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京大学作为我国顶尖综合性大学,学科底蕴深厚且布局均衡,在文理工医等领域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其优异学科数量和体量实现显著跃升,学科总体实力稳居全国高校“第一方阵”。
南京大学作为我国顶尖综合性大学,学科底蕴深厚且布局均衡,在文理工医等领域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其优异学科数量和体量实现显著跃升,学科总体实力稳居全国高校“第一方阵”。
学校拥有哲学、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等16个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覆盖基础学科与应用领域,其中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彰显了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科研创新能力同样突出,近两年在Nature、Science正刊发表24项原创性成果,NI自然指数稳居世界前列。依托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等80余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在集成电路、量子科技、气候变化等前沿领域持续突破,尤其集成电路学院构建了从材料到系统集成的全链条研究体系,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排名方面,国内权威的软科排名中,南京大学2025年位列第6名,获评“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核心标签。国际排名中,虽未明确最新位次,但凭借强劲的科研产出与学科实力,在QS、THE等世界大学排名中均稳居全球前150名,部分优势学科进入全球前50行列。
近日,南京大学2026年保研数据出炉,表现非常惊艳,整体保研率高达45%,远超全国高校平均水平。全校35个学院共计3780名毕业生中,1701人获得保研资格,充分体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
各学院保研率呈现显著差异,呈现“基础学科领跑、应用学科均衡”的特点。医学类与基础理科表现尤为突出:医学院以83.3%的保研率位居首位,84名毕业生中70人获得保研资格,这与其作为国家急需医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定位密切相关。
哲学学院紧随其后,40名毕业生中26人保研,保研率达65%;生命科学学院108名毕业生中68人保研,保研率63%,依托国家生命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的资源优势形成明显竞争力。
保研率相对较低的学院中,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以30%垫底,但这一比例仍高于多数211高校平均水平。数学经济与管理学院(34.9%)、外国语学院(34.5%)、新闻传播学院(31%)等应用学科与人文社科类学院,因学科培养方向更多元、就业渠道更广,保研率相对平稳,但均保持在30%以上的高位。
为什么南京大学的保研率如此之高呢?作为C9联盟核心成员,南京大学在教育部保研名额分配中占据天然优势。教育部按高校综合实力分配名额,顶尖985高校保研率普遍达40%-50%,南大45%的整体比例与其定位精准匹配。同时,学校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多,135人次担任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需更多研究生参与科研,进一步争取到额外名额倾斜。
优势学科的资源集聚,是保研名额向高实力学科精准倾斜是重要规律。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保研率领跑的学院,均为“双一流”建设学科或ESI前1‰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表现优异。这类学科科研经费充足、导师队伍雄厚(全校31名中科院院士、4名工程院院士),能为研究生提供优质培养条件,因此获得更多名额分配。
专项计划的增量补充,成为国家专项计划成为保研名额的重要来源。南京大学2025届强基计划转段人数达166人,较上年增加51人,这类本硕博连读名额专项下达,不占用常规指标。此外,工程硕博专项、名师直博计划等进一步扩充了保研规模,仅名师直博计划入选者即可获校长特别奖学金,吸引力显著。
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撑,学校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成效显著,拥有14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2.0基地,本科生科研参与率超80%。高水准的生源质量与培养成果,使学校在名额分配中获得教育部奖励性指标,形成“培养质量高—名额分配多—吸引优质生源”的良性循环。
要想在南京大学成功保研,必须密切关注官方渠道。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南大研招”微信公众号会及时发布招生简章、复试细则等信息,各学院联系方式可在研招网查询。不同学院培养重点不同,如集成电路学院依托国家产教融合平台,侧重工程实践;文学院强调基础研究,报考前需明确学科方向。
考生要提前准备科研素材。无论是推免还是统考,参与过科研项目、发表论文或获得学科竞赛奖项(如五大学科竞赛全国二等奖以上),均能显著提升竞争力,部分竞赛获奖考生可获破格入围资格。
来源:史海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