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自述17:我拍摄《西游记》电视剧,唐僧的演员居然换了三个!

摘要:两个多月前,提升为副台长的洪民生兼任了我们的文艺部主任。他刚刚走马上任,就知道了我想拍电视剧而不被允许的苦恼。在一次谈话中,他对我说:"你不要忙着调走,我要了解一下情况,你等我一段时间。"

一、喜从天降

两个多月前,提升为副台长的洪民生兼任了我们的文艺部主任。他刚刚走马上任,就知道了我想拍电视剧而不被允许的苦恼。在一次谈话中,他对我说:"你不要忙着调走,我要了解一下情况,你等我一段时间。"

虽然他的态度很真诚,但我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因为失望的次数太多,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他能争取到让我拍摄电视剧,就很不错了。

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洪民生还是没有消息。我仍然等待着。一天,人事处一个办事员来通知我:"领导已经同意你调离的要求,你想上哪儿去,要不要帮你联系?"我非常意外:"领导让我走?我不走了!是洪民生不让我走的!"这件事让我十分生气:"既然叫我等待,怎么又要把我调离?难道是洪民生搞两面派?"我百思不得其解,但不管怎样,决不能走!我不能让人看我的笑话。

不到十天后,就是1981年的11月底,在文艺部组长例会上,洪民生先是安排日常工作,接着谈了广电部党委布置的一个新任务:不能任由外国的电视糟蹋我国的古典名著,应由中国人自己来拍摄!首先中央电视台要把我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和《西游记》拍摄成长篇电视连续剧……我漠然听着,感觉这和我距离太远。然后他宣布了由王扶林负责拍摄《红楼梦》。我听着,心中隐隐作痛。忽然,洪民生问:"杨洁,要是给你《西游记》,你敢不敢拍?"真不敢相信这句话是对我说的,我抬起头怀疑地望着洪民生。他的眼神非常坚定地看着我,又问:"你敢不敢接拍《西游记》?我冲口而出:"只要有钱,有什么不敢!"这时他很快地向大家宣布:"好,局党委决定由杨洁拍摄《西游记》!"

这个宣布像个闷雷,不但打晕了我,而且打糊涂了在座的所有人!他们没有人相信局里会把这样重大的任务交给我!在他们眼里,我只是个戏曲导演,是个整天妄想拍摄电视剧的人!怎么能把这样重要的戏给我拍?何况戏剧组里还有闲着没事干的导演,这事应该由他们来干!他们有很大意见,不只私下议论而且和领导争论。我就撞见过戏剧组的组长和原来的文艺部主任谈得异常激愤的场面,但他们的不满只能促使我更加坚定地接过这个巨大而辉煌的任务。

我相信这个决定来之不易,不知道洪民生曾顶住多大的压力!我心中充满感谢,感谢洪台长的信任,感谢他的举荐和力排众议的果断宣布。我也相信自己绝不会辜负他的信任。

任务接下来了,冷静下来,发现自己身上背上了一副千斤重担!《西游记》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古典文学名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在中国家喻户晓,国外也广为人知;唐僧师徒的形象早已深人人心!不论戏曲舞台还是动画片、皮影戏等艺术门类,都有描绘他们的作品存在。我要塑造出一部全新的由真人在实景中演出的完整的《西游记》,是个严肃而艰巨的任务!我应该从何处着眼,从哪里下手呢?

我认为要拍好《西游记》,必须忠实于原著。《西游记》原著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故事基础,但电视剧毕竟和小说不同。如何把《西游记》里上百回的内容,浓缩于不到30小时的电视剧中,我和其他两位编剧戴英禄、邹忆青取得了共识﹣﹣采取八字方针:忠于原著,慎于翻新。选取原著中最精彩的部分,把它分成30集,一集一个故事。它们连续而又独立,每一集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像《计收猪八戒》,是喜剧风格,可笑处让你忍俊不禁;《斗法降三怪》是闹剧,开心处让你捧腹大笑;《三打白骨精》则是悲剧情调,动情处会让你潸然泪下……每集都各具情趣,既避免情节雷同,有新鲜味,又神奇浪漫,富有人情味。

有人说《西游记》里没有"人情味"。错了!不论什么戏,若是没有"情",就失去了灵魂。《西游记》原著里成功地塑造了各种艺术形象,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尤其是几个主要人物。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的重重磨难中不断加深了师徒之情,还有家国之情、儿女之情……至于那些妖魔鬼怪、君王臣宰,也都各有特性,各有真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关于人物造型问题,不论猴、猪,以及其他妖魔鬼怪,都需要依靠塑型。这个工作很难,谁能做?我想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的王希钟,只有这位富有经验的老化妆师能胜任。但他肯来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吗?

我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去找到了王希钟。没想到他对为《西游记》制作人物造型也有极高的兴趣。我们谈得非常投机,王希钟还提供了不少好的建议。我们一致认为妖魔鬼怪、神仙佛道,包括小妖小怪,只要不是凡人的,都需要造型。有的要全脸,有的是半脸,有的可用鼻子、额头、下巴等"零件"来局部改变面孔;最好少用整脸的面具,以免影响演员的表演。我要求这些人物不但要各有特点,还要美化,不要丑怪,尤其是孙悟空,一定要使他既有猴相又漂亮。

《西游记》中"游"是一条贯穿线,从大唐到异国,必须通过景色的变化来表现路途的遥远和取经的艰辛。我要把我国绚丽多彩的名山大川、名扬四海的古典园林、历史悠久的佛刹道观都摄入剧中,理想的环境对烘托气氛、刻画人物会起到极重要的作用。不但会增强真实感和神奇性,达到情景交融、以景托情的效果,还会大大增加美学价值!这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必须要好好利用。我要让珍贵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的风光景物,成为电视剧《西游记》的一大亮点!

《西游记》里许多场景是人间找不到的,如灵霄宝殿、瑶池仙境、海底龙宫、阴曹地府……都需要美工师在摄影棚里搭景,把这些虚幻的环境化为可视形象,所以只有采取"虚实结合,以实为主"的方针,才能造成《西游记》中完美的艺术效果。

《西游记》的神话特点决定拍摄需要大量的特技来表现,但这是我们的弱项。那时,我们尚不知"特技"为何物,没见过"威亚",更没听说过"电脑动画"、"虚拟演播室"……但是,如何腾云驾雾、如何上天入地、如。何平地飞升、如何千变万化……却都是躲不开的难题。我必须一方面借鉴电影里面的特技手段,一方面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调动一切手段,动员所有工种,比如摄像、化妆、道具、照明、烟雾、武打等,开拓思路,依靠大家的智慧,在拍摄中去不断解决那些已知和未知的特技问题。

我决心战胜一切困难,拍出一个既优美又神奇、既通俗又高雅的电视版《西游记》来。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西游记六年的拼搏中。

二、取经路在哪里

既然定下了"游"字的目标,那么,就需要去寻找每一集的景选在哪里,找到了景点,才能定下拍摄计划。

我为自己定下的准备时间只有半年,便把剧组的事交给副导演朱小峰,让他继续找寻演员;两位编剧突击《除妖乌鸡国》的文学剧本;我则外出采景,这样几方面同时进行。

我的选景班子有摄像师﹣﹣王崇秋、美工师﹣﹣彭曼丽、照明师﹣﹣孙永福、场记﹣﹣李成儒、剧务﹣﹣小郑,加上我共六个人。

我做了两个月的采景计划,3月1日出发先走东南:南京一扬州一宜兴善卷洞﹣安徽黄山﹣安徽九华山﹣杭州瑶林仙境﹣浙江宁波天童寺﹣普陀山一杭州云溪、玉盘山、石乌洞、黄龙洞、紫云洞、水乐洞一绍兴一福建福州鼓山、青枝山﹣泉州开元寺﹣厦门南普陀﹣漳州南山寺﹣东山岛,城关镇古城楼﹣汕头﹣广州﹣广东罗浮山﹣肇庆七星岩﹣西樵山、佛山马庙﹣湖南长古城楼﹣汕头﹣广州﹣广东罗浮山﹣肇庆七星岩﹣西樵山、佛山马庙﹣湖南长沙﹣大庸张家界﹣青岩山黄狮寨﹣湖南慈利桃花源一返京,最终用了35天。

4月5日,我们回到北京向领导汇报情况,同时检查剧组里工作的进行情况。4月11日我们向西南出发,不过,这次队伍稍有调整,新来的美术师郑越洋加入了采景的行列。

为了了解有关佛教方面的知识,我们先到西安草堂寺参加中日佛协为达摩祖师像落成而举办的仪式,并访问了赵朴初先生,然后出发去华清池等地,再去四川成都青城山、二王庙、峨眉山、报国寺、伏龙寺、清音寺、武侯祠、杜甫草堂﹣大邑县、崇庆县﹣﹣云南昆明一圆通寺、龙门、太华寺、法清寺、华亭寺、穷竹寺、石林、西双版纳、思茅、景洪、动海、澜沧、双江、临沧、下关、大理、喜州、楚雄、金殿、黑龙潭,金刚塔﹣湖南冷水江波月洞,5月8日返回北京。

我们马不停蹄地在三个月内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收获还真不少,主要景点都已找到,我可以作出整个《西游记》较为详细的拍摄路线和时间上的安排了。尤其使我喜出望外的是,一些特殊的、原本是我心中的难点,竟也有了现成的地方!如在湖南冷水江波月洞中,发现了天造地设的孙悟空的宴乐大厅和"宝座",几乎不用加工!在云南石林,发现了那个羁押孙悟空的五行山下的小洞,洞的大小正好容他探出头来;在九华山发现的那座空荡荡的尚未摆进佛像的庙堂,正好用作"误人小雷音"中群妖变化欺骗唐僧的雷音寺;还有在东山岛发现的一座被烧毁的大庙,是现成的"火烧观音院"中金池长老的庙宇……

三、《西游记》的人物谱

1、寻找孙悟空

《西游记》里,师徒四人是主角,孙悟空又是最重要、最耀眼的中心,所以首先要找到这个扮演孙悟空的人选,可这个人应该到哪里去找,用武术演员、话剧演员还是戏曲演员?都还没有定论。

我先到武术学校看了一些年轻武术演员,他们武打当然不错,但在表演方面却是弱项。我转而考虑戏曲演员。戏曲舞台上已经有过无数个孙悟空,如果吸收他们舞台上的一些技巧,再培养他们生活化、人性化的表演,把武术和他们的花架子武打揉在一起,那就是我要的孙悟空。

我专程去访问了京剧的"北猴王"李万春,征求他的意见,并希望他能推荐可用的演员,但是谈得并不投机。

有人推荐了一位中国戏曲学校的学员董志华。他的功夫很好,我觉得不错,但他是实验剧团的台柱子,那年他有出国任务,剧团换不了人,我也只好作罢。

忽然,我想起几年前曾经转播过的绍剧《三打白骨精》。那个孙悟空演得很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是"南猴王"六龄童。于是,我打通了他的电话。

电话中的六龄童老先生非常热情,他说:"我这里有一个学员班,有好多小猴子,你尽管来挑!"

1982年2月28日,我兴冲冲地只身去了绍兴。六龄童把我接到他的家里。在交谈中,我征求他对电视剧中孙悟空的表演上的意见。我问他:孙悟空从石猴出世到成佛有个成长过程,动作上应该有所区别,应该如何表现?老先生激动地站起身来,为我表演了刚出世的小猴子软绵绵的、走路东倒西歪的样子,大闹天宫时威风凛凛、无所畏惧的样子,在师傅面前嬉皮笑脸和陪着小心的样子,以及猴子的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

我遗憾地说:"可惜呀,要是您年轻30岁,孙悟空就是你的了!"

他马上指着一旁坐着的那个年轻人说:"他是我的儿子……"

我没有理会他的意思,只是问他:"什么时候到绍剧团去看您的那些学员?"

他似乎有点儿失望,连声说:"不忙,不忙!"

晚饭后,老先生把我安排到招待所住,还给了我一些报纸和资料。

晚上,我翻看那些资料,里面除了介绍六龄童的文章外,还有一些关于绍剧青年猴戏演员的报道,里面提到一个演猴的年轻演员,还用了"令人拍案叫绝"这样的语句来形容他的表演。我看中了这个人,决心第二天去找他。

第二天,老爷子又把我接到他家,我向他提出要求去绍剧团,他还是说:"不急!来得及,来得及!"我提出想看看材料里介绍的那个青年演员,他也把话岔开去,只是一再介绍我面前的这个"儿子"。

我明白了,老先生是一个劲儿地向我推荐他的儿子来演孙悟空!我开始打量眼前这个年轻人。他叫章金菜,是杭州浙江昆剧团的演员,很文静、秀气,像个书生。

我要他为我表演那些猴子动作,金莱模仿的动作是准确的,但比起他的父亲,差了些精气神。

我问金莱:"你父亲刚才所说的那些,你都能理解吗?你离开锣鼓经还能表演吗?"

老爷子拍着胸脯说:"这点你放心,包在我身上!"

这时再提出要看另外的人,似乎已经不合时宜。我只能说决定权在领导,必须领导亲自审过才算数。老先生表示理解,在这段准备时间,他会保证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教给他,让领导也能满意。

回京后,我立即向洪民生作了汇报。2月1日,六龄童带着章金莱和小七龄童来到北京,洪民生副台长审看了金莱的表演,六龄童一直在旁边提示他如何动作。金菜的表演比此前有进步,老父亲肯定花了不少心血。洪副台长比较满意,当场定下由他来演孙悟空。

我郑重地再次提出我对金菜的要求: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生活要能自理,剧组不可能有专人照顾你;学习要刻苦,你现在所会的东西,距离电视剧里的孙悟空还差很远,必须学习新的东西。目前,首先要把父亲的东西尽量学到手,进组后再融会贯通其他本领,诸如武术、表演等,我会安排专人帮助你。

三个月以后,我采景回来,剧组正式成立,金莱也进了组。

我先请来了北京人艺的著名演员董行佶来辅导金莱的表演,后来,董行佶因为邓颖超指定他去拍摄《廖仲恺》而不得不离开了剧组,我又不得不请来北京人艺的表演艺术家郑榕到剧组来,帮助指导金莱一段时间,同时让剧组的武术设计林志谦教金莱武术里的散打动作。金莱实现了他的诺言,不论在演戏上还是生活上,都吃了不少苦头,克服了不少困难,同时,也在不断地成长、成熟。六年过去,他成功了,成了不只是中国而且是世界知名的明星﹣﹣齐天大圣美猴王!回想起来,当初,他的父亲执着地向我推荐他的儿子,不能不佩服他老人家有远见!远见在于对他儿子的信心,以及对这个电视剧成功和巨大影响的信心!

2、得到猪八戒

猪八戒在《西游记》里是个讨巧的人物,好吃贪睡,胆小,还有些好色。他憨态可掬,可笑又可爱,是师徒四人里不可或缺的人物。

这个角色我也打算在戏曲演员中挑选,但也不很好找。我本想找个胖子,这样肚子可以用他自己的,但是很难找到胖到那种程度的演员。正在寻找中,汪粤向我推荐了一位勇进评剧团的演员。他告诉我,这个人是他的邻居,我让汪粤叫他来谈谈。一见面,吓了我一跳。没想到这个人竟然是女的!我马上摇头:"不行!"可是她向我保证,扮上以后让人看不出是女的。我说:"要剃光头的!"她说:"没问题!"我说:"肚子和胸都要亮着,你行吗?"她还说:"没问题。你看我这肚子!"她居然把肚皮亮了出来……虽然我对她这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很钦佩,但是我仍然无法接受一个女性来扮演猪八戒。最后我还是把她婉言谢绝了。

我打消了找胖子演员的想法,因为太胖会太笨重,影响演员演戏,还是以演戏为主,肚子问题再想办法。我看上了中国京剧院的孙桂元,他在我刚刚录完的"春节戏曲晚会"里演过"无底洞"里的猪八戒,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相信他也能演好我这部《西游记》里的猪八戒,但又一个没想到﹣团里不借!说他马上有出国任务。我只好作罢。

一天,北京昆剧院的丑角演员马德华来到剧组。我让他做了几个生活化的即兴表演,还挺灵的,只是瘦了些。我把他列入候选人中,可是马德华的决心很大。他一再保证把这个角色演好,我为他的态度所感动,便答应了他。

猪八戒也是个难演的角色,不说别的,只说不论冬夏,戴着那副面具和大肚皮演戏,就够他受的!为演好猪八戒,马德华真的付出了不少辛苦。当然他最终不负所望,完成了这个角色,获得了成功。

3、沙和尚

沙和尚,本是天宫的卷帘大将,被贬到人间流沙河,跟着唐僧踏上取经路后,就一直挑上了猪八戒交给他的行李担。虽然本事平常,但忠心耿耿,任劳任怨,是悟空的得力帮手。

这个演员也不大好选,身体要高大壮实,形象不能太普通,也不能太怪。我看了好几个来应试的演员都不满意。有一个武术学校来的学生,形象特别好,化起妆来就是绝好的一个沙和尚,但他不会演戏,真可惜了一副好长相。

这时,董行佶向我介绍了闫怀礼。他曾经来应试过《除妖乌鸡国》里的国王,那个人物有妖怪凶狠的一面,又有国王温情的一面,他明显不适合,所以没有用他,可是他扮演沙僧就太像了。于是,我马上录用了闫怀礼。

4、第四个徒弟

白龙马的前身龙宫三太子,由北京电影制片厂的王伯昭扮演。

王伯昭是我看了电影《笔中情》时定下的。他英俊潇洒,扮西海龙王太子非常合适。伯昭有和悟空、龙女开打的戏,必须会些武功,可是他不会武功。我问他,武打部分的戏是用替身还是打算亲自上?他不愿意用替身,希望自己能学些武术,这些打戏他要自己拍!我有点儿怀疑:这可不是一时片刻的工夫,只有几天的时间就得拍戏了,他能学成啥样?也许还得备着替身。但王伯昭是个不怕苦的孩子。林志谦一招一式地教给他,他连摔带打地用心学。到了该拍他的戏时,就在武夷山的九曲溪边,地上满是鹅卵石,他摸爬滚打的居然还真不错!拍完后,身上落下一块块的伤痕!我对志谦说:"这是你们两个人的功劳!教的学的都好!"

5、唐僧换了三个

我们开拍之前,曾访问过赵朴初先生,希望他给我们写片头字幕。但他婉言谢绝了,因为《西游记》里歪曲了唐僧形象,佛教界对《西游记》不认可,所以他不能为我们题写片名(后来,这片名是由著名的书法大家陈叔亮先生题写的)。赵朴初先生诚恳地提出建议:希望我们在电视剧里为唐僧平平反,起码不要丑化唐僧。

唐僧,法号玄奘,历史上实有其人,是个有着坚强意志的伟人。他不远万里,独自完成了取经大业,不但取回了真经,而且加以翻译、传播。他对佛教界有巨大的贡献!我问过赵朴初先生:和尚身上披的袈裟上的格子是什么意思?他说那是象征和尚的身份地位的,地位越高,格子越多。我问:"唐僧的袈裟上应该有多少?"他回答:"多少都不够!因为他的地位与贡献是最了不起的!"

在吴承恩的《西游记》里,为了突出孙悟空,贬低了唐僧,把他写成一个软弱无能、人妖不辨、动不动就哭哭啼啼,还几次念紧箍咒赶走孙悟空的人,孩子们都不喜欢他,就连我自己小时候读《西游记》时也不喜欢这个人物。

为了拍摄《西游记》,我又重读了原著,用一个改编者的眼光来重新考虑:在这个神话剧里,如何更好地表现这位历史人物。

《西游记》毕竟是神话,唐僧的取经路上有三个神通广大的徒弟来辅助,但他并不软弱。我们尽量增加一些原著中没有的内容,以刻画他的意志和胆量:他不顾"十万八千里"之遥,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地只身踏上征程;他处处把"普度众生"担在肩上,以"救苦救难"为己任;他的人情味儿,他的家国之情、师徒之情以及儿女之情……所谓儿女之情,主要是在与女儿国国王那一段里,我有意让唐僧在与美丽多情的国王四目相视时,心中略有所感。这是人之常情,但他及时克制了瞬间的动摇,坚决西去,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为此,我在一些优美的段落用了插曲以加强其感染力,如女儿国的《只怨今生无缘》、杏仙的《何必西天万里遥》、扫塔时的《扫塔》、菩提树下坐禅的《青青菩提树》……至于与孙悟空的矛盾,肉眼凡胎、人妖难辨、又以慈悲为怀的他与火眼金睛、善识妖怪、又除恶务尽的孙悟空发生矛盾,以致不得不赶走悟空,也是情有可原的。当他事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深深悔恨;在多次的矛盾中,师徒的感情更加深厚……这一切处理都为了让观众对他多些理解和敬佩。在形象上,唐僧应该俊美潇洒,大方儒雅,会使女妖怪想要得到他,男妖怪想要吃掉他。

唐僧是一个可爱可敬的人物,但是这个人物没有吸引住他的扮演者,唐僧的演员居然换了三个!

第一个是汪粤。

我到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去挑演员。电影学院正放年假,学生都不在,校方拿出了表演系毕业班的学生照片给我挑选。我看中了其中的汪粤。

汪粤进了剧组。我让他到北京的法源寺去学习体验生活,要求他尽量多地学习佛教的礼节和知识,回来好教给大家。

汪粤非常用功地体验生活,他剃了光头,整天穿着唐僧的僧衣。

但是他在法源寺住了十天就跑回来了。这使当时的副导演朱小峰很不满意,骂他不能吃苦,当了逃兵。

汪粤委屈地告诉我:"蚊子咬得受不了了,不只咬身上,还咬光头!和尚们不许打蚊子,说不能杀生。"

汪粤给我看一张他在寺里与方丈一起照的照片,照片的背后有方丈赠给他的佛教的两句偈语:"务实﹣﹣言行相应,不怀自大。有恒﹣﹣有所为作,而不中舍。"我告诉汪粤:"这两句话很重要,希望你凡事要说到做到,不要半途而废!"

但是,汪粤在试集里的表演不理想:一幅苦相,不够大方,许多人建议换人。但我认为这一集里大家都还没有找到感觉,应该再给他一次机会。对一个刚出学校的年轻人,不应该一棍子打死。

以后,汪粤又演了《祸起观音院》《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就比较成熟自信了。尤其是《三打白骨精》的结尾,他眼望悟空远去时目光中流露出的痛心与无奈,都十分到位。

但是,拍完了《三打白骨精》,汪粤却提出了一个要求:有一部电影要他去当主演,他很想利用空余时间去拍。

我告诉他:"既然你更重视电影,那就去吧!我这里不能当作填空的补丁!"

汪粤虽然心情矛盾,但还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剧组。走的时候,他眼中含着泪。那是1983年6月5日。

我为他惋惜:他没有做到偈语上的要求,还是半途而废了!

这个"逃兵"的离去,有着他的社会原因:那时的电视剧是刚上马不久,影响远不如电影,汪粤是电影学校毕业的,他更向往大银幕的电影主演。我只有让他离开了。

我转而找寻下一个唐僧,第二个唐僧是徐少华。

我看过电影《精变》,想起了其中的魏慧丽,她娇弱灵巧,演高小姐很合适。同时,那个疯少爷比较清秀,可以试试小白龙。他叫徐少华,是山东话剧团的演员。于是,约好6月16号,他和总政话剧团的一个参选唐僧的演员一起来试妆试戏。

定演员时,副台长阮若琳也参加。化上妆以后,发现那个总政的演员演唐僧不够儒雅大方,演小白龙,又不够英武;而参选小白龙的徐少华演小白龙又觉得太瘦,但气质甚好。

阮台长当时决定:"不如让他来演唐僧!"

于是,徐少华就接过了汪粤的衣钵,进了剧组。

徐少华出演了《困囚五行山》《猴王保唐僧》《计收猪八戒》《坎途逢三难》《智激美猴王》《大战红孩儿》《夺宝莲花洞》《斗法降三怪》等。

徐少华扮演的唐僧以他清秀的外貌,贏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

但他这时提出:要上山东艺术学院念书,拿文凭!他希望剧组出面与学校交涉,让他不上课或少上课却能拿到文凭。

我怀疑:"剧组哪有那么大的面子,能够左右学校?"

但徐少华要赖皮:"倪萍就不用上课拿到了文凭。"

徐少华临走时我把下面的日程和时间安排告诉了他:10月30日,在苏州拍《趣经女儿国》。

眼看出发日期到了,徐少华却没有来!我打电话到山东话剧团,才知道他已经和他爱人一起去上学了!我又打电话到山东艺术学院,他们说:"我们这儿没有这个人!"我一怒之下,找到学校的教务长,要他叫徐少华立即到剧组拍戏。

徐少华到剧组来了,但心里很不痛快。他勉强拍完了《趣经女儿国》。这是唐僧的重头戏。

《趣经女儿国》拍完后,"三个徒弟"和林志谦都极力劝说他留下来。但他听不进去,头也不回地回学校去了。临行时我派了个制片主任跟他一起到济南去找他的学校联系,希望学院能够照顾一下,让他以拍戏为主,到时照样给他文凭。但制片主任从济南来了电话:校方领导问徐少华"学业和拍戏你以哪个为重"时,徐少华明确表态以学业为重!

我把这事向副台长阮若琳汇报了,她爽快地说:"那就换人!演员有的是,谁穿上那身衣服,谁就是唐僧!"

他的离去,除了个人原因外,还有社会原因:那时社会上刮起的"文凭风",震晕了许多年轻人,没有文凭就没有前途!于是,徐少华就朝着文凭奔去了!那是1985年的11月初。

第三位唐僧:迟重瑞。

唐僧的人选与紧锣密鼓地做1986年春节播出的《西游记》11集的后期工作同时进行,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

1986年的4月,眼看大队马上就要到浙江拍《孙猴巧行医》,却没有唐僧!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那天我结束了剪接工作,和场记于红一起下楼。天已昏暗,我和一个正在上楼的人擦肩而过。模糊中我看到那个人个子魁梧,气质也不错。我急忙叫住他:"哎!你,站住!"

这一声把他吓了一跳,他回过身来:"您叫我?"

我问:"你是哪儿的?"

他彬彬有礼地回答:"我是广播剧团的!"

我又问:"你叫什么名字?"

于红在一边插话:"他叫迟重瑞!是我们剧团的演员!"

楼道里的光昏暗,看不太清楚,我把他叫到剪接房,开了灯,才看清楚。他相貌堂堂,温文尔雅,我对他的外貌已经认可,又是剧团的演员,就更放了心,但还是说:"好,那你马上到广播剧场后台去,叫他们给你试妆。"

小迟试妆的结果很好,除了稍胖些,需要减减肥外,没别的毛病。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事后我向老阮汇报,她听说是迟重瑞,也挺高兴:"好!好!是我们剧团的人,不会开小差!"

这次"擦肩而过"的经历,成就了《西游记》里第三个,也是最坚决最虔诚的唐僧。

迟重瑞热爱唐僧,兢兢业业,心无旁骛地走完了最后的取经路,取到了真经。

想起来挺有意思:三个徒弟,不论是动不动就要分行李的猪八戒,还是大闹天宫不服管束的孙悟空,都能够踏踏实实、有始有终地完成自己的角色,获得了成功;而应该是最坚决的取经人﹣﹣唐僧却恰恰没有能够坚持到底。他们有的更重视电影,有的更重视文凭,都离开了取经路,半途而废!只有这在楼梯间偶然相遇的最后一位,却把取经任务进行到底,和这个电视剧一起成功!也许,这就是缘分吧!

其实,算起来《西游记》里的唐僧一共有六个!除了在庙里敲木鱼和到池里放生的两个小和尚外,还有一个被殷小姐放到木盆里在江中漂流的婴儿﹣﹣江流儿,他是最小的唐僧。1984年的6月,我们在镇江拍摄这段戏,我让剧务去找一个四五个月大的孩子。他们找了好几个孩子来,我都觉得不满意,不是大了,就是小了,或是和唐僧的长相不贴切。

直到拍摄的最后一天,我们拍摄殷小姐抱着孩子在江边哭泣的戏时,他们才找来了一个五个月的小孩,由他的妈妈抱来。我一看到那婴儿立刻就喜欢上了:胖嘟嘟的可爱极了,而且见人就笑,憨态可掬。我们把他从妈妈怀里接过来,包上小被子交给"殷小姐"。他一点不怕生人,非常乖,把他放在木盆里推到江里时,他的妈妈一定心惊肉跳了,但他没有哭闹(当然水下有人保护,到远处时盆里就换成了我们买的一个大洋娃娃。当拍到小和尚扑到水里把他抱起交给老方丈时,他居然对老方丈露出微笑!我惊奇地想:难道他真是唐僧转世?

戏拍摄得很顺利,时间并不长,但小"江流儿"被捂出了一身痱子!

我们没有钱,只是把那个替身﹣﹣洋娃娃送给了他作为纪念。

6.其他演员

《西游记》里除了师徒四人以外,还有众多的神仙佛道、妖魔鬼怪、君王臣宰等各色人,他们是分集里的主要角色。

许多神仙的形象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像如来、观音、弥勒、福禄寿三星等,各个庙堂里都供奉着他们的塑像。戏里的人物若与它们相去甚远,就会不被人们接受。至于妖魔们大都是依靠乳胶面具来装扮,大多有动物的形象特点,如青牛、狮、豹、虎、黄鼠狼……

寻找这些演员时,必须形神兼备。形象和气质的相近是很重要的,加上对表演技巧的要求,所以演员的选择十分重要。

《西游记》里的女性,我把她们分为三种。一是神仙:像嫦娥、杏仙、由观音等三位菩萨变化的三仙女、龙女等,她们的美是一种超凡脱俗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美。她们高贵、秀丽,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令人只能仰视,不能亵渎!

第二类是妖精,《西游记》里的女妖很多。我认为这些女妖也要具有美的外表,但她们的美又各有不同:有的凶狠毒辣,像琵琶精、黑狐精、七个蜘蛛精,也都具有美丽的外表,至于她们的凶恶就要靠表演了!有的是善良的妖仙,如铁扇公主、玉兔精、牛魔王的小妾狐狸精,她们艳丽娇媚、能歌善舞、惹人怜爱。

第三类是人间的女性,像女儿国国王、猪八戒的媳妇高小姐、唐僧的母亲殷小姐、朱紫国王后,她们多了些凡俗之气。唐代以胖为美,找寻这些角色要考虑稍微丰满一点的。

所有这些人物我都要求美化,即使是妖精魔怪也要有特点,可以夸张,但不要丑怪;尤其是女演员更要突出她们的美丽。

7.班底演员

在我们剧组,有些"班底"演员。

我们的每一集戏里,都有不少比较主要和次要的人物,转点又多,如果每到一处都去寻找演员,就会花掉许多时间;同时,许多小妖小怪们还要做面具,如果每一个演员都得去北京王希钟那里去抠模子,时间也来不及!所以,我物色一些会演戏、会武打,体型各异,高矮不同的演员作为"班底"演员。班底演员们人数不多,只有七八个,最多时也不到十个。每一个"班底"演员,王希钟那里都存有他们的面模,他们演哪个角色,就提前告诉王希钟,他就把他们的面模塑好,送到剧组,我们到时就能用上!

他们能够演出各种角色,他们能演能打,文武兼优,能担任不同的角色。他们不只演出各种小妖小怪,还可以演些单集的主要角色,应该说他们都是些无名英雄。

我这里提提其中几个人:项汉,是湖南湘剧团的演员,是剧团里的主要演员之一。我在湖南拍摄传统戏时认识了他,他表演的戏路子也比较宽。在《西游记》里演了《祸起观音院》里的黑熊怪、《传艺玉华州》里的黄狮精、《计收猪八戒》里的高才、索取唐僧贿赂的阿滩……还有许多小角色,群众、小妖小怪都演过。

张寄蝶是江苏省昆剧院著名的南昆丑角演员,他的武功很好,尤其是走矮子步。他在后来中央台的好几次春节晚会里演出过武大郎。

张寄蝶在《西游记》里是个比较特殊的人才。演过孙悟空在当上弼马温以后告诉孙悟空"弼马温的官儿很小"的两个侍从之一,《计收猪八戒》里的地保……他还会画画,会书法,会篆刻,是个全才。他曾经给我画了一幅《天河牧马》,画中群马奔腾,真有气势!

李连义,来剧组前在一个单位当司机。组里有人把他介绍到进来时,我看他的长相很特别,瘦长脸,还有点怪,有特点!听说过去他在戏校学习过,当个班底演员没问题,就把他留下了。

他在剧组时间不长,但演了不少小角色:狼精、观音院里的大和尚、孙悟空吃面时面馆的伙计等。

李建成是扬州话剧团的演员,表演路子也很宽。他演过《除妖乌鸡国》里的坏太监、《传艺玉华州》里的九灵元圣、《波生极乐天》里的迦叶,当马德华摔了以后不得不休息时,还当过猪八戒的替身……

杨斌,是制片主任段小常到安徽合肥去借《三打白骨精》里的村姑杨俊时,附带找到的一个演员。段小常从安徽回来时,对我提过:"我给你借了一个演员,我觉得不错,要不要在你啦!"

不久后的一天早上,我刚起床,就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一个脏兮兮的小孩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小布包。我以为是卖鸡蛋的:"我们不要鸡蛋,别处去卖吧!"说着就要关门。

那孩子推着门,要哭的样子:"我是来找你的,我是安徽来的!"

"安徽来的?来找我?"

"是段主任让我来的!"

我这才想起段小常说过在安徽给我借了一个演员的事。

我叫这个孩子进了房间。看起来他才不过十六七岁。交谈之后,才知道他已经快二十岁了,是安徽徽剧团的演员。他样子很清秀,像个女孩,武功也不错,演观音身边的木吒挺合适的。正好现在的班底演员里还没有他这样形象,我就把他留下了。

徽剧团的叶以萌,是杨斌介绍来的。他演过《误人小雷音》里的三树仙之一,《错坠盘丝洞》里与孙悟空在水里对打的多目怪的替身……

还如云南京剧团的徐霆雷,他的跟头翻得极好,非常灵巧,个子又小,他演了《大战红孩儿》中的土地之一、《斗法降三怪》里柜子里出现的被剃了头的小道士……

这些班底演员不到十个人,他们几乎每人都演过许多角色,小妖小怪、神仙罗汉、和尚道士的更不计其数,好在他们脸上都贴着面模,不会被认出来。他们不仅能够拍戏,而且任何活动、劳动都积极参与。

【杨洁(1929年4月7日—2017年4月15日),籍贯四川营山,生于河南信阳,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导演、制片人、编剧,济南、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的第一位播音员,中国第一代电视导演,中国第一位女制片人,中国最具影响力导演。从六十年代起,杨洁开始负责电视戏曲节目。1974年,前往湖南电视台为毛泽东转播文艺节目。1979年,与邓在军联合执导了“央视首届春节联欢晚会”。1980年,执导了个人首部电视剧《崂山道士》。从1982年起,历时六年,开始拍摄中国首部神话剧《西游记》,该剧获得第四届“金鹰奖”特别奖、第六届“金鹰奖”优秀连续剧奖,第八届“飞天奖”连续剧特别奖。1987年1月29日执导的“齐天乐”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1997年10月执导的古装剧《司马迁》播出,该剧获得第1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连续剧二等奖。2000年2月执导的神话剧《西游记续集》首播。2008年10月获得“中国电视剧辉煌30年”最具影响力导演称号。2010年获得首届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杰出贡献奖”。2017年4月15日杨洁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8岁。】

来源:读书有味聊忘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