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以下简称“思政一体化”),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校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点。重庆市巴蜀中学探索“四维六融”工作机制,延展思政教育时空,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以下简称“思政一体化”),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校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点。重庆市巴蜀中学探索“四维六融”工作机制,延展思政教育时空,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中小学阶段,学生知识和见识增长变化快,思政教育存在跟不上节奏的情况,表现为各学段存在的思政教育指向性不明、层次性不清、递进性不强、渐进性不够等问题,没有充分契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影响了育人效果。
巴蜀中学经过调研,建构符合学生个体认知和发展水平规律的“四维思政”体系,从“全学段覆盖”“全过程评价”“全学科渗透”“全学科育人”四个维度进行整体设计,构建起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互动、不同学段贯通衔接、内在要素有机联系、外在主体联合支撑的思政一体化育人新格局。“四维思政”以起始年级、中间年级、毕业年级为三条纵线,各年级的每个学月为九条横线,通过建立“三纵九横”坐标轴,实现各学段纵向衔接、横向贯通、有机融合。
例如,每学年第一学期的9月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以“传承中华美德、争做文明学生”为主题,初一和高一起始年级突出“善”,培养善心、善言、善行;初二、高二中间年级突出“雅”,培养雅量、雅趣、雅行;初三、高三毕业年级突出“志”,培养志向、志趣、志气。具体活动广泛融入开学典礼、升旗仪式、主题班会、阳光大课间等常态化活动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三纵九横”的整体设计,构建起时间维度主线贯穿、空间维度有机衔接、时空交叉双向融合的立体化育人体系,实现思政一体化梯次衔接和横向贯通。
思政教育可能即时见效,也可能延时起效。巴蜀中学改变过去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等多方面切入创新评价方式,将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以及道德修养提升、价值观念培养等全部设为评价指标。这种集日常过程性评价、项目阶段性评价、多维形成性评价于一体的方式,是一种内外联合、多维协同的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全面把握思政育人实效。
课堂教学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每门课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需要教师呈现课程中“具有”的思政元素,凝练课程中“可有”的思政元素,催化课程中“可期”的思政元素。巴蜀中学有精品跨学科选修课程43门、市级精品选修课26门,同时运用数字化技术打造全时空育人模式,对“大思政课”教学资源进行深度整合,搭建起全方位、高质量的思政教育资源云平台。上述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而云平台为思政一体化注入新动能,让学生在多维度、多样化的跨学科课程中明理增信。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道理如何讲深、讲透、讲活,是思政课本质能否凸显的关键。重庆拥有鲜明的革命文化和深厚的红色资源,把它们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体系,可以打造沉浸式课堂。巴蜀中学就地取材,瞄准红色重庆打造“六融思政”生态,让思政教育深起来、透起来、活起来,直至美起来。
一是校内课程与地域文化相融合。谁能用好身边的资源,谁就抓住了契机;谁能用“活”身边的资源,谁就抓住了先机。巴蜀中学用好用活歌乐山烈士陵园、红岩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基因库”,开展“‘移步换景学党史,坚定不移跟党走’行走的思政课”。学生用脚步丈量革命征程,在行走中感悟红岩精神,使红岩精神由外向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入脑入心。
二是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相融合。利用社会力量搭建思政“大课堂”,可以从形式、内容上丰富思政教育样态。巴蜀中学构筑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体系,实现“大思政课”的“实时教学”和“处处教学”。学校形成了思政课教师和科任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巴蜀校友四大主体组成的协同育人团队,搭建起“校家社友”协同育人新渠道,充分体现了大视野、大融入、大协同的“大思政”思维。
三是理论学习与育人实践相融合。理论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推动事物发展。把思政教育从理论向实践延伸,是增强其生命力的内在要求。巴蜀中学联动政府部门推出了“红岩革命故事展演”“寻母城记忆”“重温红色经典”“争当红岩先锋”系列活动,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推动思政教育走出校门、结合生活、贴近现实。
四是课程育德与文化活动相融合。课程育德与文化活动相融合,在思政一体化过程中推进文化活动多样化发展,可以助力思政育人整体推进并走深走实。巴蜀中学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思政育人课程及活动,譬如贯穿全学年的“四节五周”教育活动,在特色活动中融入“五育”元素,做到以智启德、以体强德、以美润德、以劳树德。
五是科研引领与专业成长相融合。思政课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养直接影响思政教育实效。师资素养可以通过科研、论坛、公开课、集体研讨、教学竞赛等形式提升。巴蜀中学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师成长路径,通过思政研讨探索学科前沿,利用课题牵引提升专业素养,健全思政课教师一体化专业成长发展体系。
六是师德师风建设与学生行为规范相融合。教师的思想方式、学识水平、精神风貌、生活作风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巴蜀中学强调教师一定要结合亲身经历开展教学实践,将思想要素与德行修养转化成受教育对象的内在品格,激励学生追逐梦想、探究真理。教师要在细微处关爱学生、体贴学生,通过理想信念、治学态度、品行修养等方面的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