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中科胡伟武:中国集成电路发展这么快,五年前都不敢想

摘要:2022年6月24日,龙芯中科在自主研发CPU上深耕多年后,登陆科创板,成为国产CPU第一股。胡伟武透露,在上市之前,龙芯一共加起来融资可能就10来个亿,不超过15亿,在科创板上市一下融到了20几个亿。

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ID:ICVIEWS)综合

央视《对话》栏目日前播出《将科创进行到底》系列节目,邀请了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胡伟武等诸多嘉宾。

胡伟武在访谈中表示:“过去五年中国的集成电路发展这么快,五年前我们不敢想今天有这样的发展程度,这五年我相信科创板在里边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

2022年6月24日,龙芯中科在自主研发CPU上深耕多年后,登陆科创板,成为国产CPU第一股。胡伟武透露,在上市之前,龙芯一共加起来融资可能就10来个亿,不超过15亿,在科创板上市一下融到了20几个亿。

“钱是很重要的,今年夏天我们聚会的时候,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过去五年,中国的集成电路发展的这么快”,胡伟武表示。

对龙芯的发展来说,从2001年到2022年是完成了21年的量积累,科创板上市两年半,帮助龙芯完成了质变。这种质变主要体现在研发力度方面,现在龙芯的CPU性能跟市场主流产品可以比了,性价比也大概有3到5倍的提高,足以使产品走向开放市场充分竞争。

根据龙芯前不久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下一代服务器芯片3C6000,16核32线程的3C6000/S性能可对标至强4314,双硅片封装的32核64线程的3D6000(3C6000/D)可对标至强6338,目前在研的首款GPGPU芯片9A1000,显卡性能对标AMD RX550。

对于龙芯的营收在上市后持续下滑的问题,胡伟武称,公司的营收从2019年到2020年涨了五倍,从2个亿涨到10个亿,10个亿涨到12个亿,但这是政策性市场。

刚好上市以后政策性市场不采购了,所以业绩才会下滑,但恰恰是上市后的两三年,龙芯利用它带来的资金实现了转型,研发的力度、投入在2024年下半年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启动期。

胡伟武表示:“所以我也刚好想感谢这个问题,利用这个机会讲一下,我们自己还是挺有信心的。”

胡伟武还在节目中讲述了公司第一桶金来源。在2009年要创业的时候,CPU这个红海市场已经被Intel和Arm充分的垄断了,没有人相信龙芯能做起来,那时候是没人投的。

后来找了北京市工业投资公司,北工投的董事长到机算所来谈的时候,讲了一句话让胡伟武印象十分深刻:“我投,我知道投龙芯肯定是赔的,但是赔了也要投,因为这是国家战略。”后来北工投牵头投资投了一个亿。

胡伟武还透露了创办龙芯中科的初衷,他表示当时2001年开始做龙芯CPU的时候就感觉,这么大一个国家,怎么能没有CPU呢,所以就开始做。

胡伟武透露:“从2001年到2010年,我自己作为课题组长,在中科院计算所花掉了国家大概有四个多亿,但那时候很多人都问,这个龙芯做出来干嘛用?”

“我原来以为有了就行,作为科研成果用,后来在反复的被逼问中,我们就认识到龙芯这个东西恐怕不是靠评职称,拿各种奖可以解决的问题,必须去办企业去。”胡伟武说道。

近期,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在产品性价比优势理解方面,龙芯中科表示,2022 年——2024 年三年研发转型,我们的重点关注提升产品性价比和软件生态。

龙芯以“三剑客”和“三尖兵”为代表的第四代产 品具有很高的性价比,比如“三剑客”3A6000 是面向桌面市场的芯片,相较于 3A5000 硅面积减小了20%,单核性能提高 60%,多核性能提高 100%,今年以来已得到市场检验;3C6000 是面向服务器市场的芯片,与 3C5000 相比性能提升一倍,成本减半,处于样片阶段;定位终端的 2K3000,8 核终端 SoC,核数翻倍,成本减半,已交付流片。

龙芯坚持自主研发,拥有自主指令架构 LA,关键核心 IP 也都是自研,不涉及授权费用,长期看是有成本优势以及技术快速迭代优势的。再加上龙芯自主研发的 GPU、桥片、电源、时钟等配套芯片,系统成本优势将更加凸显。龙芯正在将自主研发的优势转化为 性价比的优势,而且我们认为性价比还有持续提升的空间。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