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化和信息革命对每个人的生涯规划都有致命的影响。没人欠你一个饭碗,你必须自己当家。你每天都得和上百万的人竞争,得想办法提升自己对工作的贡献,加强自己的竞争优势。你需要随时学习并适应新环境,必要时可能还得从这家公司跳到那家公司,或是从一个产业跳到另—个产业……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读书笔记——向英特尔学习如何开会
目录
一、管理金句 1
二、有关招聘 3
三、利用成本收益原则讽刺美国司法低效 3
四、CEO的一天 4
五、经理人的管理杠杆 6
六、英特尔的开会原则 6
1、管理的必经之路:开会 6
2、过程导向会议 7
3、一对一会议 7
4、部门会议 10
5、运营总结会议 12
6、任务导向会议 14
7、某个议程的范例 15
我们必须认清“无法预测未来”这个事实,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应该就此放弃计划”。
规划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不管是工作还是私人作息,都要涉及规划。
让下属超越极限,是经理人任务中最重要的一项。
通过比赛来激发大家的斗志欲。
全球化和信息革命对每个人的生涯规划都有致命的影响。没人欠你一个饭碗,你必须自己当家。你每天都得和上百万的人竞争,得想办法提升自己对工作的贡献,加强自己的竞争优势。你需要随时学习并适应新环境,必要时可能还得从这家公司跳到那家公司,或是从一个产业跳到另—个产业……关键就在于你要认清,只有你是自己的主人,如此你才不会成为这场硬仗的牺牲者。
大部分员工可通过网络实时了解他们需要的信息,过去通过会议来“传达政令”的做法已经没有必要。
顾客或员工之所以抱怨,是因为他们希望有些事能改进;注意听他们的抱怨,你能得到很有效的信息。这点必须要牢牢记住一虽然不见得我们要“随着顾客的申诉起舞”。
资本支出授权(capitalauthrizatin)重在过程而非“授权”。为了准备一项资本开支请求的提案,你通常必须经过一大堆分析并运用一些手段,以确定及说服其他人相信提案的必要性,这整件事的价值在于激活这些人的思考。
决策基本上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未雨绸缪型”一像之前提到的资本支出授权,我们将公司资源依据未来将要进行的事情做适当分配;第二种是“亡羊补牢型”。
为了实现人类登陆月球的壮举,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找来大大小小的分包商共襄盛举,每个分包商负责不同的任务。“矩阵式管理”便是这个壮举下的非预期副产品。这是组织管理发展上一项重要的进程。通过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协调并管理各分包商负责的工作,避免因为其中一个分包商出了问题而耽误了整个进度,资源也可以更自由地调度。如果有一个分包商延误了完工时间,公司可以靠另外个按时或提早交工的分包商弥补时间上的损失。
如果你的车子需要换轮胎,你可能会先到当初买车的经销商那里去看看他们可以提供哪些选择,然后你可能会到其他修车厂做个比较,你还可能会翻翻消费杂志来个货比三家。但到最后,你只会以一个标准来做决定:你的自身利益。你想要以最小的代价满足需求。在这种买卖关系中,你会站在经销商或维修厂的立场考虑的可能性极小。因为你并不关心他们的利益,你不会笨到去告诉卖给你轮胎的人应该抬高价钱多赚你点。
当孩子还满地爬或刚学走路时,父母必须告诉他什么碰得,什么碰不得。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不懂他想玩的古董花瓶价值连城,但他知道什么叫“不行”。当他渐渐长大,开始凭他的直觉做事时,父母会鼓励他独立行事,但有时还是要插手保护他,不让他受到伤害。
何为战略?何为战术?很多人搞不清楚。虽然两者实际上的差别并不是那么显著,但我可以提供套方法帮你分辨它们。当你将计划变为白纸黑字时,看起来最抽象笼统的总结即为你的战略;而你用来实行战略的行动即为战术。在—个组织中,某管理层的战略,通常即是高他一层的经理人考虑的战术。
评估一个朝夕相处的下属都不容易,那么招聘时通过2小时评估一个人是否胜任工作则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面试应该留8成的时间让应聘者开口讲话。
另外一个面试技巧则是让应聘者发问。借此你可以了解应聘者的专业背景及工作价值观。问问他对你或这家公司、这项工作有没有特别想知道的事情。他所提出的问题其实也就告诉了你他对这家公司了解多少、有什么他想更深入了解的,以及他为这次面试到底做了多少准备。
因为每—个方案都得花钱,你的责任就是找一个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来运用资源,这也是所有生产活动最佳化的关键。
我还想拿美国的司法审判系统举例,即使这样有可能让我戴上“冷血”的帽子。让我们把司法审判系统看成一个生产过程,而最后的目标是要找到犯人并绳之以法。
整个生产流程从有人到警察局报案开始。如果警方已掌握特定的线索,接下来便是更详细的调查,但经常案子到此便会因为缺乏证据或其他原因而僵在那里。如果案子再发展到下一阶段,警方找到了嫌犯,他们便得四处找人证、物证,立案并送至法院起诉,但起诉时通常也会因为证据不足而被驳回。
起诉若被受理,下一步便是审判。嫌犯可能被判有罪,也可能被判无罪。被判有罪的还得看刑期:有的可能被保释,有的可能还要继续上诉,到最后只有少数的人被送到监狱里。
如果我们对每一步骤进行到下—步骤的“成功率”做一个合理的假设,我们会被最后的结论吓一跳!假设我们把所有审判的费用加总,再分摊到那些最后真正被绳之以法的罪犯身上,我们将发现每件案子审判的成本高达百万美元以上一好一个让我们这群纳税人心里淌血的数字!这个数字之所以如此之高,主要是所有被指控的人之中,只有少数人会经过所有的司法程序而被关进监狱。
大家都知道现在美国的监狱已经人满为患,很多罪犯都因此而缩短刑期,甚至不用服刑而改服其他劳役。这严重地违反了生产流程中的基本概念,也因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非常明显的是,我们应该把“定罪”列为限制步骤。即使今日,在美国建造—间牢房的成本大约是八万美元,再加上养—个犯人的费用大约为一万到两万美元,相较于原先定罪所需的上百万美元成本,也只是沧海一粟。
我们花了上百万美元审判一个人,却因为少了一间只要八万美元的牢房而让这名犯人在社会上游荡,这真是大大滥用了我们在司法体系上的投资。而这也正是设错了限制步骤(即牢房的有无)造成的结果。
四、CEO的一天我的一天
[8:00~8:30]
◆与一位递了辞呈准备跳槽到别家公司的经理面谈:我倾听他的理由(信息收集),觉得应该可以把他留住。
◆于是我鼓励他再跟其他几位经理谈谈(给予提示)。
◆接着我决定也和这些经理谈谈这件事(决策)。
◆一位竞争对手打电话来:表面上他是为了一场即将举行的行业会议,但事实上他想知道我对整个行业状况的看法:同样,我也想从他身上得到一些东西(信息收集)
[8:30~9:00]
◆看前一天下午收到的信件:我信手回了其中大约一半,有些回信表达了我的赞同或是不赞同,另有一些我提出了行动方案(给予提示)。
◆另外,我也否决了一个方案的继续执行(决策)
◆当然,以上这几件事都牵涉到信息收集。
[9:00~12:00]
◆高级主管会议(公司内高级主管每周的例行会议),这次的主题包括:
●总结上个月的订货状况和送货速度(信息收集)。
讨论如何为即将来临的年度计划排列先后次序(决策)
●总结一项营销方案目前进行的情况。我们在上一次会议中发现这个案子进展缓慢,需要重新讨论。这回我们发现它比上次有进步(信息收集)
●但在提案时还是有许多人有意见或者提供了建议(信息收集)
●讨论一条生产线的“制造流程缩减”方案。提案显示这个方案进展情况良好(只有信息收集,没有更进一步决定采取什么行动)。
[12:00~13:00]
◆在员工餐厅用餐,我碰巧和培训部门的人同桌。他向我抱怨很难找到我或是其他高级主管去参与海外分公司的培训课程(信息收集)
◆我从来不知道有这件事。我在日程表中记下,同时也记得要对其他高级主管“提出警示”,对海外分公司的培训课程不要坐视不理。
[13:00~14:00]
◆参加一场有关产品品质问题的会议。会议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解这项特定产品目前的状况,以及已经采用了那些修正的方案上(信息收集)
◆这场会议后我和部门主管达成共识,决定再次开始供货。
[14:00一16:00]
◆对新进员工演讲一高级主管通过这样的机会,向新进的专业人员描述公司的目标、历史以及管理系统等。我是这个系列主题的第一个演讲人。这很明显是“信息传递”。
◆我的演说使公司员工了解到我们有多么重视培训课程;而通过我回答新进人员问题的方式,他们可以了解公司的价值观。他们提出的问题也让我知道了一些平时很难接触到的员工的想法(信息收集)。
[16:00~16:45]
◆待在办公室,回电话。我否决了某位员工的加薪请求,因为这个请求实在太离谱(决策)
◆决定开个会来决定哪些部门要搬到即将落成的新厂(通过会议进行决策)
[16:45一17:00]
◆和助理讨论下个星期需要参加哪些会议。助理告诉我,那些我不想参加的会议有什么替代方案。
[17:00~18:15]
◆看今天收到的信,其中包括一些进度报告。就像今早看信一样,这整个活动也包含信息收集,并做出提示性决策。
经理人的产出=组织产出的总和=杠杆率A*管理活动A+杠杆率B*管理活动......
经理人的产出=他直接管辖部门的产出+他间接影响所及部门的产出
经理人的产出/时间=管理活动/时间*杠杆率
经理人的生产力即其每个单位时间的产出,可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增加:
1.加快每一项活动进行的速度。
2.提高每一项活动的杠杆率。
3.调整管理活动的组合,摒除低杠杆率的活动,代之以高杠杆率的活动。
要达成高杠杆率,大致上有以下三种情况:
1.当一个经理人可以同时影响很多人时。
2.当一个经理人的一个简单的动作或一段简短的话,可以对别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时。
3.当一个经理人所提供的技术、知识或信息,会对一群人的工作造成影响时。
提高管理活动的速度:找出限制步骤、类似工作集中一起做、安排好行程表、建立指标、存货法、标准化。
你绝对无法避免开会,但你可以让会议更有效率。
开会这事几乎是恶名昭彰。有派管理学者认为经理人逃不过开会这一关。
曾有人做过研究,发现经理人将超过50%的时间用在了开会上,并且暗指这是浪费时间。管理大师德鲁克也曾说,如果一个经理人将超过25%的时间用在开会上,这个组织就有问题;威廉.怀特在他所著的《组织人》(TheOranganizationMan)书中,也将会议描述为经理人必须忍受的、没有丝毫贡献的劳力工作。
但也有一派学者对开会持不同看法。早先我们提到过,中层经理人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提供信息与技术,并且将较理想的行事方法传授给受他管理或影响的人;另外,经理人也必须制定决策,或者帮助别人制定决策。而这两种职责,都必须面对面开个会才能履行。只因此,我必须重申:会议是从事管理工作必需的媒介。
你绝对无法避免开会,但你能让会议更有效率。
以上提到两种不同经理人的职责,也因而造就出两种不同性质的会议。第一种是关于知识技能与信息交流的,我们称之为“过程导向”会议,通常属于例行性的;第二种则是为了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我们称之为“任务导向”会议,在这样的会议中,通常会有些决策产生。后一种会议举行的时间不定期,因为我们很难预测在什么时间、什么环节会出问题。
2、过程导向会议“规律化”是提升此类会议效率最好的方法。换句话说,与会的人都已经明白会议运作的方式、需要讨论的议题以及需要达成的目标。会议的设计,应该能让经理人将同种性质的管理工作聚集在一起,以减少准备时间。
当会议形成规律之后,参与会议的人就能预测会议所需的时间,在每个经理的生产控制系统上(即在他们的日程表上)也就能有明确的记载,不会因为太多的不确定性或变动对生产造成太大影响。
在英特尔,过程导向会议又可分为以下三类:一对一会议、部门会议以及运营总结会议。
3、一对一会议在英特尔,对一会议通常是由经理人召集他的下属召开的,这也是维系双方从属关系最主要的方法。—对一会议主要的目的在于互通信息以及彼此学习。经过对特定事项的讨论,上司可以将其技能以及经验传授给下属,并同时建议他切入问题的方式;而下属也能就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向上司进行汇报。就我所知,其他公司很少定期举行一对一会议。
我曾经问过其他公司的经理有关—对一会议的频率,通常得到的答案是:“我和下属(上司)开会不需要特别安排时……我们在公司里随时都能见面。”但一对一会议和上司与下属在公司里偶尔碰个面,或应对特定议题的任务导向会议,是大不相同的情境。
我在英特尔草创之初,负责管理工程部门和制造部门。
由于之前的工作经验都在半导体研制上,因此,我对公司中最主要的产品线—内存设备的一些制造窍门几乎一无所知。
所以我请受我管理的工程部和制造部门主管私下帮我恶补一番。在这样的会议中,下属努力地教,上司也拼命地学。随着英特尔的成长,这种会议的精神也被发扬光大。
谁应该开这种一对一会议呢?在某些情况下,一个经理人也许应该要求每一个受他管理的下属都出席会议,但这不在我们现在讨论的范围内。我现在谈的是上司和直接向他报告的下属之间的会议。
一对一会议该多久开一次,或者换个角度来说,你该如何决定与某甲或某乙多久开一次一对一会议?答案在于这个下属对工作的熟悉度。他对手上这项特定工作到底有多少经验?要特别注意,这里所指的经验并不是一般概括性的经验。有效率的管理是根据下属对工作的熟悉度进行不同程度的掌控。如果他处理的是新项目,你应该提高和他开会的频率(也许一周一次);反之,如果他对这个项目已经游刃有余,你可能一个月和他开—次会就够了。但营销部门的开会频率可能要高于研发部门,因为市场瞬息万变;而研发人员在有了一定的工作熟悉度后,通常较能独立作业。
一对一会议应该开多久我没有明确的答案,但你必须让下属觉得时间充足到能提出—些棘手的问题。试想,如果你碰到一个问题想和上司讨论,他对这个问题的关心度应该仅次于你,但会议预计只开15分钟,在这样的状况下,下属大概连提都不想提。我觉得—对一会议最少要开1小时,短于1小时的会,将使你的下属只能提些容易解决的问题。
这种会议该在你的办公室还是下属的办公室举行呢,还是你们应该另找—间会议室?我的建议是在他的办公室,或至少离他比较近的地方。借着到他的办公室,你可以顺便了解其他情况,例如他做事是不是很有条理?他会不会花很多时间找东西?他在开会时是不是一直有人或电话干扰?他做事切入的方式如何?
你必须将一对一会议视为下属的会议,应该由他负责会议议程以及掌控会议的气氛。会议总得有人负责准备。如果一个经理人有8个下属,而准备的责任在他,他便必须准备8次;但责任若在下属,他们每个人只要准备一次。
因此下属是负责准备一对一会议的最佳人选。除此之外,下属还应准备一份会议纲要,这很重要,因为这会促使他事先仔细考虑一下要提出来讨论的议题;而且有了纲要,上司也可以在一开始就知道要讨论哪些事项,以便设定好会议的步调。这份纲要还能让下属知道有哪些相关资料必须事先准备好,并在会议中让上司了解。
◆上司的角色
有哪些问题应该在一对一会议中讨论?会议可以从一些绩效数字,或是下属用来作为指标的订单量、生产量、项目进度等开始。
有问题的指标应该特别强调。会议应该同时涵盖前次会议之后发生的任何重要事情,无论是人员招聘还是一般人事、组织的问题,或是关乎未来的规则等都可以拿出来讨论。
重要的是下属应负责提出潜在的问题。虽然问题可能不明显,但下属只要感觉事情有可能出错,就应该让上司知道。因为经理人可以趁机在组织的黑箱上开几扇窗,一探究竟。那些让下属觉得心烦或是不知如何着手的事,便是会议中需要讨论的事。通常这种问题都不明显,要花些时间才会摆上桌面。
上司在一对一会议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应该是个协调者,让下属能畅言自己的工作状况或有什么不顺的情形。上司集学生和教练的角色于一身。德鲁克曾对经理人在这方面的职责下过很好的定义:“善用时间的经理人不必告诉下属他们的问题—但他知道怎么让下属将他们的问题告诉他。”
这要如何做到呢?你可以套用我的秘诀:再多问一个问题。
当经理人觉得下属已经讲完他想说的话时,应该再多问一个问题,通过发问,让双方的思想进行交流,直到彼此都觉得已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还要提供另些让一对会议更有效率的招数:
1.上司和下属都应该握有会议纲要,并且都应在会议中做笔记。这有几个目的。我几乎在任何场合都会做笔记,而且经常是做完了就不再看第二遍。这主要是为了让我在会议中集中精神,并消化我所吸收的信息。通过在会议上做笔记,我强迫自已将信息按照逻辑方式分类,因而能更有效地吸收信息。
2.同样重要的是“写下来”这个动作代表的意义。
当你的下属在你提出建议之后马上动笔记下时,这个动作其实表示的是一种承诺。就像握手一样,你可以确定你会看到事情的进度。而上司也可以通过记笔记,在下一次会议时追踪进度。
3.“建立存档”是一种很有效的节省时间的方式。
不管是上司或下属,都可以将一些重要但不太紧急的事项列入此档案中,留待下次讨论。这是生产管理原则中“分批处理”的再应用。借此,我们可以减少突发状况对我们产生的干扰。
4.上司应该鼓励下属在一对一会议中讲些“心里话”。借此会议,上司可以了解下属平常不愿意讲的工作问题。他是不是对他的绩效满意?他是不是遭遇了挫折或碰到了阻碍?他是不是对未来产生了怀疑?但这种“交心谈话”必须慎选时机。如果很不巧你们在会议快结束时才谈到这种话题,你的下属可能只会告诉你他工作不顺想离职,而你却只剩下5分钟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
5.随着现代企业规模的扩大,通过长途电话举行一对一会议越发重要。但这样的开会方式唯有事前妥善准备才能奏效。上司仍旧必须在会议之前拿到会议纲要,而双方也还必须做笔记。因为你无法看见对方的动作,当场做笔记的意义便比不上面对面会议中的,但你们不妨在会议后交换笔记,让彼此了解对方许下的一些行动承诺。
在每—次会议结束前,都应该计划下一次开会的时间。
借此可避免因为与其他事撞到起而必须取消会议。例如,你可能设定每隔一个周三和某甲开—次会,但他可能因为年休假而必须改期。如果在每次会议结束前定好下—次开会的时间,便可以减少这类困扰。
◆一对一会议的杠杆率
至于一对一会议的杠杆率,可以通过以下例子来解释。假设你和你的下属每隔一周开一次会,每次的时间为90分钟。也许,你花的90分钟不仅能提升这个下属接下来两周一也许超过80个小时的工作品质,还能增进你对他工作的了解。毋庸置疑,一对一会议有巨大的杠杆率,而这都是通过上司和下属间建立起共同的信息基础,以及相似的处事方式来达成的。就像我先前所提,这也是要达到“成功授权”的唯一途径。
与此同时,如果上司想做好决策,那么他在会议中“从下属身上学到的东西”绝对很重要。我曾和英特尔的业务部门主管举行一对一的会议,我们核查了订单的趋势指标。我对这些事并不是非常在行,但他提供了数据以及资料,告诉我某条产品线的生意已经停止增长。
虽然在夏天生意本来就不太好,但他向我证明了这不仅是淡旺季的问题。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我们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了这个事实。这表示之后我们对此产品线的投资要转向保守这可不是—桩小事。
通过信息分享,我们建立起共同的信念以及结论:扩张计划转为保守。业务部门的主管决定控制自己部门的成长,而我决定把我和他开会的结论转达给其他部门主管。这个一对一会议,因为对整个公司都有影响,实际上等于创造了极大的杠杆率。
虽然有点离题,但我想对会议对你的家居生活也会有所帮助。我有两个正值青春期的女儿。我发现当我们一对一交流的时候,所谈的话题及谈话气氛和在其他场合都不一样。一对一让我们可以较严肃地谈些细微且复杂的事情。
因为是在家里,一对一会议通常是在餐厅举行,因而没有笔记。但这种家庭聚会和公司的对会议极为相像。以上两者我都极力推荐。
4、部门会议部门会议的与会人员包括部门主管及其下属,因此部门会议提供了一个同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之后我们将会谈到,同事间的互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涉及制定决策时更是难上加难,然而这又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关键之—。通过部门会议,你可以了解下属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且促进这种关系好好发展;同事之间能加深认识,经理人也能借此学会角色互换,他必须知道和其他经理人共事时,如何才能更有效率。
部门会议也让上司能够在会议的冲突或是交换意见中更加了解事情的真相。就我而言,在开这种会时,如果有两个人对同一议题持不同意见,我通常能在他们的争论中,更清楚地了解这件事情。
我第—次的部门会议经验是在好多年前,那时我是一群半导体设备研究工程师的主管。这群工程师要么研究不同的项目,要么各以不同的切入点研究同样的问题。我是部门主管,但我发现这群人对彼此工作的了解经常胜过我对他们工作的了解。于是我们在开部门会议时气氛通常比较热烈。我觉得这远比他们单独向我报告要好得多,而我在部门会议中也因下属之间的讨论而收获颇丰。
有哪些事是应该在部门会议中谈的呢?只要问题牵涉两个以上的下属,就应该是会议讨论的议题。但如果不小心,会议变成只有两个下属之间的对谈时,经理人要赶紧站出来打断他们,告诉他们私下或以后再谈,然后进行下一个议题,让更多的人参与讨论。
部门会议的结构又该如何呢?是天马行空的头脑风暴,还是井然有序地按议程进行?我的建议是,这种会议必须有计划地进行,而且与会人员应该事先知道要讨论什么,这样他们在开会前就能做好准备。但同时部门会议还是应该保留一段开放时间,让大家能畅所欲言。这段时间与会者可以谈一些工作上的细节,甚至提出一些还未成形的提案。如果你觉得可行,便可以将此列入下—次部门会议的议程中。
上司该在这样的会议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引导会议进行,还是在旁观战?是密切关注会议的进展,还是直接参与发问并决策制定?答案是“以上皆是”。但请注意:我并没有将当个“主讲人”包括在内。开部门会议并不是让经理人扮演一个高高在上的角色。部门会议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自由讨论,如果经理人借此机会运用权势开始“一言堂",无异于违背了会议的基本宗旨。
经理人在会议中最主要的角色是协调者,负责控制会议的进度和化解纷争。会议的议题应该让下属负责,经理人的责任则是控制会议不要偏离议题。召开部门会议是制定决策的理想途径,因为与会者多半已在一起工作了一段时间,大家对彼此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知道谁经常离题或是在开会时做白日梦,或是谁在某方面是专家……部门会议其实就像一家人在餐桌上的对话。而在企业其他类型的会议上,与会人士通常不是很熟,那感觉就像是一群陌生人聚在起但要做出一些决定。
上司在部门会议中的作用应在于让讨论不偏离主题,让下属能多表达意见,说到重点。
5、运营总结会议这种会议为一群不常合作的同事提供了互动的机会。因此,在会议议程的设计上,应该让与会者有机会向同事介绍他们的工作内容,使大家能对公司有更深的了解。
在英特尔,运营总结会议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因组织关系而没有机会开—对—或部门会议的人,也能有机会彼此学习及分享经验。这对新进和资深的经理人都有好处。
初级经理人可以从资深经理人的批评、意见或建议中获益:而资深经理人也能通过初级经理人深入了解细节,对问题有另一层的认识。这种会议同时也有激励的作用:这群与会经理人在提出提案时会力求表现,一方面期望获得上司的注意,另一方面也想从同事中脱颖而出。
在运营总结会议中有哪些重要的角色呢?大致上可分为以下4种:会议召集人、总结负责人、提案人以及其他与会者。为让会议取得成功,每个角色都极为重要。
1.会议召集人
提案人的上司是当然的会议召集人。我们以英特尔的营销部门为例,如果是产品经理提出提案,产品群经理就该负责组织这场会议,包括帮助这个产品经理决定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该强调、什么该深入细节。这个上司还得负责布置会场,包括借会议室、准备视听器材、发会议通知等。除此之外,他还得扮演计时员、安排议程并确保会议按计划进行。虽然讨论所需的时间很难控制,但作为资深经理的上司总是比较有经验的。如果在会议进行中,他发现提案人可能会超时,他应该暗示提案人注意时间,免得提案还没谈到重点,会议就结束了。
2.总结负责人
这个角色通常是由一个部门的总经理或资深主管担任,这是个重要且要懂得拿捏分寸的职位。总结负责人需要总览运营成效,提出问题及意见,并同时教会下属处理事情的方法。他要激发与会人员参与会议讨论,并以身作则地带动自由讨论。他不应该在会议前先阅读相关资料,因为身为这群下属的表率,他应该能在会议中临场应变。如果他在事先想好了招数,就会让大家跟着他的思路走。
3.提案人
会提案人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视听辅助器材,如幻灯片、投影仪等。人在接收信息时,视觉和听觉同样重要,如果能同时运用两种辅助器材,一定能帮助与会人员更容易地了解提案内容。但注意不要喧宾夺主,毕竟幻灯片只是用来辅助的。我曾经不止次看过某些经理人的提案—他用遍了他的幻灯片但听者仍不知所云。根据我的经验,4分钟的讨论或提案用一张幻灯片或投影片比较适当。它可以是图表或是统计数字,提案人可以用荧光笔或彩笔在表上标出任何他希望强调的部分。在整个提出提案的过程中,提案人都必须仔细观察与会人员的反应。他们的面部表情或是肢体语言都可以反映出他们是否听懂了,是否希望提案人重述一次,或是他们是否觉得很无聊,希望会议赶快结束。
4.其他与会者
其他与会者并不是坐在那里跷着二郎腿,他们的参与以及发问,对一场有效率的运营总结会议不可或缺。如果一个参与会议的人从头到尾都不正眼瞧一下提案人,或是在一旁打呵欠看报纸,那实在是比不来参会还糟糕。因为他不但削弱了提案人的自信,而且也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你应想办法在这段时间里提升你及整个公司的效率,专心听别人讲并记下一些也许值得一试的事情。
如果有什么事情你听不懂,或是有其他意见,就尽管发问。每个与会的人都有责任在提案人说错话或提供错误数据时纠正他。千万记住,老板是付钱请你来开会的,而不是请你来午睡的。开会,也是你的工作职责之一。
6、任务导向会议我们先前提到的过程导向会议的召开频率基本上都是事先规划好的,会议功能以信息交流为主。但任务导向会议则不然,这种类型的会议随时召开,而且必须产生决策。任务导向会议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会议主席,但通常没有人挂这个头衔,不过无论如何,总会有个人最在乎这场会议的结果。
事实上,通常也是这个主席负责召集会议,他在会议举行之前就开始忙了。他在会议中通常会表现得和其他列席人员一样,并期望会议结果能如他所愿。如果会议无法达成预定的目的,这个主席要负全责。
因此,主席对会议该如何进行、有哪些决策需要制定,必须了如指掌。如果你是会议主席,但不知道你想得到什么,你就什么也得不到。所以,在召开会议之前,先问问你自己:有什么任务要通过这场会议达成?是不是有开会的必要?如果你还有—点迟疑,或还有其他办法可以协助你达成任务,就先别动开会的念头。
据我的估计,—个经理人的时间成本(包括任何费用),大约是每小时100美元。所以,如果一场会议长达两小时,并且有10个经理人参加,这场会议的成本便高达2000美元。
即使身为集团总裁,如果我的支出达到2000美元一不管是买台复印机还是来—次商务旅行,都得事先征求财务主管的同意,而经理人却常因一时兴起就开场价值2000美元的会。所以,即便你只是受邀列席会议,也应该先问问自己:这场会是不是该开?我是不是该列席?如果你觉得没必要开或你不定要列席,赶快告诉这次会议的主席。
在你还没投入大量时间及公司的资源之前,你就应该确定会议的目的。没必要的会在其附加价值尚低时就及早取消,然后找其他的替代方案(一对一会议、打电话或是留纸条)帮助你完成任务。
现在假设有一场会议是非开不可的,那么这场会议的主席马上就面临必须要办的一连串事情。
首先就是决定准应该出席会议,然后赶快通知。但绝对不是发了会议通知或打电话问问就了事,你必须要确定这个人能否出席。如果他正巧有其他要事,你就应该请他找个能代表他的人来。
这种要做决策的会,如果与会人员是6个或7个甚至更多时,就会有点儿推不动。
决策会议不容有人“隔山观虎斗”,这种旁观者只会阻碍决策进程。另外,主席也必须维持会场的纪律,他绝不能允许有人迟到而浪费大家的时间。记得这种会的成本是每小时100美元乘上参与会议的人数,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公司的钱。对迟到的人绝对不要客气,就像你逮到一个人从公司偷走价值2000美元的设备,你不会给他好脸色看一样。
当主席终于可以把重心放到议程上时,他必须要确定所有视听器材都已在会议室里待命,他还必须确定每个与会人员都已拿到了议程。从议程中,大家能知道会议的目的,以及每个人所要扮演的角色。
7、某个议程的范例致:远东厂厂长、制造部经理、集团施工经理、总裁
发件人:远东区施工经理
主题:菲律宾工厂地点决定案
时间:10月1日星期五上午11时~下午1时
地点:圣克拉拉会议厅(212室),同时与菲尼克斯会议厅(四室)联机进行电话会议
会议目的:决定菲律宾工厂的建立地点
11:00一11:30制造上的考虑(远东厂厂长)
11:30一12:00施工上的考虑(远东区施工经理)
12:00一12:45总结可行方案并决定最佳方案(远东区施工经理)
12:45一13:00
讨论(全体与会人员)
这整件事看来也许有些烦琐,但到底是“有纪律"还是“太多细枝末节”全在你怎么看。如果主席要你会前一定要准备,而且—定要准时,你可能会觉得他严苛;但换个角度想,如果你准备齐全又准时到达,而另一个与会人员迟到又没准备,你恐怕会在心里埋怨半天。
我猜想医院的手术室也许与此类似:在场医护人员的操作有时也许并不百分之百精确,但身为—个病人,我总希望手术室里越有纪律越好。
会议一且结束,主席便应以发送会议记录的方式确定决策的内容,以及即将采用的方案。会议记录发送的时间很重要,越快越好,最晚也要在与会人员忘记开会内容之前送到他们手上。会议记录应该尽可能详细,让看的人知道有什么事该做、谁负责去做以及什么时候做。这看似很麻烦,但如果这是一场值得开的会,做会议记录就不过是点小小的投资(高杠杆率的活动),却能有极大的回报。理想状态中,经理人应该从来不需要开这种应变式的任务导向会议,因为所有的事都应该在例行性的过程导向会议中处理好。
但在现实情况中,过程导向会议大约只能处理80%的事情或是问题,剩下的20%还得靠任务导向会议来解决。德鲁克说,如果经理人将超过25%的时间用在开会上,这个组织就可能出了问题;我觉得这句话必须改成:“如果经理人将超过25%的时间用在应急的任务导向会议上,这个组织就一定出问题了。”
来源:投行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