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切从罗永浩的一句话开始。“几乎全都是预制菜”。短短九个字。把这家餐饮巨头逼到了墙角。也掀起了2025年秋天最火爆的餐饮争议。
透明厨房争议起 预制菜标准待统一 消费者知情权最关键
我们冲进了西贝后厨。
戴着防护帽。穿着白大褂。登记健康信息。七步洗手法。
一切从罗永浩的一句话开始。“几乎全都是预制菜”。短短九个字。把这家餐饮巨头逼到了墙角。也掀起了2025年秋天最火爆的餐饮争议。
西贝迅速反击。开放全国370家门店后厨。推出“罗永浩菜单”。承诺不好吃可退单。
但真相到底是什么?
🔊 后厨现场直击
明厨亮档。食材制作一目了然。这是上海吴江路西贝店的场景。也是全国西贝门店的缩影。
记者穿上白色上衣。发圈。口罩。帽子。进入后厨。
冷藏柜里放着切好的包菜丝。花菜。牛心菜。炒好的烧汁。肉片。五花肉丝。冷冻室里是西红柿酱蘑菇汤汤料。完熟番茄牛肉酱调味料。
牛肉提前按份分装。蛋是一早就蒸好的。角落里堆着生鸡蛋。
羊肉串是冷冻食材。化冻后一边烤制一边调味。
标准化。工业化。这就是现代餐饮的现实。
🧐 罗永浩菜单能点到吗?
能。除了土豆炖牛肉。
上海门店缺这道菜。其他都能安排。
价格不菲。全点一遍要600元以上。
记者点了胡麻油炒鸡蛋。深圳门店。新鲜鸡蛋打碎。放入锅中现炒。厨师长强调不是预制菜。
🔥 争议焦点:什么是预制菜?
罗永浩的观点:从消费者感官体验出发。“没锅气”。像复热口感就是预制菜。
西贝的立场:按照国家规定。中央厨房配送净菜或半成品原料。最终烹饪在门店完成。就不算预制菜。
国家标准是什么?
2024年3月。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明确: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的净菜属食用农产品。不属于预制菜。
西贝严格依据这个规定。坚称自己不是预制菜。
🧊 冷冻食材与标签问题
青岛门店。烤鸭原材料生鸭出现“2005.9.10”字样。厨师长称这是工作失误。实际上是两天前加工的。
“这种低级失误。我必须最严厉地批评他”。
冷冻羊腿肉。羊排肉。提前腌制的烤鱼。标签标注食材包装日期与保质期。
标准化与透明度之间存在差距。
📦 预制料理包是员工餐?
网友晒出小牛焖牛肉包及椒麻鸡疑似预制菜包装袋。
西贝澄清:相关食品为员工餐食用。非直接供应顾客。
真相如何?消费者难以验证。
📉 争议的影响
营业额明显下降。下降了10%。平时波动在5%左右。
顾客看法分裂。十年老粉觉得味道不如从前。价格涨了。部分菜品有预制菜口感。
也有情侣力挺西贝。未明显吃出预制菜口感。羊排和其他餐厅味道差不多。
🤔 深层思考:消费者知情权
罗永浩在直播中强调:不反对预制菜。反对的是卖预制菜伪装成不是预制菜。
“餐饮企业用预制菜是合法的。但应该明确告知”。
老乡鸡被点赞。“每道菜。现做就是现做。预制就是预制。标注很清楚”。
知情权。选择权。这是核心问题。
西贝曾参与起草微波加热预制菜标准。如今坚决否认自己是预制菜。
💡 科技与食品的未来
中央厨房。标准化生产。这是餐饮规模化的必然。
但消费者的期待呢?锅气。现炒。烟火味。
技术提升了效率。可能牺牲了体验。
透明厨房是第一步。但真正的透明应该是信息的透明。做法的透明。标准的透明。
✅ 结论:我们需要什么?
明确的预制菜定义和标准。餐饮企业加强信息披露。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价格与分量的合理性。契合消费者实际需求与心理预期。
吃得更明白。更放心。更值得。
科技改变饮食。但不应掩盖真相。
透明不止于开放后厨。更在于坦诚相待。
来源:甜点党GPk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