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又称“痹病”“鹤膝风”,是一种以滑膜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以晨僵、关节肿胀、畸形为主要症状的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我的关节肿痛反复发作,疼得我夜不能寐,是不是类风湿?”
许多人都可能遇到过类似的困扰。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又称“痹病”“鹤膝风”,是一种以滑膜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以晨僵、关节肿胀、畸形为主要症状的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但你知道吗?还有一种疾病,也是以关节肿痛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却容易被误诊为类风湿,它就是回纹型风湿症。
什么是回纹型风湿症?
回纹型风湿症,也被称为复发性风湿病,是一种以急性关节炎及关节周围炎短期发作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常常以单关节起病,数小时内就能迅速侵袭多个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等等炎症反应,所有症状也能够在开始发病之后的数小时或数天内完全消失,没有任何遗留痕迹,但会反复发作,大约 30%~40% 的患者最后可进展为类风湿。
回纹型风湿症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排除其他疾病来进行诊断。根据1992年 Guerne 和 Weisman 提出的分类标准,回纹型风湿症的诊断要点包括:
●反复突然发作单关节或少关节炎,或关节旁组织炎症,病程 6 个月以上;
●至少有 1 次发作得到医师证实;
●历次发作中受累关节数 ≥3个;
●影像学无侵蚀性改变;
●排除其他关节炎。
与类风湿的区别
虽然回纹型风湿症的症状和类风湿比较相似,但事实上两者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大家不要弄混了哦。
✔发病部位:回纹型风湿症大多是单侧小关节起病,不呈对称性,而类风湿则是双侧对称性发病;
✔发作时长:回纹型风湿症的发病时间较短,数小时至数天即可缓解,不留后遗症;而类风湿的发作时间较长,需要积极治疗才能控制病情。
✔实验室指标:回纹型风湿症在发作期,患者的炎症指标如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可能会升高,但发作间期多为正常,而类风湿患者的血沉、CRP 等炎症指标可见上升。
此外,部分回纹型风湿症患者可能出现类风湿因子(RF)或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阳性,但其阳性率低于类风湿患者。
中医治疗不能少
看了上面的科普,很多人可能觉得,既然不治疗,症状也能够自行缓解,那么回纹型风湿症是不是就不用进行治疗控制了呢?
黄闰月医生告诉我们:当然不行!
虽然症状能够自行缓解,但是这种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如果不加以控制,发作频率越来越频繁,可以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较大的痛苦和不便,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具有不小的影响。
除此之外,上面我们也提到,部分回纹型风湿症最后可发展成为类风湿,这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情。
忧的是,一旦变成类风湿,就意味着患者的病情加重了。
喜的是,回纹型风湿症还不是类风湿,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饮食上的调理得到控制,减少发作,降低发展的可能性,让病情停留在较轻的阶段。
所以,如果大家发现自己的症状听起来跟回纹型风湿症比较相似,建议尽快到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
对于回纹型风湿症的治疗,临床上西医通常采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控制炎症,改善症状。
对于症状频繁发作、单独使用NSAIDs无法控制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如硫酸羟基氯喹、柳氮磺吡啶等。但因为本病在缓解期没有任何症状,且DMARDs不良反应较多,很多患者无法接受长期服药。
相比之下,中医在治疗回纹型风湿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中医理论,回纹型风湿症属于“痹证”中的“周痹”范畴,其特点是关节红肿热痛明显,发病突然,时发时止,部位游走善变。《灵枢·周痹》云:“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
中医认为,回纹型风湿症是以风邪为主,裹挟其他外邪入侵人体,导致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关节疼痛。在治疗上,强调辨证施治,以祛风、扶正、补肾健脾为主,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临床上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不仅能迅速缓解关节疼痛的症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还能通过长期调理,有效减少疾病发作的次数,使病情逐渐趋于稳定。
参考资料:
[1]王凡,叶俊娜,杨程德. 回纹型风湿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 (03): 258-261.
[2]张莹. 回纹型风湿症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J].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 9 (11): 66-68.
[3]李萌,李晶,王莉莎,等. 回纹型风湿症中西医辨证探析 [J]. 中医临床研究, 2015, 7 (28): 40-41+43.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儿童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