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时间的浩渺征程中艰难而踽踽徘徊,甘肃于我而言,绝非仅仅是地图上的一个坐标,它早已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我的血脉,化作灵魂深处不可磨灭的生命烙印。三十年前,作为一名怀揣炽热梦想的文化工作者,我毅然奔赴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应邀出任“西北地区经济交通旅游图编委会”执行主
《甘肃重游记》
散文(非虚构)
作者:谢博流
在时间的浩渺征程中艰难而踽踽徘徊,甘肃于我而言,绝非仅仅是地图上的一个坐标,它早已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我的血脉,化作灵魂深处不可磨灭的生命烙印。三十年前,作为一名怀揣炽热梦想的文化工作者,我毅然奔赴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应邀出任“西北地区经济交通旅游图编委会”执行主编,在这片黄土地上扎根了整整三年。此后,尽管生活的浪潮将我带离甘肃,可这片土地始终是我心底最柔软处的牵挂,那份眷恋,如影随形。如今,承蒙时光的慷慨眷顾,我终于迎来了重返这片魂牵梦萦之地的契机,试图重拾往昔的珍贵记忆,探寻它在岁月变迁中绽放的全新光芒。
兰州:历史与现代的交响
飞机稳稳降落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的刹那,我的心瞬间被这片熟悉的土地紧紧牵动。这座城市,早已彻底告别了三十年前的陈旧模样,现代化的气息如汹涌浪潮扑面而来。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宽阔的道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然而,当我悠然踱步于街巷之中,那股独属于兰州的古老韵味,恰似一坛封存多年的醇厚美酒,悠悠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将我带回那段难忘的时光。
黄河风情线:岁月的乐章
踏入黄河风情线,仿佛瞬间踏入了一条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神秘时光隧道。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其磅礴雄浑的气势奔腾不息,它宛如大地的强劲动脉,又似一位沉默而坚定的历史见证者。望着滔滔不绝的河水,我不禁思绪万千,李白笔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诗句脱口而出,也清晰地回忆起初到兰州时,黄河带给我的强烈震撼。那时,河面上羊皮筏子如轻盈的秋叶般飘荡,筏工们高亢激昂的号子声在河岸上空久久回荡,构成一曲独特的生命乐章。如今,羊皮筏子虽已逐渐演变为游客体验的特色项目,但它所承载的黄河文化,却依然生机勃勃,鲜活如初,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岁月流转。
黄河铁桥横跨黄河两岸,这座饱经沧桑的百年老桥,静静见证了兰州的兴衰变迁。它不仅是交通的重要枢纽,更是一座承载历史记忆的不朽丰碑。我轻轻抚摸着桥身的钢铁纹路,指尖传来的冰凉触感,仿佛让我穿越时空,感受到先辈们在建造它时的艰辛与卓越智慧。在夕阳的余晖中,铁桥与黄河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绝美画卷,默默诉说着兰州的前世今生,见证这座城市在历史的洪流中砥砺前行。
甘肃博物馆:文化的殿堂
甘肃博物馆,一直是我心驰神往的文化圣地。三十年前,由于工作的忙碌,加之博物馆尚未全面开放,我始终未能深入领略它的无穷魅力。如今,当我满怀敬畏地站在博物馆的门前,一种强烈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仿佛即将开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神秘大门。
步入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遥远的过去。马踏飞燕,这颗甘肃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以其矫健轻盈的身姿和灵动飘逸的神韵,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它不仅仅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象征。在古代,丝绸之路的成功开辟,让甘肃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马踏飞燕便是那段辉煌历史的有力见证者,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卓越,勇攀高峰。
漫步于展厅之中,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气息,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远古的故事。那些精美的纹饰,或简洁质朴,或繁复华丽,宛如时光的密码,记录了远古先民的生活与信仰。彩陶上的鱼纹、蛙纹,是他们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深深崇拜;而几何纹,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秩序与独特审美观念。这些彩陶,不仅是历史的遗物,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等待着后人去解读其中的奥秘。
汉代的简牍,承载着丰富而珍贵的历史信息,它们是历史的原始档案,详细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看着简牍上的文字,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这些简牍,不仅为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不断发展与传承。
参观完甘肃博物馆,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让我深刻认识到,甘肃不仅是一片广袤的黄土地,更是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件文物都是书中的文字,生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辉煌与沧桑,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与情感。
兰州美食:舌尖上的文化
在兰州,美食不仅仅是满足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与情感。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随意步入了一家拉面馆。热气腾腾的拉面端上桌,香气四溢,瞬间勾起了我对往昔岁月的美好回忆。兰州牛肉面,以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独特魅力,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蕾,成为兰州美食的代表名片。面条粗细均匀,根根劲道十足,牛肉片薄而入味,翠绿的蒜苗和香菜点缀其上,再加上一勺红彤彤的辣椒油,色彩斑斓,让人食欲大增。
除了牛肉面,兰州的小吃街也是美食的天堂。灰豆子,软糯香甜,带着一股独特的清香,相传是由一位勤劳的老妇人发明,经过岁月的沉淀,成为了兰州的特色小吃。甜醅子,口感微甜,酒香味十足,是夏季消暑解渴的佳品。这些看似普通的小吃,却蕴含着兰州人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它们是兰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息与人文情怀。
张掖:多彩地貌与千年佛韵
离开兰州,我与夫人、女儿女婿一同踏上了前往张掖的旅程。张掖,这座镶嵌在河西走廊上的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我的爱人娘家就在张掖,因此,这片土地对我来说,更有着一份特殊而深厚的情感,宛如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七彩丹霞:大地的调色板
七彩丹霞,无疑是张掖最负盛名的景点。当我站在观景台上,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叹不已,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连绵起伏的山峦,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仿佛是大自然用神奇的画笔勾勒出的一幅巨型画卷。红色的砂岩在岁月的雕琢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造型,有的如城堡般雄伟壮观,有的似宫殿般金碧辉煌,有的像巨人般屹立不倒,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外星谷:被时光珍藏的秘境
游览完七彩丹霞后,听闻张掖还有一处宝藏之地——外星谷旅游区。怀着满满的期待,我们带着爱犬边牧前往。踏入外星谷的瞬间,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这里的地貌相较七彩丹霞,更显独特壮美,仿佛是来自外星的神秘世界。色彩斑斓的岩石与广袤无垠的旷野相互交织,独特的地形造就出如海市蜃楼般的奇异景观。只因开发较晚,它的知名度远不及七彩丹霞,宛如一颗被时光珍藏的遗珠,少了外界的纷扰,多了一份静谧与神秘。在我看来,外星谷相较七彩丹霞更胜一筹,它以一种未经雕琢的原始之美,展现着大自然最纯粹的魅力。
草原之行:与边牧的欢乐时光
从外星谷出来,辽阔的草原映入眼帘。我和家人带着边牧纵横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惬意。草原上,成千上万只绵羊悠然自得地啃食着青草,那些零散的三五小羊群,在看见边牧后,竟像是接到指令一般,自觉地赶向大群羊群。而这片草原上,不见牧羊人的身影,羊儿们自在悠闲地享用着不算嫩绿、略显稀疏的青草,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边牧在草原上欢快地奔跑,时而追逐着羊群,时而在草地上打滚嬉戏,为我们的旅程增添了不少欢乐。
马蹄寺:千年佛国的静谧
马蹄寺,是一处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胜地。走进马蹄寺,一股宁静祥和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尘世的喧嚣都被隔绝在了门外。寺庙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石窟有的高悬于半山腰的空谷中,下方没有任何支撑物,远远望去,好似悬浮在空中,令人称奇。我不禁想象,近两千年前,在科技并不发达的时代,人们究竟如何在这陡峭的山壁上凭空雕刻出这些精美的石窟,这无疑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题。
石窟内的佛像庄严肃穆,壁画色彩鲜艳,虽历经千年岁月的侵蚀,依然保存完好,散发着神秘而庄重的气息。马蹄寺的石窟艺术,是中国佛教艺术的瑰宝。石窟内的佛像,造型各异,神态逼真,有的慈悲祥和,仿佛在普度众生;有的威严庄重,让人肃然起敬,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佛教艺术风格。壁画上的故事,生动地描绘了佛教的教义和传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走出石窟,我来到了马蹄寺的后山。这里山峦起伏,绿草如茵,远处的祁连山白雪皑皑,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后山上有许多残破的石窟像,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望着这些残像,我不禁心生疑问,曾经辉煌的石窟,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故,才变成如今这副模样?这些疑问,如同谜团一般,萦绕在我的心头。
山丹军马场:骏马奔腾的草原盛景
山丹军马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马场,也是亚洲最大的马场。当我踏入这片广袤无垠的草原,仿佛进入了一个骏马奔腾的世界。蓝天白云下,绿草如茵,骏马在草原上自由驰骋,牧人赶着羊群悠闲地漫步,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草原画卷。
山丹军马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自那时起,它就一直是历代王朝重要的军马养殖基地,为保卫国家的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山丹军马场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更是一个备受游客喜爱的旅游胜地。在这里,我租了一匹马,在马倌的带领下,开始了一场草原骑行之旅。马背上的我,随着马儿的步伐起伏,感受着草原的风从耳边呼啸而过,心情无比畅快。马倌告诉我,山丹军马场的马品种优良,耐力强,速度快,曾经在多次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它们是这片草原的骄傲,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张掖大佛寺:聆听历史的梵音
张掖大佛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寺内供奉着一尊巨大的卧佛,因此也被称为“卧佛寺”。走进大佛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宏伟的古建筑群,红墙绿瓦,飞檐斗拱,气势恢宏,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大佛殿内,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木胎泥塑,金装彩绘,形态逼真,表情安详,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卧佛身后塑有十大弟子像,两侧廊房塑有十八罗汉像,个个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在大佛寺里,我参观了藏经阁,这里收藏着许多珍贵的佛教经典和文物。这些文物,不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研究张掖历史的重要资料。据讲解员介绍,大佛寺的藏经阁内收藏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一部极为珍贵的佛教经典,其经文书写工整,纸质优良,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见证了张掖在佛教传播史上的重要地位。
嘉峪关:雄关漫道,岁月回响
离开张掖后,我们奔赴嘉峪关。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的关城,像一位忠诚的卫士,静静伫立在河西走廊的咽喉要道,见证了无数的金戈铁马与朝代更迭。当我脚踏关城的青砖,抚摸着古老的城墙,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极目远眺,茫茫戈壁与湛蓝天空相互映衬,远处的祁连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圣洁的光芒。
站在嘉峪关的城楼上,我陷入了沉思。曾经,这里是抵御外敌的前沿阵地,无数将士在这里浴血奋战,守护着国家的安宁与百姓的幸福。岁月的风沙虽已将昔日的硝烟吹散,但关城上的每一道痕迹,都在无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它不仅是一座军事要塞,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见证了先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不畏艰险、奋勇抗争的伟大历程。
酒泉:航天圣地与传奇之源
离开承载厚重历史的嘉峪关,我们来到了酒泉。酒泉,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如今已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摇篮,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书写着中国航天的壮丽篇章。
酒泉名字的由来:古老传说的回响
酒泉名字的由来,充满了传奇色彩。相传,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大军西征,大获全胜。汉武帝赐御酒犒赏,霍去病认为功在全军,可酒少人多,便将御酒倒入金泉之中,与将士们共饮。从此,此地便得名“酒泉”。这个古老的传说,不仅为酒泉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时,团结一心,勇往直前,共同创造辉煌。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当我站在发射中心的广场上,仰望高耸入云的发射塔,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里,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到载人航天工程的突破,再到探月工程的顺利实施,每一次发射,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向新的征程。
在发射中心的展览馆里,我参观了许多珍贵的图片和实物,深入了解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航天人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远离家乡,默默奉献,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付出了青春和热血。他们的奉献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让中国在世界航天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酒泉美食:风味独特的西北盛宴
在酒泉,我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糊锅。糊锅的汤汁浓郁,里面有鸡肉、粉皮、麻花等食材,味道鲜美,让人回味无穷。羊肉粉汤也是酒泉的特色美食之一,羊肉鲜嫩,汤鲜味美,配上爽滑的粉条,吃起来暖身又暖心。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我的味蕾,更让我感受到了酒泉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豪爽大气,它们是酒泉饮食文化的生动体现,反映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期待展望与祝福:
当我踏上归程,甘肃之旅的点点滴滴如潮水般在脑海中涌现。从兰州黄河风情线的历史变迁,到张掖七彩丹霞、外星谷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从马蹄寺石窟精湛绝伦的艺术造诣,到嘉峪关关城的雄浑壮阔,再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承载的民族骄傲,这一趟旅程,是一次对历史文化的探寻,更是一场对心灵的洗礼。
可惜由于行程紧促,这次和家人没能亲往敦煌游历,一探莫高窟之玄秘。但这份遗憾,也化作了我对下一次旅程的热切期待,盼望着能专程奔赴敦煌,探秘那震撼世界的艺术瑰宝。
甘肃这片土地,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充满无限的发展潜力。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甘肃能够在现代化的浪潮中,继续保持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与传承,让古老的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希望当地能进一步挖掘和保护像马蹄寺、大佛寺、嘉峪关这样珍贵的历史遗迹,让后人也能领略到先辈们的卓越智慧。同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七彩丹霞、外星谷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吸引全球游客的目光,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
此外,甘肃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基地,应当持续弘扬航天精神,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于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的伟大事业中。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文化与科技携手共进,相信甘肃必将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浓墨重彩的篇章 。而我,也将带着这份美好的记忆与深深的眷恋,期待与甘肃的下一次相遇。
来源:天之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