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教师”的称谓,不是轻蔑的理由,难道不该是奉献的见证?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21 13:26 2

摘要:这句言论不仅充满了对原民办、原代课教师群体的误解,更忽视了他们曾为农村教育事业付出的心血与汗水。“农民教师”,这样的称谓本身就带着一丝轻蔑,仿佛他们的教师身份因为“农民”的底色而变得廉价(可见,农民在这些人心中的地位)。

原民办教师与原代课教师,本是一段教育发展史中不该被争议的群体,却无端承受着诸多指责、污蔑,甚至是辱骂。其中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便是那句:

“你就是个农民,已经比普通农民强多了。生产队时期你们干的都是轻松活,现在每月还能领养老补助,你们能领,那农民也该领”的言论。

这句言论不仅充满了对原民办、原代课教师群体的误解,更忽视了他们曾为农村教育事业付出的心血与汗水。“农民教师”,这样的称谓本身就带着一丝轻蔑,仿佛他们的教师身份因为“农民”的底色而变得廉价(可见,农民在这些人心中的地位)。

即便退一步,认可这种说法,也该清楚地知道并承认:别看原民办、原代课教师如今是农民,但在二三十年前,他们站在农村中小学的三尺讲台上,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都有着实实在在的教学经历。这意味着,他们除了“农民”的身份外,还有一个无比光荣且特殊的身份——人民教师。

在那个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的年代,正是这些原民办、原代课教师,放弃了或许能更轻松谋生的路,拿起粉笔,面对简陋的教室、参差不齐的学生,日复一日地备课、授课、批改作业。他们中很多人本身有着不错的文化基础,却甘愿扎根乡村,把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农村孩子的心田里。多少农村孩子因为他们的教导,才得以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多少乡村因为他们的坚守,才让教育的火种得以延续。

育人教书两不误,粉笔一支绘前路。

生产队时期,他们并非干着“轻松活”。白天,他们要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晚上可能还要回到田间地头,参与农业生产,兼顾家庭与学生,肩上的担子从未轻松过。而如今每月的养老补助,并非凭空而来的“福利”,而是对他们当年默默奉献的一种微薄补偿,是对他们教师身份的一种认可,更是对那段特殊教育历史的铭记。

将他们的补助与农民的待遇简单类比,是对他们教师身份的否定,更是对他们过往付出的漠视。农民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理应得到相应的保障与尊重;而原民办、原代课教师作为曾经的人民教师,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了青春与热血,他们的付出同样值得被看见、被尊重,那份补助是他们应得的认可,而非被指责、妄议的理由。

来源:缺口的师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