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0日上午,作为青岛市2025“潮间共生”生态研学项目收官环节的成果展示活动——“开学第一课”暨2025“潮间共生”研学项目新发现演讲大会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主办,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薛梅
9月20日上午,作为青岛市2025“潮间共生”生态研学项目收官环节的成果展示活动——“开学第一课”暨2025“潮间共生”研学项目新发现演讲大会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主办,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薛梅出席活动。
日前,为期两周的青岛市2025“潮间共生”生态研学项目圆满举办,该项目共设置“你好,潮间带”“海洋垃圾变变变”“新发现演讲大会”三场主题活动。该项目自入选2024年齐鲁生态环保小卫士教育实践系列活动试点项目以来,始终以青岛特有的潮间带生态系统为探索场景,开展城市自然的认知与博物学教育。今年以来,“小卫士”们多次走进青岛独具特色的海岸潮间带,在活动导师的带领下,完成了科学探索、环保创作、演说分享等一系列课程环节,以丰富的教育实践行动守护家乡的海洋环境。
潮间带在海陆长期相互作用下孕育出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生态系统,成为大自然赐予这座城市的宝藏。本次“潮间共生”活动主题聚焦“潮间带生态系统”,以“在地关怀”为核心理念,从“共生”关系切入,以亲子家庭为参与对象,通过科学探索和可持续行为实践的学习方式,借助家庭与居住地的深层联结和多元传播力,增进城市居民对居住地生态环境的认知,进而提升保护家园的意识。
此次研学项目系列活动分阶段开展:9月上旬,共招募30组少年儿童及家庭,参与“礁石潮间带环境认知”课堂,体验潮间带生物多样性调查,参与科学观察和数据记录,感受发现的乐趣,树立“公民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开展“沙滩潮间带净滩行动”,科学探索之余,孩子们变身环保艺术家,收集回收海滩垃圾作为素材,创作艺术作品。
本次活动在主题演讲中推向高潮,现场共有21名学员变身“小小演讲家”上台分享,尽情表达活动中的观察发现与思考感受。“我在潮间带看到了会‘躲猫猫’的小螃蟹,以后我要告诉身边的人,不能随便破坏它们的家!”来自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的孙嘉阳在分享结束后兴奋地说。其间,还特邀山东省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海洋室专家带来海洋科普互动,通过图片展示与现场实物呈现结合的方式,分享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标本,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认知与探索成果。
活动最后,薛梅对本次研学项目表达认可与支持,对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和出色表现给予高度评价,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用实际行动守护海洋生态,争做有责任、有担当的“环保小卫士”。随后大家有序参观了海洋标本展示区、“黄河生态”主题环保艺术装置展示摊位以及本次研学活动的学员作品。
在这场家庭共同参与、共学共创的活动中,学员们开启了好奇之眼、惊奇之心,家长们看到了自然教育的更多可能性,青岛的潮间带生态环境被更多人了解和认知。今年,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委社会工作部印发行动方案,成立“1+11”专业化志愿服务队,协同20家环保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在全市深入开展“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无废青岛”“美丽中国宣讲”“零碳青岛”五大重点品牌志愿行动。
青岛市将把志愿服务作为凝聚社会力量的关键抓手,通过品牌化培育与机制化创新进一步深化公众参与,继续坚持教育引导,积极开展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不断提升青少年生态保护热情,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环保事业的强大合力。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