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里有个多动症的娃,那种操心劲儿真不是外人能体会的。我姐家儿子小宇(化名)上一年级时,问题彻底摆到了台面:上课坐不住三分钟,要么抠橡皮要么戳同桌,老师讲课他接话茬,作业磨到半夜还写不完,脾气还急,一点小事就哭闹打滚。带去医院检查,确诊了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
家里有个多动症的娃,那种操心劲儿真不是外人能体会的。我姐家儿子小宇(化名)上一年级时,问题彻底摆到了台面:上课坐不住三分钟,要么抠橡皮要么戳同桌,老师讲课他接话茬,作业磨到半夜还写不完,脾气还急,一点小事就哭闹打滚。带去医院检查,确诊了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医生给了药物和行为干预的建议,但我姐怕药有副作用,总想先试试非药物的办法。
那段时间我姐像疯了一样查资料,问遍了身边的亲戚朋友,最后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敲定了三条路:推拿按摩、针灸治疗,再配合专业的体能训练。现在回想起来,这三步走,每一步都藏着坚持。
先说推拿按摩,找的是我们当地一个懂儿科的老中医。刚开始小宇根本坐不住,推拿时要么扭来扭去,要么伸手去抓医生的工具,我姐得全程按住他,每次下来都一身汗。老中医说,多动症的孩子多是“心神不宁”,推拿主要是按揉百会、神门这些穴位,帮他安神定志。大概坚持了一个月,变化慢慢显出来了——以前吃饭都要追着喂,现在能安安静静坐完一顿饭,晚上睡觉也踏实了不少,不像以前总翻来覆去。
接着是针灸治疗,这步最让我们揪心。第一次带小宇去,他一看到针就哭着往外跑,我姐哄了半天才按住。医生说孩子小,用的是特制的细针,扎在手上、脚上的穴位,留针时间也短,不会太疼。前几次小宇还是会哭,但慢慢就习惯了,后来甚至能主动伸出手让医生扎。大概两个月后,老师开始反馈:小宇上课插嘴的次数少了,偶尔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几分钟。我姐说,每次针灸完,小宇当天的情绪都特别平稳,很少发脾气。
最关键的还是体能训练,专门找了做儿童感统训练的机构。教练说,多动症的孩子大多感统失调,比如平衡不好、手脚协调差,体能训练能帮他们“稳住”身体,进而稳住注意力。训练内容挺丰富的,走平衡木、拍皮球、跳蹦床,看着像玩,但每一项都有讲究。比如拍皮球,要求小宇连续拍50下不落地,刚开始他最多拍10下就掉,急得直跺脚,教练就陪着他一起练,拍掉了捡起来再拍。三个月后,小宇不仅能轻松完成拍球任务,还学会了跳绳,一次能跳100多下。更惊喜的是,他的注意力也跟着提升了,写作业时虽然还会分心,但不用人全程盯着了,速度也快了不少。
这三项治疗加起来,我们坚持了整整半年。现在的小宇,完全像变了个孩子:上课能坐住20多分钟,作业能自己按时完成,和同学玩的时候也懂得遵守规则,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小刺猬”了。上个月学校开家长会,老师还特意表扬了他的进步。
身边总有人问,推拿针灸真的管用吗?其实我们也说不清具体是哪一项起了决定性作用,但能肯定的是,这种“中医调理+体能锻炼”的组合,没有副作用,还帮孩子养成了好的状态。当然,这背后更离不开我姐的坚持——不管刮风下雨,每天准时带孩子去治疗、训练,从没有间断过。
很多家长碰到孩子多动症,要么急着用药,要么手足无措。其实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像小宇这样的案例可能不是人人适用,但至少给我们指了一条路:耐心加找对方法,再“难搞”的问题也能慢慢化解。看着小宇现在开朗又听话的样子,我们都觉得,那些熬过来的日子,全都值了。
来源:小美是宝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