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个同年兵,阎金元能给赵凤翔什么恩呢?那就是当年阎金元在文字上帮助过赵凤翔,在赵凤翔家庭发生变故后生活上关心过赵凤翔。这在一些“白眼狼”的眼里,算个什么事啊?而赵凤翔不这样看,他信奉的是“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古训。他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一早起来就看到了赵凤翔发在朋友圈里的这封信,看着看着泪水就不断的流下来。我为赵凤翔的知恩图报而感动。
两个同年兵,阎金元能给赵凤翔什么恩呢?那就是当年阎金元在文字上帮助过赵凤翔,在赵凤翔家庭发生变故后生活上关心过赵凤翔。这在一些“白眼狼”的眼里,算个什么事啊?而赵凤翔不这样看,他信奉的是“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古训。他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闫金元退休后随女儿住在青島,不幸得了帕金森病,心情很苦闷。赵风翔知道后,把闫金元从青島接到他的老家宁夏彭阳县,在彭阳县陪着闫金元住了一个多月,自己家在天水市也顾不上管。以后又陪着闫金元回汉中,在闫敬元的汉中老家又呆了很长时间。当我听说这件事后十分感动,就是一母同胎的亲兄弟也难做到这一点啊。
我任一八一团政委时,政治处最得力的两个股长,一个是宣传股长宁屯业,一个是组织股长闫敬元。这俩个人按其人品和能力,干到师级干部绰绰有余。宁屯业参战回来后非要调回老家咸阳,在咸阳预备役师干到正团自主择业了。宁和闫不同,宁屯业像个军事干部,敢抓敢管敢负责,讲一个小故事就可以反映宁的性格。我在一八一团七连当指导员时,宁屯业是三营营部的卫生员,有一天来七连检查卫生,把我们连的卫生员训得无地自容。我刚从六连调到七连当指导员,不认识营部的这个兵,就顺口说了一句“这个兵挺厉害的”。宁屯业听到了这句话,不敢再训人了。没过多久,我提升为三营副教导员,副教导员主管营部,宁屯业吓坏了,以后有好果子吃了。我不但没有收拾宁屯业,反而喜欢这种类型的战士,那时候宁屯业代理营部书记,和通讯排长蒲致龙是我管理营部兵的两个得力助手。
闫金元性格内向,管部队不如宁屯业,他的强项是笔杆子,要走机关领导的路。他当61师组织科长后,我到55师当政委了,三年后我平调回61师任政委,闫金元转业了,为什么不能坚持一下等我回来呢?闫金元转业到天水市农行任办公室主任,他们的行长叫李忙来,李行长是55师的转业干部,请我办过事,我让他关照闫敬元。银行是讲业务的,笔杆子在这里吃不开。我最感到对不起的一个老部下就是闫敬元,赵凤翔替我弥补了一些缺憾……。
故人入怀,山河已秋
金元兄:
您好!家人安康!!
窗外风卷枯叶掠檐而过,忽就想念起您来。那句“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是秋”,恰似一把钥匙,猝不及防叩开记忆闸门,那些藏在岁月褶皱里的日子,霎时便鲜活如初。
还记得1974年的冬天吗?咱哥俩一前一后踏入军营,您自陕西镇巴来,我从宁夏固原走。新兵班里,黄汝金班长带我们踢正步、练步枪瞄准,您的口音里带着几分“川味”的爽朗,我的话里掺着西北的硬朗,没几日便熟得像自小一同长大的弟兄。新兵训练结束,您去了一排三班,我到了二排四班,虽隔几间房子,却总在饭前饭后凑到一处,话里话外全是年轻的憧憬。您写的小说《东方泛起鱼肚白》,还有那带着《曹全碑》笔意的毛笔字——连队所有会议记录的封面、各类标牌上都见得到,这份才华,让我五十年后想起仍忍不住羡慕。
【赵凤翔当新兵时站哨的情景】
后来的日子,像军营里的号角,一程接一程踏响节奏。您成了连部文书,把文字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全连各类文字材料经您手后,总能变得清清爽爽、朗朗上口;我当上四班副班长,遇着拿不准的事,总爱找您琢磨商量。
1975年底,部队换防至天水;次年82无后座力炮连扩容,我先后任八班副班长、九班班长,您仍在连部稳稳当当地当文书。再后来,多亏季汉生连长力排众议,我从九班班长调去一排任先行班班长,还代理了一排长。那段时间,营建施工任务重,还要挤时间搞军事训练、学毛主席著作,忙得脚不沾地,可每次路过连部,瞥见您在灯下专注工作的模样,心里就格外踏实——知道有个弟兄在,再难的坎儿也能迈过去。
我还记得,一、二排的黑板报,咱俩全承包了。我常偷偷走到您办的黑板报前,琢磨排版的巧思、粉笔颜色的搭配。1977年国庆节,咱仨——您、我还有朱洪一起办的墙报,引得团里专门来连队开现场会,各连指导员都在墙报前合影留念,那份喜悦,至今想起来仍心头发热。1978年年终总结,我所在的排凭着营建施工和军事训练的硬成绩,荣立集体三等功,我也荣立了个人三等功。后来我提了排长,没多久便去兰州军区步兵学校(后为西安陆军学院)深造;您1979年借调到团政治处,没多长时间也提了干。虽隔“千里”路,书信却从未断过,从人生理想聊到家长里短,字里行间满是“等着重逢”的盼头。
我军校毕业回团继续任82无后座力炮连一排长的1980年底,您陪着解英玺主任来连队考察机关干部人选,没多久,我们竟又在团政治处成了并肩作战的同事。1983年初,咱俩一起接到正连命令,您继续留在机关工作,我去基层任连队政治指导员。那些年,您在组织股,我在连队,偶尔回机关汇报工作,总能在您办公室喝上一杯热茶。您总能精准点出连队建设中的难点与重点,给出合理化建议,末了还总笑着叮嘱:“基层辛苦,多保重。”连队“开展读书活动,陶冶干战情操”的经验材料,还是您带着陈杭干事来连队,手把手帮我们总结的呢。1985年12月,部队开赴云南前线,在砚山安家、搞临战训练的日子,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您身为组织股长,常带着工作组来我们五连,检查完工作,只拉着我说一句“注意安全”,却比千言万语更暖人心。
1986年,组织股长闫金元(右2)带领干事陈杭(左2)、宋晓国(左1)、赵凤翔(右1)从012阵地返回时留影
上阵地前,李太忠政委把我选调到团政治处组织股,负责烈士洗消站,又在您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那段日子,炮火在耳边呼啸,可看着您在团基本指挥所里、在阵地各个哨位上沉着应对的样子,我心里就安定下来。战斗间隙,您还陪着李太忠政委、郭建民副主任先后来烈士洗消站检查指导工作时总说:“我们都要对得起在战场上牺牲的烈士……”这句话,成了我工作中最有力的鞭策。
对越防御作战间隙,团政治处郭建民副主任(右二)、组织股闫金元股长(右一)来团洗消站检查完工作前往麻栗坡烈士陵园时路过转运前线伤残战士的直升机机场的留影。赵凤翔(左二)、洗消站保障车驾驶员韩利民(左一)。
部队从老山战场回撤天水后,咱们继续在团政治处共事,您升任团政治处副主任,我先任团俱乐部主任,后又到炮营代理教导员。1989年,您奉调61师政治部组织科,没多久便升任科长;我接了您的班也吃上了团首长的小灶,后来也到师政治部任秘书科长。
181团家属院的那几间房子,近得隔着窗子都能说话。您家做了好吃的,我端着碗就过去蹭饭;孩子们在院子里疯跑,咱们坐在门口拉家常,说当年的糗事,笑如今的安稳,日子慢得像老钟表的滴答声,踏实又暖心。
【闫金元上阵地前的留影】
1993年,您转业到天水市农行任办公室主任;我则因在部队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常要住院治疗,家里又遇变故,那些年,您和王老师没少照顾我们。尤其每年大年除夕夜,您全家先去老岳父家吃完年夜饭,又匆匆赶回团家属院陪我和儿子过节——这份情,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1997年4月,在师政委李太忠老首长的关怀下,我从部队退休。原想着这下能常和您聚聚,可您那时任市农行机关党总支书记,为了工作整天忙得没日没夜,还像在部队一样“三过家门而不入”,我想去单位看您,又不忍心打扰。等您退休没多久,又随女儿去了青岛,我留在天水,地图上的距离一下拉到了1400多公里。真是应了那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聚散总在不经意间。
近些年,得知您受帕金森病折磨,行动不便,我这心里就像被什么揪着,总也放不下。电话里听您说话慢了、声音轻了,知道您每天早上在微信给朋友发问候、在朋友圈点赞都格外费力,却还笑着说“没事,赵院长,别惦记”,我这眼眶就忍不住发热。2021年六七月,我不过陪您回宁夏固原我的老家、汉中您的老家随便走走看看,这么点小事,您竟写了《战友助我圆梦记》,还惊动了那么多老首长、老领导、老战友和亲朋点赞留言,让我又感动又有些诚惶诚恐。金元兄,咱们共事五十载,您的机关工作能力、敬业精神,还有为人处世的风范、平易近人的修为,永远是我赵凤翔学习的榜样!
【2021年8月,赵凤翔和闫金元在其老家麻柳滩的留影 】
昔年戎马共征程,
青铜天水情意浓。
军营挥毫书壮志,
不同岗位砺青春。
边关烽火同担险,
古稀之年再话亲。
处暑千里牵旧念,
盼君归叙醉芳辰。
秋风又起,天气转凉,您一定要添衣保暖,多顾着身子。金元兄,真的想您了,借着这封信,跟您说说心里话。 金元兄,我们皆是布衣之交,虽不及中国历史上“刘柳之交”那般声名远播、才情相映,但我们之间的战斗友谊一定似长江黄河般绵延流长!期待着来年天暖些,您能携王老师回天水,咱们和在天水生活的老战友们一起再相聚。
此致!
愚弟:赵凤翔
2025年9月10日
于古书轩
来源:拂晓哨位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