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少7》最近又整活了,节目组把嘉宾们出发前的制作人会议全都端了出来,一波未播先热。不用说,这波是典型的“羊毛薅到尽头”,连幕后讨论环节都不放过,网友怎么看怎么上头。
《花少7》最近又整活了,节目组把嘉宾们出发前的制作人会议全都端了出来,一波未播先热。不用说,这波是典型的“羊毛薅到尽头”,连幕后讨论环节都不放过,网友怎么看怎么上头。
看这会议内容,七个嘉宾的定位跟实际旅行表现,简直对号入座,安排得明明白白。那英,老大姐一个,甩开膀子给团队把大方向一把抓,旅行里也就是定海神针,主心骨那种。她爱看风景,这团谁要偏航,都能被她拎回来。
陈数就属于那种事事安排得明细,骨子里不是操心命也是计划控。会议上她就说,最怕被人误会,啥事都想摊开了聊。结果实战中,她因为身体小抱恙,脸偶尔“冷若冰霜”了一下。可谁在“花少”里没个小脾气?队友都是心照不宣地理解她这点,没放在心上。
马思纯典型的阳光随性,旅途中最大目标就是睡好觉、情绪别亏着自己。哥们,目标完成得妥妥的,补觉补得连弹幕都要喊:羡慕!
龚俊是妥妥的“起跑线导演”,第一站直奔难度最高的位置,把任务完成得板上钉钉,大家的期待、人设、他自己的底线,全齐了。属于“高分过关”标准代表。
张晚意呢,他本来也没啥大要求,随和得很。这次有队友同频,简直是鱼找到了水,怎么舒服怎么来,不得不说,把松弛感做成了典范。
小妹张雅琪,会议环节一出场就亮了,让人眼前一亮。无论是外语能力、沟通能力,还是解决问题这一套操作,都算是见过大世面的样子。节目组不选她都说不过去,选了属于明智投资。
最后说回李沁。她在制作人会议上就给未来旅行定了基调:想带大家去海边,吹着风,慢悠悠感受异国风情。听着就是让人向往的悠游派。
可节目一播到现在,旅程偏偏全是赶场子的节奏,紧张得连喘口气都难。李沁是那种喜欢慢旅行、走走停停看风景的人,这种快节奏完全不是她的菜。她的理想和现实,明显拉开了差距。
不过,接下来该去挪威了,听说那地方就是慢生活的代表,适合发呆和放空,“遗憾党”李沁或许最后是要圆梦的。
李沁除了想慢,她对吃也有点讲究。别看嘉宾们对饭没要求,李沁内心喜欢去点有特色的小众餐馆。只是到了旅行中,她从没给团队添过麻烦,自己的小心思全收起来,把“锋芒”藏得死死的。说白了,既有个人坚持,也乐意为大伙让步,这种性格,人气高不是没原因。
整个“花少7”团,选人确实选对了。会议上,大家的期待和自己在节目中的表现基本一一对应。团队有主心骨,有策划能手,有睡美人,有工作狂,有浪漫派,有实用派,也有随性小哥,还有多才多艺的小妹,每人带着一点“小我”,也都能在集体中让步、圆滑、拿捏得刚刚好。
旅行本来就不是一路平坦风顺,大家从会议的蓝图到现实的折腾,哪个不是边试边走?七个人的性格拼图,一块都没落下。你说节奏紧了点,有人失落,节奏缓了点,也许又有人嫌无聊。可旅行最珍贵不就是“各有所需,各取所好,偶尔互相妥协”吗?在顾全大局和追求个性之间,大家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其实,看花少这档节目,最能让人共鸣的不是他们去了多高级的景点、吃了多少美食,而是每个人在团队里的那点小隐忍、小放纵、偶尔冒冒泡的小叛逆——说到底,他们身上那点“和现实对抗”的矛盾劲儿,最像日常生活里你我身边的人,有自己的坚持,也得时不时低头。
就像李沁,说出来的“慢节奏旅行”,做起来却懂得为团队让步。她遗憾吗?肯定有。但也正是这份遗憾,让她像极了大多数在集体中努力照顾别人、又不好意思放肆自己的年轻人。喜欢不喜欢,是观众的事,可李沁的性格,的确招人喜欢。
《花少7》幕后会议这个小插曲,像一面镜子,让人看清每个人的来路和归途。嘉宾们带着各自的期望上路,有人得偿所愿,有人暂时“失守”,但无论如何,没有一场旅行是白费劲的。
人生也是如此,有愿望、有取舍,酸甜苦辣全尝遍,才是完整的剧本。
来源:纵是万马千军都直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