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自述1:爸爸,我革了一个命,我把钱给门口要饭的老太太了!

360影视 2024-12-02 08:13 3

摘要:童年应该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有父母的爱护、小朋友的陪伴,有上学的兴奋、放学的快乐,无忧无虑,没有任何压力……但我却少了很多这样的童年时光,因为父亲太重视我的教育。我没有上过学校,没有玩伴,没有同学,没有朋友……我的童年既无趣又短暂。

我的童年

童年应该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有父母的爱护、小朋友的陪伴,有上学的兴奋、放学的快乐,无忧无虑,没有任何压力……但我却少了很多这样的童年时光,因为父亲太重视我的教育。我没有上过学校,没有玩伴,没有同学,没有朋友……我的童年既无趣又短暂。

父亲不让我上学,他觉得学校对我没用。还不到三岁,父亲就开始教我认字。四岁时,在上海,由于一些朋友的建议,父亲让我进了附近的一所小学。但我只背上书包三天,就被父亲勒令停学回家!接下来的许多天里我都是站在门口,望着那些背着书包从我家门口经过的孩子,羡慕不已。

12岁时,我们住在成都。为了躲避日本飞机轰炸,我们搬到离城15里的乡下﹣﹣土桥村。父亲的朋友张致和、萧华清伯伯多次劝告他:应该让我上学,不然学习太片面,不与社会接触,对孩子的成长不利……父亲只得让我上了中学。在学校,我的语文大大超过同班生,算术却一点儿都不懂。于是,父亲又不许我去学校了。他认为:上学校纯粹是耽误时间!不会数学没关系,只要背会九九乘法表,买东西不给错钱就行了。所以我的学历就只有三天小学、六天中学!

父亲对我的教育是特别的。

在那久远得如云如烟的七十多年前,我清晰地记住了一些可笑的儿童心理的片段:

1933年,在我四岁的时候,父亲在上海办着辛垦书店。我常常听到他和他的朋友们谈起许多要"革命"的话题,也知道了"革命"就是"帮助无产者翻身","无产者"就是穷人。

一天,父母亲带我去一个朋友家。因为是第一次去,那位伯母给了我五块钱见面礼。虽然那时的五块钱是个不小的数目,但对我来讲,它并没有什么意义。当着外人的面,母亲还没来得及没收,我就挥舞着它,连蹦带跳地跑到门外去玩了。门外正好有个乞讨的老太婆,她花白头发,衣服破烂,挽着个篮子,手里端着个破碗,简直就是图画书上的穷苦老乞丐。我立刻把手里的五块钱给了她。没等老太太向我道谢,我就兴高采烈地跑回屋子里,对爸爸讲:"爸爸!我革了命了!"

爸爸没听明白:"什么?"

我大声讲:"我革了一个命!我把钱给了门口要饭的老太太了!"

妈妈一听就急了:"你这孩子!"她赶紧跑出去。

妈妈把我给老太太的钱追回来了,只给了她几毛钱作为补偿。

回家以后,我挨了妈妈一顿骂:"谁叫你把这么多钱随便给人的?"

我不服气:"怎么啦?你们不是总说要帮助无产者吗?那个老太太不就是无产者吗?"

爸爸说:"'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解救所有的穷苦人,不是一个人一个人地去帮,穷人那么多,你帮得过来吗……"

我还是不懂:什么是阶级?阶级在哪儿呢?那老太太那么可怜,钱给了她,怎么就不对呢?

日本人要进攻中国了,上海的形势越来越紧张。

一天,我们去商店买东西,路过离我们家不远的"大世界"娱乐场。那里已经不再歌舞升平,里面挤满了难民。回家后,我在窗前洗手,看见一架飞机从我们头上很低地飞过去,声音大得吓人,紧接着飞机上掉下来一个黑东西。我惊叫起来:"飞机丢炸弹了!"

话音还没落,炸弹就炸开了!爆炸声震耳欲聋,顿时烟火腾起,我们的房屋也在震动!

爸爸跑到窗前:"是'大世界'!"

我目瞪口呆,那里还有那么多的难民啊!

后来听说是中国自己的飞机,受了伤,无法继续飞行,飞行员本想把炸弹卸在空旷的跑马场,但因为风向问题,误炸了"大世界"。

为了安全,我们搬到了法租界,租住了一个小别墅。比起以前的居住条件可是好得多了,我从来没有住过这么好的房子,最喜欢的是二楼上的小阳台,可以趴在上面看风景。

我常听父亲对他的学生讲:"日本侵略中国,日本士兵只是炮灰。他们并不真正需要战争。……他们离开家乡,离开亲人,跑到这里来,并不是真心情愿,……发起战争的是日本天皇和高官……"

听了这些话,我觉得日本兵可怜。我把这些话按照自己的理解,讲给那时住在我们家里的周阿姨的女儿听。她比我小一岁,妈妈叫她"娥儿"。她听了我讲的"道理",半懂不懂地眨巴着眼。

在我家的阳台上,可以看到后花园外的马路。每天早上路上会准时有日本的军车开过。军车上坐着满满的日本兵,他们面对面坐在车上,全副武装,荷枪实弹,怪吓人的。我们两个站在阳台上,大着胆子向那些日本兵挥手,后来,那些日本兵居然也主动向我们挥手。

我很高兴地对她说:"看见了吗?我们对他们友好,他们就不跟我们打仗了……"

我们的"睦邻政策"进行了好几天。爸爸不知道我们一大早在阳台上干些什么,特地跑来观察,发现了我们的鬼把戏。我被他一把揪住衣领,拖进了房间:"你们在干什么?向日本兵打招呼!想当汉奸哪?"

我理直气壮地跟爸爸争辩:"你不是说日本兵也不愿意打仗吗?我们跟他们友好,他们不就不打我们了吗?"

妈妈说:"嗨!他们是把你们当成日本孩子了(我们住在租界里,经常穿的是海军服样式的有着翻领的蓝白色短裙,日本孩子也穿这种衣服)。"

我的一通歪理,反倒把爸爸说得笑起来:"一知半解!以后不许偷听大人的谈话!也不许再这么干了!"

因为房子比较大,爸爸的两个学生住到了我们家里。他们对我特别好,当着父母都是笑眯眯地叫我"小妹妹",每天回来总要带点小东西送我,不是吃的就是玩的。我特别喜欢他们,每天都盼着他们回来。

一个下雨的晚上,爸爸妈妈都在楼上睡下了,我还赖在楼下等他们回来,不知他们又会给我带来什么好东西。开门声响起,我急忙跑去迎接他们。他们一进来,我就上去抱住其中一个的腿,一面亲热地欢叫着:"大哥哥回来了!"一面揪着他欢蹦乱跳。

忽然一声低声的怒斥:"走开!讨厌!"

我吃惊地抬起头,发现那个对我最好的"大哥哥"恶狠狠地瞪着我。这凶神恶煞的目光我从来不曾见过,我觉得他变成了恶魔!我恐惧地撒开手,飞快地跑到我的小房间里,蒙上了头。

第二天早饭时,那个"大哥哥"像没事人一样笑嘻嘻地又拿出了一样小东西送给我,可我背着手不接。

我的一反常态被爸爸发现了。事后,他问我:"为什么不理他?没礼貌!"我郑重其事地告诉爸爸:"他是个叛徒!"我把昨天晚上的事告诉了爸爸。爸爸只是一笑:"什么叛徒,你把人家缠烦了。"爸爸居然不相信,真让我生气!

我永远无法忘记那一个凶恶的眼神,它使我这个几岁的孩子第一次领会到什么叫当人一面背人一面,知道了人有多么可怕的两面性。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感觉到我的敌意,那两个"大哥哥"不久就搬走了。

我三岁时,刚识字不多,父亲就给我买了小学的语文课本。我很快地读完了三年级的语文,从中认识了不少字。后来,父亲又买来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希腊神话》……

我觉得看书是最大的乐趣。父亲的辛垦书店的二楼有一个仓库,堆积着各种各样的书籍。我像个耗子一样爬在书堆上翻找我读得懂的书。记得第一次看《红楼梦》就是在那里。每次离开书店,我都是灰头土脸,一身脏。

父亲规定我每天写日记,说有可记的事就记,没有的话就写感想、心得,什么都行,但是必须最少写五百字,多则不限。他想以此来锻炼我的写作能力。

妈妈告诉我一个秘密:父亲以前在法国读书时,有个法国女孩特别喜欢他,甚至要和爸爸结婚。但爸爸因为要回国参加"革命",一直没有答应她。后来爸爸真的回国了,她还要跟着回来….

我非常好奇:"如果爸爸真的和那个法国女的结婚,我就得叫她妈妈了?"

妈妈说:"那就没有你了!"

"我哪儿去了?"

"那就是别的孩子了!"

这段谈话使我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太危险了!爸爸要是没有和妈妈结婚,我就不是我了?这眼前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了?我的存在,不是太偶然了吗?

不久,父亲的一个朋友请吃饭。父母亲带着我去赴宴。酒店的楼上人很多,抽烟的、喝酒的,满屋烟雾腾腾。大人的谈话听起来一点儿意思也没有,我便要求到楼下去玩。

外面下着雨。我站在门口,望着淅淅沥沥的雨点落在门口的流水沟里,激起一个个小水泡。水泡映着灯光,看起来五光十色,但马上就破了。我想起前几天,父母亲当着我的面,谈起过他们的一个朋友死去的事。我问爸爸,"什么是死?"爸爸说:"死就是一个人永远睡着,再也不会醒过来!"他还说:"谁都会死的,这是自然规律,人人平等。"又想起爸爸和那个法国女人的事……我蹲下看着那一个个不断地出现又不断地消失的水泡……我思考:它们和人的生命一样!既然都是要死的,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既然知道结局就是死,就得埋到地下去,这些人为什么不害怕?怎么还快乐的起来呢?·……我脑瓜里闪现了无数个问题,并且想出了几句押韵的小"诗",内容大致是人生就像水泡,转眼就会消失……

我急忙跑到楼上,把我的小"诗"告诉爸爸。爸爸就像不认识我一样,注视了我一会儿说:"太悲观了!怎么有这种想法?"他把这个小"诗"告诉了在座的朋友,那些叔叔伯伯们都称赞我是"神童"、"天才"……直夸得我不好意思。

由这次起,父亲就抓紧了我的学习,不许我看文艺书,说是要把我培养成一个"专业革命家"!并且爸爸走到哪里,都向朋友宣传我是他的"神童"!

记得在五岁时,我得了一场病,进医院住了两天。出来以后,我把这次经历写了出来,自己取名《一场大病》。父亲看了大为赞赏,马上寄到当时的流行刊物《小朋友》去。他们登了出来,还寄来两块大洋的稿费!父亲说:"你是我们家第一个卖稿子的!"特地奖赏我看了一场电影。

一次,父亲把鲁迅的书《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给我。看书过程中,祥林嫂、阿 Q 、孔乙己……这些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在《药》里面,杀人刑场上居然有人拿着馒头去沾上人血来吃令我大惑不解。我问父亲:"为什么要吃人的血呢?"

父亲说:"它描写封建社会人们的愚昧,和人吃人的残忍。"

我没听懂,问父亲:"人血真能治病吗?"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是说:"鲁迅的书意义很深,你现在不懂。"

他的回答我不满意。

我喜欢电影。父亲规定我可以看进步电影,像《大路》《三毛流浪记》《塞上风云》等,但要求我每看一个电影就必须写出里面的故事来,写完了,才可以看下一部。所以我对于写电影故事特别积极。每次我写的东西到了父亲手里,他都认真地看,见到写得好的地方,他就加以圈点,还写批语。就这样,写呀、写呀,到了七岁时,这样的"文章"已经有五万多字了。

逃亡生活

抗战开始后,我八岁了。爸爸先期离开了上海,妈妈说他到南京去办重要的事。我和妈妈在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下,逃离了上海。我抱着我的洋娃娃(别人送的我唯一的玩具),被妈妈拉着在拥挤的人群中跳下站台,跑过火车道,去追赶另一列火车。我被铁轨绊了一个跟头,妈妈哭喊着拼命把我拉起来,不然我很可能被狂奔的人群踩在脚下!

我们在南京时,没有见到父亲,只得在他的一个朋友陈同生(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市统战部部长)家里落脚。一天,陈同生领来了一个周惠年阿姨。她有一个小孩﹣-"求同"。妈妈告诉我:他是在监狱里生的,所以他的妈妈给他取名"囚童",也可以叫"求同",求世界大同的意思。他那时不到两岁,胖嘟嘟的,挺好玩。周阿姨不知道为什么把他送给了妈妈。我高兴极了,因为我从来没有一个玩伴。现在忽然多了个弟弟,我的生活里就增加了不少乐趣!

在南京只待了几天,父亲带信来说他已经到了武汉。于是,妈妈就带着我们到武汉去。在中国共产党武汉办事处的秘密地方,我们和爸爸会合了。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伯伯。我奇怪的是,为什么总是妈妈带着我到外面去玩,而且总有一个叔叔陪同,爸爸却不和我们在一起,不知道他在干些什么。

离开了武汉,父亲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四川去。我是第一次坐轮船。船是民生公司的"民贵号"客轮,很大很平稳。到了宜昌,我们换乘了另一艘船﹣-"民治号",比"民贵号"小多了。我们坐的是统舱,许多人挤在一个大船舱里,床位都是双层,一个挨着一个,空气很不好,很憋闷。我想到甲板上去看江景,但妈妈怕危险,不许我们离开这个充满臭气的船舱。

由于船太小,所以遇见一点风浪就颠簸得厉害,小弟弟经常会因为船的晃动而摔倒在床上。我听见同舱的人讲:船过"滩"、"曳滩"时多么好看、多么险……到了新滩,在我的执意要求下,妈妈允许我和同行的两个哥哥(一个是父亲的侄子,姓杨;一个是母亲的侄子,姓危)到甲板上去看看。这段长江变得狭窄了,水流特别急。我们的船逆流而上,即使开足了马力也上不去,几次都被急流打了回来。有一次竟然被急流一直打得退回去老远……幸好拉纤的人来了。船上的人把铁索丢给他们,这时,船身猛地一歪,我差点摔倒。两个哥哥急忙把我拉回了舱里。可就因为这一歪,舱里灌进了水,把旅客的被褥都弄湿了。

我爬到窗口去看:只见那些拉纤的人们排成了三队,在山坡下面的崎岖小路上弯着腰,背着纤,用劲地拉着船和急流搏斗着,向上游一步步走去,每一步都那样艰难!我感觉他们真可怜,真辛苦!

就这样,我们过了新滩、曳滩。

到了万县,船停了一会儿。爸爸下船去买了一箱橘子,整整一箱只要两块钱!我从来没见过爸爸买东西这么慷慨!卖橘子的人把橘子倒在床上,满床橘子乱滚!小弟弟高兴得在橘子堆里打滚:"哎呀!这么多的橘子呀·……"

到了重庆,爸爸又离开我们到西安去了,我和妈妈则到父亲的家乡﹣-四川营山去。四川的山区很荒僻,路也不好走,又没有别的交通工具,只能坐"滑竿"。妈妈带着小弟弟坐一乘,我和行李坐一乘。"滑竿"是个很有意思的交通工具,两头有人抬着,躺在上面晃晃悠悠的,很舒服。

爸爸的家乡亲戚太多,我认不过来。那时正值过年,家家都很喜庆。我们住在父亲的亲弟弟﹣﹣二叔家里。妈妈喜欢打麻将,这里家家都有麻将,吃的东西也多,每天似乎除了吃饭就是打麻将了。桌子上是稀里哗啦的麻将声,满地是花生壳、瓜子皮,还有各种糖瓜纸皮……这段时间,我最快乐最自由。我不用读书,还有许多玩伴,连那个小弟弟也顾不上搭理了。

但时间不长,爸爸又带来了消息:他已经到了成都,叫我们到成都去。于是我们再次出发了。

临走时,我发现小弟弟不见了。我问妈妈,妈妈告诉我:小弟弟是按照和周阿姨事先约定的放到一位老奶奶家里了。那位老奶奶是周阿姨的亲戚﹣﹣陈同生的妈妈,她就住在营山县里。我很失望,原来他不是送给我们的!

我们一家辗转到了成都。

【杨洁(1929年4月7日—2017年4月15日),籍贯四川营山,生于湖北麻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导演、制片人、编剧,济南、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的第一位播音员,中国第一代电视导演,中国第一位女制片人,中国最具影响力导演。从六十年代起,杨洁开始负责电视戏曲节目。1974年,前往湖南电视台为毛泽东转播文艺节目。1979年,与邓在军联合执导了“央视首届春节联欢晚会”。1980年,执导了个人首部电视剧《崂山道士》。从1982年起,历时六年,开始拍摄中国首部神话剧《西游记》,该剧获得第四届“金鹰奖”特别奖、第六届“金鹰奖”优秀连续剧奖,第八届“飞天奖”连续剧特别奖。1987年1月29日执导的“齐天乐”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1997年10月执导的古装剧《司马迁》播出,该剧获得第1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连续剧二等奖。2000年2月执导的神话剧《西游记续集》首播。2008年10月获得“中国电视剧辉煌30年”最具影响力导演称号。2010年获得首届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杰出贡献奖”。2017年4月15日杨洁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8岁。】

来源:读书有味聊忘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