的收益和主导权,因此在2013年,MAF花费5.3亿欧元从家乐福集团手中收购了大卖场业务25%的股权,并获得了家乐福在中东、非洲和亚洲12个市场的独家经营权,正式从合资模式转为特许经营模式。
特许经营也是许多国际大牌进入海湾市场的常见合作模式,在特许经营模式下,MAF可以使用家乐福的品牌、商标和运营模式等,按照家乐福的标准来运营门店,同时也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更多本土化的运营策略,使得家乐福在阿联酋及海湾国家越开越多,越开越旺,逐渐成为海湾地区的超市一哥。
目前,在MAF特许经营下的家乐福超市已经突破海湾国家的边界,覆盖中东、北非、东非和高加索在内的20个国家,在全球拥有400家门店。
黑脸家乐福:光速撤离的背后
2025年9月14日,家乐福忽然官宣停止巴林的所有业务,两天后,家乐福在科威特的所有业务也宣告停止。而在此之前,家乐福已分别于2024年11月和2025年1月宣布退出约旦和阿曼市场。但至今官方并未解释退市原因。
有分析人士表示,这些闭店决策是基于“市场盈利性”和“区域销售贡献”所做出的,因为阿曼、巴林、科威特等市场规模较小,家乐福运营效率较低。同时老对手lulu超市在这些地区的持续扩张也在挤压家乐福的份额,再加上线上零售的冲击,家乐福在这些地区的营收,有点疲软。
然而,这大概这只是一种明面上的说辞,毕竟这些地区的家乐福前脚刚闭店,后脚马上就以HyperMax的名字重新开业,除了不叫“家乐福”之外,其他似乎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看来“家乐福”的这个名字,才是那个“内鬼”。
这就不得不提到背后的政治原因 —— 家乐福,太向着以色列了。
家乐福与以色列勾搭的争议早在2022年就开始了。当时家乐福与以色列公司Electra Consumer Products及其子公司Yenot Bitan签署了特许经营协议。然而,这两家公司却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的以色列定居点开展业务,并从这些定居点的以色列人手上采购产品,这使得家乐福被认为支持以色列非法定居点活动,从而卷入了巴以问题的争议中。
2024年,家乐福以色列分公司还宣布将为以色列士兵提供食品配给,这一举措更被视为家乐福支持以色列军事行动,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大量谴责。
这使家乐福成为巴勒斯坦支持运动BDS(Boycott, Divestment, Sanctions Movement:抵制、撤资、制裁)的目标之一。和麦当劳、汉堡王、西门子等其他被认为支持以色列的品牌同登消费黑榜,这些上榜品牌由于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消费抵制,业务在全球范围尤其是阿拉伯国家中均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虽然MAF特许经营下的家乐福,和以色列公司特许经营下的家乐福并没有什么关系,相互也管不着,但群众和舆论只看面子,不看里子,不管幕后老板是谁,反正只要挂着家乐福的牌子,就会遭到抵制。
而MAF的势力范围又恰恰是反以最强烈的阿拉伯地区,因此也承受了这波抵制浪潮下最大的压力。这个曾经让MAF大赚特赚的法国超市品牌,如今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却成了烫手山芋。
对于MAF来说,平息这场风波的一个又快又简单的办法,就是赶紧丢掉“家乐福”这块牌子,换个ID,日子照过。
那么阿联酋的家乐福也会撤掉么?目前从种种迹象看,倒不至于。
一方面,阿联酋的开放程度全中东第一,根深蒂固的国际化氛围也使得这里受民族主义的影响较少,家乐福在阿联酋的业务并未因地缘政治而受到太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阿联酋毕竟属于MAF的大本营,是中东家乐福的诞生地,家乐福在阿联酋已经有着非常深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接受度,门店数量也是中东之最,营收可观,替换的风险和成本太高。MAF官方人士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暂时不会在巴林、科威特、阿曼和约旦以外替换新品牌。
替补家乐福:二娃HyperMax登场
作为家乐福撤离后的替补选手、MAF的亲生二娃 —— HyperMax在2024年11月就已经在约旦首次登场,其34家家乐福门店更新为HyperMax。2025年1月,阿曼的11家家乐福更新为HyperMax。9月,巴林和科威特的家乐福也将转化为HyperMax。至此,HyperMax在这四个国家的门店数量将达到70家,通过“换皮”成为中东零售界的一股新势力。
MAF打造HyperMax不仅仅是为了“换头保命”,同样也是为了应对本地更加复杂和多元的零售需求,同时减少对单一品牌的依赖。这也使MAF有机会从特许经营模式中解脱,通过运营本土化自有品牌而获得更高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在公开的资料中显示,相较于家乐福的国际化采购,HyperMax更侧重于本地化和平价化,会更多地与当地农场主、生产商、供应商及中小型企业建立合作,同时维持一个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大致看来,HyperMax在经营思路上或许会更接近阿联酋的另一家本土超市Union Coop,同时在价格上更靠拢LuLu超市。
总而言之,在这个错综复杂、群雄割据的时代,让自己多一张能打的牌总归是没错的。大概率MAF会在一段时间内维持这种双品牌策略,在成熟市场用国际老将家乐福镇场,在中小市场用本地新兵HyperMax当试金石。
目前笔者还没有实地去过HyperMax,如果有去过的读者可以发表下对这个新超市的看法。看看它到底是“换皮家乐福”,还是“本地救世主”。
来源:迪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