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民党即将于10月举行党主席改选,首场辩论会9月20日在台湾中天新闻电视台登场,3名候选人国民党“立委”罗智强、前“立委”郑丽文以及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正面交锋。由于参选人数多且各具优势,选情引发外界关注。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张若】国民党即将于10月举行党主席改选,首场辩论会9月20日在台湾中天新闻电视台登场,3名候选人国民党“立委”罗智强、前“立委”郑丽文以及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正面交锋。由于参选人数多且各具优势,选情引发外界关注。
20日,张亚中、罗智强和郑丽文(从左到右)参加国民党主席选举首场辩论。图源:台媒
旺旺中时媒体集团20日举行首场“国民党主席大辩论”,由张亚中、罗智强以及郑丽文首度交锋。辩论会流程包括第一阶段理念表述、第二阶段交叉诘问、第三阶段彩蛋提问、第四阶段犀利提问、第五阶段网友提问以及第六阶段结辩。其中犀利提问环节邀请前“立委”蔡正元与前台北县(今新北市)长周锡玮担任提问人,讨论基层党员及泛蓝阵营最关切的四大议题:谁最适合掌控2026与2028年选举兵符、谁是“最佳造王者”、谁最能整合在野力量重返“执政”、谁最有能力处理两岸论述争取台湾和平与安全。彩蛋提问则是特色环节,邀请桃园市长张善政、网红“馆长”陈之汉、前“内政部长”李鸿源等担任彩蛋提问嘉宾。候选人可选择想回答的彩蛋,并点名其他候选人一起回答。
台湾《联合报》21日评论称,国民党主席选举首场辩论,聚焦的话题就是蓝白合。“馆长”提的问题是“最重要的蓝白合,你们想要如何实施?”张亚中反问,如果国民党自己不能改革壮大,只寄托在白色力量身上,“这样的合作可以持续多久?”罗智强称,蓝白一定要彼此有信任,他提出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改为“两轮决选”,就是为解决少数领导人问题,也解决蓝白合的问题。郑丽文表示,让蓝白合作,组成“执政团队”。她同时提及自己成立“党外在野大联”对抗“大罢免”,且不讳言曾是民进党党员,所以知道“台独”是个谎言。
台湾《工商时报》21日称,两岸关系也是辩论的一大焦点。张亚中承诺他担任党主席后,将恢复“国家统一纲领”,在此基础下,勇敢展开国共政治对话。罗智强表示,两岸关系、国共关系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情感上的中国人认同。郑丽文说,国民党必须肩负起下架民进党的历史使命,她参选党主席就是要带领国民党粉碎“台独”、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开创两岸和平的百年基业。
据悉,辩论会共有4场,接下来还将分别在9月27日、10月4日和10月11日举办3场。
“真正的敌人不在党内”
台媒评论称,3人都属于能言善道的“空战型”候选人,支持者重叠度较高。《中国时报》21日称,张亚中一身唐装现身辩论会,是“张校长”上身,发言稳重严肃。罗智强穿着浅灰色西装、系着深色领带,走阳光路线,强调他的战斗力,并凸显与白营互动良好,用字遣词也相当直接,例如“打就对了”,显然刻意拉近年轻人、表现得更接地气。郑丽文是唯一女将,一身黑色掺杂白色的细条纹套装,相较其他对手“言语沉稳,表情丰富”,气势丝毫不输人。
台湾艺术大学广播电视学系教授赖祥蔚表示,让其印象比较深刻的部分是谈及国民党团结,张亚中认为团结不难,要回归制度与纪律;罗智强则认为国民党团结很困难,但言谈没有像平时那么激烈。至于郑丽文也一改往日形象,表现比较温和。赖祥蔚进一步分析说,3人的表现都在水平之上,可见战略都是先求稳,但如果要感动国民党基层,还是得加把劲。铭传大学广播电视学系主任杜圣聪说,3人都是辩才无碍,论述都很不错,确实没有失分之处,不过他担心无论谁当选,都要解决“国民党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问题”。
此次国民党主席改选有6人参加,除了上述3人外,还有前台北市长郝龙斌、前彰化县长卓伯源和前“国大代表”蔡志弘。中天表示,辩论是根据台湾民调网站“网络温度计”的前4强规划的,因此并未邀请卓伯源和蔡志弘。
郝龙斌日前以行程冲突为由婉拒首场辩论会,但答应会出席后续两场。这几天他也没闲着,20日拜会台“立法院长”韩国瑜,21日再前往台中市与市长卢秀燕见面。郝龙斌强调,他参选党主席就是要让过去两次失败的痛苦与宿命不再延续,“这次一定要蓝白合作、重返执政,要吸取教训”。郝龙斌强调,蓝白合最重要的是先通过沟通建立互信,然后建立平台,两边商量所有细节,再做最后决定,“蓝白合一定要成功,这才是未来胜利方程式”。
台湾《中国时报》称,国民党20日上午确认6人符合选举资格。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也约法三章,希望在竞选过程中尽量互相尊重,因为“真正的敌人不在党内,而是躲在阴暗角落,随时准备反扑”。他要求候选人不要进行太多不必要的人身攻击,若有人违反,他将要求党纪处分。
《中天电视》YouTube频道20日针对“经过第一场国民党主席大辩论激辩后,您会支持谁当国民党主席”进行网络投票,结果显示郑丽文的支持率为66%、罗智强18%、张亚中10%、郝龙斌5%。另一份媒体披露的蓝营内部党员民调显示,郑丽文以22.2%的支持度暂居首位。
未来选举提名是“大学问”
前“立委”蔡正元直言,国民党未来最大的挑战不是党务繁琐,而是提名问题。新任主席必须设计出一套国民党与民众党都能接受、同时能向社会交代的提名制度,否则一旦处理失当,恐引发内部分裂。蔡正元进一步举例称,2026年新北市长选举中,国民党内部出现李四川、洪孟楷之争,民众党又有黄国昌参战,协调难度可想而知;同样,2028年选举有卢秀燕、韩国瑜角逐,白营则推柯文哲,提名与合作的复杂度将更高。他总结道,提名是一门“大学问”,更是对新任党主席的最大考验,如何在蓝白合之间取得平衡,将直接影响两党合作能否延续。
民众党主席黄国昌表示,要如何促进不同政党实现更高的民主价值和目标,让台湾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台湾民众党对此始终秉持敞开心胸、开大门、走大路的态度。他说,未来在包括2026年跟其他友党合作等方面,将始终保持最大的诚意和善意。
《联合报》21日刊登的一篇言论称,国民党新主席有5项要务,包括:以无私心态和沟通、协调能力,与民众党提前展开明年地方选举的提名人选协商作业;强化整体后勤补给机制,并加快新陈代谢脚步、落实世代交替;必须当无私心的“造王者”,为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者挡子弹;务必就国民党的两岸政策主张与路线,提出与时俱进的新论述;与民进党做出明确的区隔和品牌识别。
台湾中时新闻网的社论称,中天举办的首场国民党主席辩论会尽管仅有3名候选人参加,却为国民党带来久违的清新气息,也为社会大众重新认识国民党提供了契机。辩论过程中,参选人针对国民党积弱已久的根本问题直言不讳,显示这场主席选举不只是党内大事,更关系到国民党能否成功转型,成为有能力挑战民进党的政治力量。蓝白合作的议题虽然棘手,但在这场辩论中也反映出国民党内的成熟态度。文章说,两岸政策的讨论则揭示另一个关键点,如今的台湾,长期被民进党以“仇中”情绪绑架,导致两岸关系恶化,经济、安全与国际空间皆受到冲击。辩论中有人呼吁恢复“国家统一纲领”、寻求“两岸和平协议”,也有人呼吁要通过青年交流、文化认同重建两岸联结。这些观点不但反映了对台湾处境艰困的认知,也揭示了国民党如何重新构筑一个负责任、可执行的两岸政策选项,可以成为民进党两岸敌对政策的替代方案。“整体而言,这场辩论会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一场党内选举的范畴。在民进党长期执政下,台湾社会对现状的不满日益高涨,对和平、发展、安定的渴望逐渐凝聚为一种政治需求。”
来源:环球网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