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都知道:用电子秤称东西缺斤少两非常容易!什么八两秤、七两秤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据说,电子秤放在软体上称出的物品分量都有出入。
文企融合 美美与共
日常小事里也有文化的传承
暑假里几次买桃子,妻一直在一位老人处。桃子形大、味道还行是一个原因,而老者能够让我记住则是因为他的称量工具——杆秤!
今日的小商小贩,基本皆使用上了电子秤。而使用杆秤,现在已经是凤之毛麟之角了。
大家都知道:用电子秤称东西缺斤少两非常容易!什么八两秤、七两秤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据说,电子秤放在软体上称出的物品分量都有出入。
当然,有人会说:杆秤也可以做假啊!话是没错,但现在的杆秤已经快成文物了,还有多余的秤砣吗?何况:杆秤是很容易检验其是否有问题的!
而我最想说的是:杆秤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土特产”,应该存在和传承!
言至此,我想说一些日常生活中里越来越被“外来物种”替代了的中华传统文化。
公里、亩、斤、两…… 这些单位,相信很多人和原来的我一样,在写文章或材料时,总想着和“国际接轨”,总会用千米、平方米、千克等替代。直到“四个自信”提出后,我感觉有时候,我们祖先所创造的文化是不能被代替的!“公里”用起来就是倍感亲切,由此我联想到前几年的毒教材事件。有些外国势力就是想通过这种温水煮青蛙策略来阻断我们的文化传承!
说到这里,真的要感谢我们的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兄弟,他们一直在悄悄地继承着祖先的一些传统,让我们不至于被快速地演变和侵略。现在很多村子的村史馆里收集、陈列了很多农耕文明时的工具、用具等,这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在孩子初学英语时,是为了快速掌握,也应该是觉得好玩,很多人喜欢用byebye,one、two、three,yes、no…… 而且,衍生出“拜拜”、“这还不easy(容易)”这些汉语或汉英结合之怪胎。现在,我们很多人已经不习惯说“再见”了,而是开口闭口“byebye、goodbye”。而且在一些幼儿园,跑操时还喊“one、two、one”的口号。我想:这也算是一种文化侵略吧?!
还有,我们新中国和台湾同胞的一个明显区别就是简体字和繁体字的书写。而我们的一些人的字里行间中,尤其是一些“书法家”,总时不时的会出现一些繁体字。真不知道他们是不会写简体字还是有其它什么情结?!或许有些年长者生于旧社会,当时学的是繁体字,但外文都能学会,而且简体字更加好写些,难不成他们学不会?
我说这些,并不是否定外来的所有,清政府的闭关政策造成的中华落伍历历在目!我只想让大家明白知道一个道理:中华的一些传统不能丢,中国人必须有自己的自信。
文化传承如水,润物无声!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照片
来源:汗滴化雨伴笔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