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茅台旗下多个品牌同步发力。其中,茅台主品推出多档促销组合:包括“一件1499飞天茅台原件+一件2499的蛇年茅台原件”“两件1499飞天茅台+一件3299精品茅台+1件3799公斤茅台”“三件1499飞天茅台+一件5999十五年茅台”三项活动,以满足不同消费者
文 | 大羊
还有不到半个月即将迎来中秋国庆“双节”假期,白酒行业已进入下半年最关键销售节点的冲刺阶段。
进入九月,各大酒企中秋主题营销活动密集落地,从头部名酒到区域品牌,纷纷推出特色促销政策和主题礼盒,备战氛围日渐浓厚。
包括茅台、汾酒、习酒、水井坊、洋河等在内的头部酒企纷纷推出主题营销活动和节日限定礼盒,区域酒企如迎驾贡酒等也加码区域市场促销。
与往年不同的是,在行业经历二季度普遍下滑、库存高企的背景下,今年“双节”旺季的备战显得更为重要和特殊,也更具挑战。
面对上半年普遍承压的行业环境,各大酒企再次拉开“双节”营销大幕,试图在传统旺季中“加一把劲”。
茅台旗下多个品牌同步发力。其中,茅台主品推出多档促销组合:包括“一件1499飞天茅台原件+一件2499的蛇年茅台原件”“两件1499飞天茅台+一件3299精品茅台+1件3799公斤茅台”“三件1499飞天茅台+一件5999十五年茅台”三项活动,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近年来茅台罕见地推出节日促销活动。
遵义茅台机场则发布了乘机抽酒相关活动,9月8日至10月10日期间,实际乘坐活动航线航班的旅客,可参与抽取购酒资格,若抽中,可按照1499元/瓶的价格,预约购买飞天53%vol 500ml贵州茅台酒(带杯)两瓶,各条航线中签概率达到70%。
茅台酱香酒在9月17日—28日期间推出购酒优惠活动,如i茅台零售价为1188元/瓶的茅台1935,可优惠至818元/瓶,此外,还有相应的买赠、抽奖等活动。
汾酒推出了覆盖全国市场的中秋促销活动,从9月4日持续至10月10日。活动涵盖青花汾酒、老白汾酒等多款产品,消费者通过扫码可获得“扫码红包”和“加油红包”,还可通过微信向好友分享祝福,实现社交裂变传播。
习酒延续“中秋夜·喝习酒”IP活动,于9月8日启动“中秋夜·喝习酒”短视频创作大赛,以“光影中秋·团圆中国”为主题,依托人民网平台支持,通过内容共创提升品牌曝光;线下,则是在9月10日—15日6天期间,全国76个城市陆续举办了“中秋夜·喝习酒”主题答谢会。
水井坊与微信礼物合作,于9月19日推出“聚福节”活动。该活动线上线下联动,覆盖全国近20座城市,线下打造“聚福街”沉浸式体验空间,线上,消费者可通过“聚福兑好礼”,传递福卡等参与互动。
区域酒企同样积极备战,古今推出“庆国庆,迎中秋”宴席活动;迎驾贡酒推出“喝迎驾洞藏,扫码中来一瓶”活动;今世缘也推出“柔雅国缘扫三瓶免一瓶”“中秋喝典10,一箱减60”等的惠购补贴券活动;沙城老窖推出“中秋喝陶藏,真年份真香”拼手气赢再来一箱活动……
此外,包括茅台、洋河、古井、今世缘等酒企均推出了中秋主题礼盒,如茅台的中秋团圆季白瓷茶具套组礼盒、洋河的梦之蓝·幸福美满礼盒等。
相较于往年如火如荼、大张旗鼓式的营销,可以明显感觉到今年的中秋活动整体营销偏淡,较为冷清,不论是传播造势、大型活动的举办规模,还是促销力度都呈现出较为保守的态势。
这种转变背后,反映出酒企整体的谨慎态度。去年中秋节后,多家券商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白酒中秋反馈平淡”,商务宴请、礼赠需求减弱等因素导致大规模营销投入的转化效果不及预期。
对于这一次“双节”的市场预期,有券商分析认为,今年中秋白酒的行情,从刚过去的升学宴场景中可见一斑:特别是受“禁酒令”、升学宴“禁办令”等政策的影响较大,往年动辄十几二十几桌的升学宴不再常见,多以家宴为主。
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指出,今年中秋白酒市场虽有“旺季”之名,但“结构性分化”与“价格倒挂”风险并存。高性价比产品有望放量,但高端酒动销仍需谨慎观察,若需求不振,节后市场或面临更大调整压力。
行业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困境,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达900天,同比增加10%,存货量同比增加25%。渠道端承压传导至生产端,进一步推升了行业整体库存水平。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今年中秋可能会超预期。盛初咨询总经理杨大玉就表示,今年中秋与国庆双节重叠,且中秋位于国庆假期之中,为家庭聚饮、朋友宴请等场景创造良好条件,中秋酒类消费有望超预期。
此外,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如茅台在调研多个省区渠道商后透露,8月环比6、7月份,市场终端动销有所回升,8月底以来终端动销环比增长显著,系双节临近带动市场回暖,市场态势有望进一步向好。
中秋国庆双节的白酒市场表现,无疑是观察行业复苏态势的重要窗口。在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酒企们正面临一场艰难平衡:既要通过促销拉动动销、缓解库存压力,又要避免过度促销导致价格体系紊乱。
行业能否借助传统旺季实现阶段性复苏,仍需等待节后市场数据的最终检验。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行业调整期内,那些能够精准把握消费变化、灵活调整策略的酒企,将更具韧性应对挑战。
来源:微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