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叶林辉28岁摘下黑珍珠一钻,成为最年轻的上榜主厨,节目里语速飞快、目标明确,被同行称为“燃少”。他14岁就进政务后厨,一路冲到一线餐饮榜单,看似天赋异禀,实则步步为营。这样的节奏,有人佩服,也有人怀疑:他的成功,是压抑自己换来的吗?
叶林辉28岁摘下黑珍珠一钻,成为最年轻的上榜主厨,节目里语速飞快、目标明确,被同行称为“燃少”。他14岁就进政务后厨,一路冲到一线餐饮榜单,看似天赋异禀,实则步步为营。这样的节奏,有人佩服,也有人怀疑:他的成功,是压抑自己换来的吗?
2025年9月,黑珍珠餐厅指南最新榜单发布,上海“燃餐厅”的主理人叶林辉拿下了一钻,成为这个奖项历史上最年轻的上榜主厨。
但回头看他走过的路:从14岁踏进政务后厨,到28岁拿到行业重磅认可,他的整个职业生涯,几乎始终走在“高效率、强执行”的轨道上。
叶林辉
2009年,叶林辉刚14岁,第一次进专业厨房,是在政府接待的后厨打杂。那时候他没太多选择,从最基础的活儿干起。什么创意、摆盘,他还不懂,只知道每道工序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来。
这段经历他后来不怎么提,但却实实在在塑造了他的职业观——流程至上。他很早就明白:情绪解决不了问题,执行力才能带来结果。
2022年,他在上海开了自己的餐厅“燃”,刚开业时,餐厅在社交媒体上几乎没什么宣传。他把精力全放在后厨流程和服务细节上。
他说过:“最好的评价是‘舒服’,而舒服不是玄学,是无数细节堆出来的。”
这几年,他没怎么换过团队,也没频繁跳槽,就是围着同一套方法、同一群人、同一个目标,反复打磨。
2025年,他参加了美食竞技节目《一饭封神》。节目中,他没靠煽情赚眼球,而是靠高效执行赢得了专业认可。
节目赛制很残酷:突发命题、时间极短,对习惯标准化流程的人来说,并不友好。
但他没抱怨,反而快速调整心态。
他说:“比赛就是在最短时间做最难的事,没空管姿势好不好看。”不管题目多刁钻,他不纠结、不埋怨,只专注解题。
有一场“便利店复活赛”,他的队伍差点被淘汰。时间紧、主题限制大,几乎没空间做复杂菜式。他在高压下扛起主厨的担子,带动队友协作输出。
虽然最后没能复活,但他应对极限任务的能力,让很多同行印象深刻。
他说话挺直接,节目刚播时,有人吐槽他“讲话太硬”“不够圆滑”。
对此,他回应:“评论我都看,但不会被干扰。你不是每个人的菜,没必要让所有人都说你好。”
这种冷静的情绪控制,成了他区别于其他人的标志。
节目后半段,他从队长变成了队员,加入了由“游牧小厨”带队的“流水席”组。很多人发现,他态度明显变了:不再抢着主导,而是安静做好辅助。
记者问他为什么能切换这么自然,他说:“当队长,就带着大家赢;做队员,就做好该做的事。位置不一样,责任就不一样。”
这种“在其位,谋其职”的思路,也贯穿在他的日常管理里。
他不讲虚头巴脑的人情,更看重流程和协作。他说:“菜不是一个人做出来的,是靠团队。”所以他在餐厅里推行标准化流程,用机制保证稳定输出。
不解释、不焦虑,不等于没有感情
叶林辉不抗拒别人说他“从不焦虑”。他坦言自己确实很少焦虑,“有些东西不是你努力就一定能拿到的,不属于你的,抢也没用。”
在公开场合,他是个极度理性的人。
但私底下,他也有深夜破防的时刻。只是他分得清——什么时候该理性,什么时候可以感性。
叶林辉和师父
回看叶林辉的成长轨迹,似乎没有太多大起大落。
很多人说他“反内耗”,但他不是没有情绪,而是会把紧张转化成行动。
真正的从容,不是一味慢下来,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稳。
叶林辉,就是那个清醒地知道什么时候该奔跑的人。
来源:时光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