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7日,苏州太湖新城,2024苏州“环太湖1号公路”马拉松鸣枪开跑。
图源网络
11月17日,苏州太湖新城,2024苏州“环太湖1号公路”马拉松鸣枪开跑。
数千名选手涌入赛道,为梦想和荣誉而战。
然而,有一对男女选手,身穿白色T恤、粉色和橙色短裤,背着鼓鼓囊囊的透明塑料袋,在赛道上“负重”奔跑。
袋子里装满了从补给站拿取的能量胶、面包、香蕉等物资,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马拉松夫妻“打包”
其他参赛者把这画面给拍了,结果网上一下子火了起来。
“薅羊毛”、“贪小便宜”、“素质低下”等评论如潮水般涌来,将这对男女选手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不过在20日,工作人员表示已经找到了这一对男女,不过拿到的东西已经被吃完了。
甚至官方也回应了......
2024苏州“环太湖1号公路”马拉松比赛鸣枪开跑,近三万名选手汇聚于此,挥洒汗水,挑战自我。
然而,在这场充满竞技精神的比赛中,却出现了一幕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
打包现场
一对身着白色T恤、粉红色短裤的选手,不仅没有专注于比赛本身。
反而将大量免费提供的能量胶、面包、香蕉等补给品塞进自带的透明袋子中。
甚至还如同“负重”训练一般,在赛道上“奋力”奔跑。
信息来源:抖音——潮新闻 苏州马拉松薅“能量胶”的男女已找到,文体旅游局正沟通请示或对其作出禁赛处罚
这一举动迅速引起了其他参赛选手和现场观众的注意,并被拍摄视频上传至网络。
在信息传播速度堪比火箭的互联网时代,这对选手的“奇葩”行为迅速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发酵。
抖音、微博等平台上,相关视频的播放量和评论数节节攀升,“苏州马拉松薅羊毛”、“马拉松负重跑”等话题也迅速登上热搜榜。
视频中,这对选手大肆收集补给品的举动清晰可见,引来网友的口诛笔伐。
图源网络
有人调侃他们是“来进货”的,有人质疑他们的体育精神,更有人直斥其行为“丢人现眼”。
毕竟,这对男女选手的行为,并非简单的“多拿”几个能量胶。
根据现场目击者和后续官方的回应,他们的行为可以用“疯狂扫荡”来形容。
每个补给点,他们都把能量胶、面包、香蕉等补给往包里一股脑儿地装,不管其他选手需不需要。
全程下来,选手们没发现能量胶,全靠香蕉来维持能量。
而一些原本指望依靠能量胶补充能量的选手,则不得不面临“断粮”的窘境。
图源网络
真是让人不解,那对男女选手好像对自己的做法一点愧疚都没有。
当被其他选手拍摄时,他们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显得有些不满,甚至对拍摄者说了句“谢谢”。
这股毫不客气的劲头,让很多人看了都觉得有点儿火大,也弄不懂这是怎么回事。
事发后,赛事组委会和吴中区文体旅游局立马展开调查。
面对舆论的压力,11月20日,苏州市吴中区文体旅游局迅速做出回应,证实已找到涉事选手,并表示正在与上级部门沟通,商讨相应的处罚措施。
图源网络
官方回应中,既肯定了选手参赛的身份,也明确指出他们收集补给品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站点供应量,属于不文明行为。
至于最终的处罚结果,官方表示会参考马拉松管理条例,并考虑禁赛等处罚措施。
这一回应,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部分网友的怒火,但也引发了更多关于赛事管理和选手素质的讨论。
在事件持续发酵的过程中,涉事选手也通过组委会做出了回应。
他们表示,自己并没有预料到事情会闹得这么大,并且声称已经将所有收集的补给品全部吃完了,无法退还。
这一回应,不仅没有得到网友的谅解,反而更加激起了众怒。
图源网络
有人质疑他们“吃完了”的说辞,认为这只是为了逃避责任的借口;
毕竟,能量胶已经进了肚子,损失无法弥补,其他选手受到的影响也无法挽回。
这起事件,更像是一场闹剧,最终却无人为此买单。
也有人批评他们缺乏基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信息来源:九派观天下2024-11-21 苏州马拉松薅“能量胶”的男女已找到,“能量胶已吃完”!当地文体旅游局回应
“补给门”事件的发生,也暴露出苏州马拉松赛事管理方面的一些漏洞。
虽然官方回应中提到每个站点都配备了能量胶等补给品,但对于选手领取的数量并没有明确的限制和规范,这给了一些人“钻空子”的机会。
而且,志愿者在劝阻不文明行为方面的作用也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志愿者
官方回应中提到会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但这恰恰说明了在此次事件中,志愿者未能有效地履行职责。
再者,赛事规则中对于类似行为的处罚规定也比较模糊,这使得组委会在处理此事时显得有些被动。
参考其他城市马拉松比赛的经验,可以发现,一些赛事会对选手的行为进行全程监控,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罚。
马拉松
例如,有的赛事会设置专门的监督人员,对选手的不文明行为进行记录和举报;
有的赛事则会在赛前明确告知选手补给品的领取规则,并对违规者进行罚款甚至禁赛处理。
这些经验,都值得苏州马拉松组委会借鉴和学习。
其实,这对夫妻并非真的需要那么多能量胶,他们的行为更像是一种炫耀、一种挑战规则的快感。
这种“薅羊毛”的心态,在当今社会并非个例。
马拉松的补给
从超市试吃区的“疯狂扫荡”,到景区景点的“顺手牵羊”,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
一些人可能存在“吃回成本”的心态,认为高昂的报名费应该通过“薅羊毛”来弥补。
也有人可能缺乏基本的规则意识,认为“免费的东西不拿白不拿”。
信息来源:光明网20247-11-21 苏州马拉松薅“能量胶”男女已找到!当地或对其禁赛
要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需要赛事主办方、参赛选手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
对于赛事主办方而言,需要认真反思补给管理的不足之处。
可以根据参赛人数和赛道长度,科学规划补给数量,避免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同时,可以改进补给发放方式,例如采用定量发放、凭号码牌领取等方式,避免选手无限制拿取。
不过,还是需要谴责这对夫妻的行为。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呢?
来源:言上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