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东来3次力挺西贝究竟图啥?网友挖出猛料,2年前或已布局预制菜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7 06:07 1

摘要:近来,西贝预制菜一事闹得满城风雨,消费者怎么也没料到,喊着“健康抓关键,主食吃莜面”口号的西贝,竟用的是预制菜。

近来,西贝预制菜一事闹得满城风雨,消费者怎么也没料到,喊着“健康抓关键,主食吃莜面”口号的西贝,竟用的是预制菜。

令人更为惊讶的是,当全网都在“声讨”西贝之际,有一个本应站在消费者阵营的人,竟三次出面支持西贝,此人便是于东来。

那么,于东来为何会连续三次支持西贝呢?他究竟有什么目的?

西贝事件

9月10号,罗永浩发了条微博打破了平静,他展示出在西贝点的13道菜品,还批评称没有一道菜是现场制作的,特别是“又贵又令人作呕”这几个字眼,极大地触动了消费者的神经。

短时间内,评论区瞬间沸腾,网友们开启接力式控诉,都表示自己在西贝就餐时吃到了冷冻菜品和复热菜品,更有网友晒出儿童套餐里“吃出骨头”“西兰花又苦又霉”的照片。

舆论迅速发酵,这一情况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到了第二天,西贝董事长贾国龙亲自出面作出回应。

他不但不承认使用过任何预制菜品,还明确表示要起诉罗永浩,将罗的消费记录公之于众,并称其为“网络黑嘴”。

这番言论不但未能平息纷争,反倒激起了更强烈的愤怒。9月12日,罗永浩开启直播予以回击。

他不但再度表明自己并非反对预制菜,而是希望做到信息透明,还拿出十万元悬赏,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确凿证据。

在直播时,他言语间处处都在讥讽贾国龙“思维不正常”,更甚者还声称“这哪是什么餐饮,分明就是诈骗”。

在同一时间,西贝开展公关活动以证明自身的清白,开启了全国门店后厨对外开放的举措。不但允许顾客随意参观,还设置了直播做菜的环节,企图证实菜品现做现炒的真实性,然而最终的结果却与预期相悖。

记者进入后厨后所发现的细节着实让人惊愕,汤包兑了水做成了所谓的鸡汤,西兰花为冷冻品,羊肉的保质期竟长达两年之久。

部分厨师炒菜时佩戴手表,还有人未取得相关证件便进行操作,更有甚者,有店铺被拍到把掉在下水道里的勺子捞出来接着用。特别是儿童套餐相关问题被曝光后,引发了众多家长的强烈愤怒。

随后,“一岁宝宝吃着两岁西兰花”在社交平台上成了热门的打趣话题。

9月13号,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表态,新华社所使用的标题极具影响力:

《人民日报》更进一层,点明预制菜定义含混不清,行业标准缺乏统一,消费者的认知存在偏差。

两家官方媒体的立场十分清晰,消费者所期望的是知晓相关信息的权利,而非对所有预制菜品进行抨击。

在9月14日这一天,人民日报再度表态,着重指出“透明才是解决之道”。

虽然文章里没有明确指出是谁,但从字里话间能看出,是在支持罗永浩所提出的“对预制菜进行标注”这一主张。

然而,行业内出现了少见的“集体表态支持一方”情况,半山腰、巴奴、叮叮懒人菜等餐饮品牌都纷纷支持西贝,声称消费者对预制菜存在错误的认知。

信良记的董事长李剑悬赏二十万,甚至发起挑战,让大家“找出一家连锁餐饮,其完全不使用冷冻原材料与添加剂”。

在直播的时候,他对外宣称,预制菜属于提高效率的办法,不可能再回到“现做现炒”的时期。

然而在9月15日,西贝终究还是撑不住选择了道歉,公布了整改计划,保证8道菜品会在现场进行制作,并且更换成更安全的大豆油。

罗永浩宣称不再追究诽谤相关起诉,还称考虑到西贝1.8万名员工的生计问题,所以选择放过西贝。

然而,在这一切尚未尘埃落定之际,于东来的三次表态,使整件事情有了新的转变。

于东来三次力挺西贝

首次是在9月12日,他表示“感激西贝、海底捞为众人呈上美味且让人安心的餐食”,此言一出,网友们一片哗然,怀疑他是在帮西贝开脱。

他于13日再次发声,称西贝并非故意隐瞒,企业确实存在困难。

第三次发生在15号,他的语气有了明显缓和,称既期望大家能持续对西贝予以监督,也希望大家理解企业面临的困境。

三次表态引发了强烈的反对声浪,网友们愤怒指责他“立场错误”,称他用个人信誉给西贝作保。

如此一来便有个疑问,于东来究竟所图何事?

这便不得不提及2023年许昌市政府发布的一则地方政务类文章:

《许昌:全力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中清晰表明,预制菜为未来餐饮行业发展的关键方向,许昌市计划打造中部预制菜产业的高地。

许昌的地标性商业品牌正是胖东来,该政策文件指出,要激励龙头企业投身预制菜产业链构建,促进标准化生产、冷链运输以及品质监管。

作为当地的一张名片,胖东来或许早就被列入预制菜产业的试点范围了。

换个角度讲,于东来不只是一位企业家,更是地方产业布局里的关键部分。

倘若预制菜遭到全网质疑,甚至被贴上欺骗的标签,那么这就不单单是西贝面临的问题了,还会对整个区域的政策推行和市场信心造成连带影响。

从某种层面来讲,他的发声能够看作是在“护盘”。

此外,有一个细节需留意,今年8月,许昌市才和多家预制菜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此前,胖东来曾参与涉及冷链仓储和食品配送的试点项目。尽管这些信息较为零散,但将它们联系起来,就很容易明白于东来在西贝风波里为何会呈现出格外的“积极”态度。

并非他对舆情一无所知,而是在对利弊进行权衡后,他做出了站在产业一方的选择。

毋庸置疑,这样做付出的代价十分高昂。原本在消费者眼中,他几乎就是商业诚信的象征,然而现在却被怀疑与资本勾结,这对他的品牌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结语

表面上看,整件事像是围绕“预制菜”展开的一场争论,实则其背后是产业政策和消费知情权之间的较量。

西贝事件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响,原因在于它触碰到了消费者最为敏感之处,即遭受隐瞒、误导以及高价欺诈。

谁都没法提前知晓这场风波最终会有怎样的结局,但它至少让我们清楚了一件事,透明,不只是消费者的需求,更是行业必须要做的选择。

来源:憨批少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