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价值类知识的建构路径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在自己所教学科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基础教育领域每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但由于教学理念陈旧、保障手段欠缺等原因,一些教

教小萌说

一起来看!

本文字数:5563 字

阅读时间:11 分钟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在自己所教学科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基础教育领域每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但由于教学理念陈旧、保障手段欠缺等原因,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充分挖掘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仍将英语教学等同于语音、词汇、语法等事实性知识的讲授,难以真正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
价值类知识是学生对特定主题形成的积极、正向的认知、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可以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生活情感、科学精神和价值观念,帮助他们正确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价值类知识通常蕴含在语言类知识、文化类知识和方法类知识中,这三类知识整合了课程六要素,维系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英语课程内容,是高中英语课程实现学科育人的重要支撑。因此,建构和内化价值类知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没有对价值类知识的定义和范围做出确切说明,这就需要参考其他标准,确定价值类知识的建构范畴。如前所述,价值类知识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英语课程内容联系起来,而“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所以价值类知识与学科德育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浙江省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高中)》外语学科部分指出,德育的范畴应包含四个层面,分别是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健全人格与人文素养、审美鉴赏与文化自信、辩证思维与科学精神,指明了学生个人发展的方向,教师可以以此为导向明确价值类知识的建构范畴。接下来,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试探究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建构与内化价值类知识的具体路径,从而充分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人教版英语教材中,不同单元或者同一单元的不同板块都蕴含着独特的价值类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密围绕上文中的四类范畴,深挖教材,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构和内化价值类知识。

1

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

指向“国际视野与家园情怀”的价值类知识旨在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在建构时应为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真实材料,让学生关注国内,放眼世界。以必修一Unit 4 Reading and Thinking为例。该板块的阅读语篇围绕唐山大地震展开,介绍了地震发生前、发生时及发生后的相关细节。在基于人与自然主题语境分析语篇的同时,笔者也从人与社会主题语境出发,以抗震救灾精神为依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首先,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第四段关键句“All hope was not lost”,思考“Where did the hope come from?”这一问题。学生能够发现下文提到的soldiers、doctors、nurses、workers等救援工作者给唐山人民带去了希望,并提炼他们展现出的精神品质,即众志成城和患难与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第六段“With strong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the tireless efforts of the city’s people”,并介绍政府的救灾举措以及唐山人民的重建活动,进一步提炼其中蕴含的精神品质,即责任担当与自强不息。
据此,学生归纳了唐山抗震精神的内涵,并建构指向家国情怀的价值类知识: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国人民众志成城、自强不息,展现出伟大的抗震精神及民族团结精神。这一价值类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民族自豪感,并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再以必修二Unit 1 Reading for Writing为例。该板块的阅读语篇介绍了如何通过科学技术向世界宣传敦煌莫高窟。在学习语篇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关注语篇中“a meeting point for different cultures”等表述,帮助学生认识莫高窟蕴含的国际价值。之后,适当补充古代丝绸之路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知识,组织学生围绕莫高窟的案例思考为什么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怎样开展有效的国际交流合作等问题。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可以建构起指向国际视野的价值类知识: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国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密切关联,只有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才能实现合作共赢。这一价值类知识能够帮助学生保持对国际事务的关注,逐步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

健全人格与人文素养

指向“健全人格与人文素养”的价值类知识直指学生的做人处事,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密不可分。在建构这一范畴下的价值类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探究事物联系,塑造科学世界观;对照个人经验,培养积极人生观;开展榜样学习,树立正确价值观。
世界观是人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科学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要求学生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建构指向科学世界观的价值类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认识到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之后,学生可以基于所学知识,更加综合地看待英语学习,认识到英语语言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语言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普遍联系,实现语言学习的全面覆盖。
以选择性必修一Unit 2 Using Language为例。该板块的阅读语篇以无人驾驶汽车引发车祸为切入点,探讨要如何看待新技术,并由此呈现了两类持有不同理念的人群:一类是阿曼门诺派(Amish),他们远离技术,提倡简单生活;另一类是生活中的大众,他们接受技术,并从中获益。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进行深入讨论,笔者还补充了“电信诈骗”等涉及技术的负面事件,引导学生探究人类、技术与生活三者之间的具体关系。
根据讨论主题,学生分别开展归纳、概括等深层次思维活动,总结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认识到技术和人类之间有着不可否认的客观联系,而技术的“好坏”与否则取决于使用者。由此,学生建构了价值类知识:人类与技术密不可分,新技术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基石,人类不能因噎废食,而应该发展并正确使用技术,以此造福社会。这一价值类知识的成功建构能让学生对技术形成客观认知,并完善世界观,避免极端思维,以更加辩证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
人生观是人对于生存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教材中的许多语篇都蕴含涉及人生观的价值类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立足语篇、联系生活,并对照个人经验进行反思,在自我反思中建构对应的价值类知识,并自觉运用相关价值类知识指导生活实践。
以选择性必修三Unit 2 Using Language为例。该板块以健康生活为主题,包含两封书信,都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语境。第一封书信介绍了主人公如何通过体育健身解决自身无精打采、体弱多病的问题,第二封书信分享了主人公如何通过户外运动克服网瘾、拥抱生活的故事。在学习该板块时,教师可能只是关注语言知识,在完成语言教学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而忽视了价值类知识对学生人生观的积极影响。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读写整合的基础上围绕学生个人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梳理出两位主人公在生活中遭遇的问题(problem)、所做的决定(decision)、所采取的行动(action)以及取得的成果(result),帮助学生建构价值类知识(见表1)。


通过回答问题,学生能够在与语篇和生活对话的过程中建构价值类知识,树立正确人生观: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但只要主动、勇于、善于解决问题,就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建构这一价值类知识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收获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助力自身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以此应对各类挑战。价值观是人对于经济、政治、道德、金钱等所持的总的看法。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价值观还不成熟,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建构价值类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选择往往对其后来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或成为他们人生的转折点,或成就他们人生经历中的高光时刻,同时也是人物道德品质的最好诠释和见证。因此,教师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剖析榜样人物在关键事件中所做出的价值选择,来体会其中体现的价值观念。
以必修三Unit 2 Reading and Thinking为例。该板块介绍了“万婴之母”林巧稚的故事,并展现了她在面临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冲突时的选择。基于文章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整合语篇信息,梳理出林巧稚在人生不同阶段所做出的抉择,同时思考如果她做出了不同的选择,那么会对其个人和社会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提炼及评价林巧稚的价值取向,学生建构了价值类知识:我们要把社会、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统一起来,而当三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服从社会和集体的利益。这一价值类知识能帮助学生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鼓励他们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3

审美鉴赏与文化自信

指向“审美鉴赏与文化自信”的价值类知识旨在提升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和创作美的能力。具体到英语学习,“美”首先是文字之美和文学之美,然后是在特定语篇中升华的文化之美。在建构这一价值类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整体上遵循“文字性—文学性—文化性”的审美逻辑,分别开展对应的审美活动,从鉴赏语篇文字之美入手,组织学生领略语篇的语言美和修辞美,再由此上升到语篇的文学之美,解读情节和逻辑,最后升华至文化之美,通过对语篇所展现的文化现象进行剖析,获得超越语篇本身的文化性审美体验。
以必修三Unit 1 Reading for Writing为例。该板块的阅读语篇以游记的形式介绍了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展现了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之美。教师可以以语篇为依托,分别在文字性、文学性、文化性审美活动的递进中帮助学生建构价值类知识。
在文字性审美阶段,笔者引导学生聚焦能直接引起审美愉悦的细节信息,关注语篇中具有美感的词句。例如,从修辞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the competitors danced onto the green field,waving their arms in the air as if they were eagles”一句,指出作者通过将摔跤手比作老鹰,形象地再现了他们灵活的身姿与豪迈的气概,给读者以视觉上的美感。
在文学性审美阶段,笔者组织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语篇的行文逻辑,思考作者如何将语篇中的各种“美”有逻辑地组织在一起。在体裁方面,作者充分发挥了游记的优势,通过所见、所闻、所做来展现蒙古族的特色文化活动,以此来串联活动中的各种“美”;在情节方面,学生能够发现作者同时使用情感线索来推动情节发展,作者惊讶、担忧、接纳的情感变化是语篇的隐性逻辑,这一逻辑线索同样将语篇中的各种“美”串联起来,两条逻辑线索有机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彰显出文学之美。
在文化性审美阶段,笔者带领学生从文化的视角出发总结语篇中的“美”,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之前的铺垫,学生能够发现作者运用文字之美生动地展现了内蒙古自治区独特的文化风貌以及蒙古族人民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从中折射出国内各个民族之间和而不同的文化之美。通过文学性审美阶段的活动,学生能够意识到作者的情感变化也反映了文化意识层面的认知变化,分别对应作者产生文化认知冲突、分析文化认知冲突、缓解文化认知冲突的过程。围绕这一冲突,作者通过识别文化现象、比较文化差异,最终形成了文化认同。这一系列活动体现了文化意识的发展之美,而通过展现这两大类“美”,作者呼吁读者积极体验、尊重并包容文化多样性,形成正确的跨文化认知与态度。
因此,通过三个层次的审美活动,学生建构了价值类知识:中国文化之美体现在博大精深、和而不同,只有尊重并接受不同民族的文化,才能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通过建构这一价值类知识,学生能够进一步培养跨文化沟通策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知,坚定文化自信。

4

辩证思维与科学精神

“辩证思维”的相关内容与上文中的世界观价值类知识有很多相通之处,因此该部分重点围绕“科学精神”展开。指向“科学精神”的价值类知识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鼓励学生勇于开展科学探索。这类价值类知识往往蕴含在涉及科学技术等相关主题的科普类说明文中,这类语篇往往在开头简述科学成果或发现,在后文补充细节信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成因追踪,在一系列学习活动中建构价值类知识。
以选择性必修二Unit 1 Reading and Thinking为例。该板块的阅读语篇介绍了英国流行病学家John Snow战胜霍乱的故事。首先,让学生阅读文章标题及第一段,明确John Snow取得的科学成果,之后阅读下文,进行成因追踪。通过梳理、总结,学生提炼出他的研究轨迹,即理论研究、实地考察、搜集证据、排除变量、达成结论,并思考帮助他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笔者也引导学生关注Cholera Map对他做出正确判断的帮助,让学生理解研究工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学生总结出John Snow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即实践对科学研究具有决定性作用。
之后,笔者带领学生进一步分析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并由此建构价值类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形式的科学成果都不是靠空想、空谈而来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才能实现。这一价值类知识的建构能让学生正确把握实践与理论的关系,以更加科学、务实的态度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课程中的价值类知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科育人的重要资源。教师应围绕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健全人格与人文素养、审美鉴赏与文化自信、辩证思维与科学精神这四类范畴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建构与内化价值类知识。在后续的研究中,教师也可以考虑突破单课时教学的局限,尝试运用价值类知识去指导单元整体教学、规划单元项目化学习,为学生创设更多建构与内化价值类知识的机会,进一步发挥高中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来源 | “人民教育出版社报刊社”公众号
内容来源 | 《中小学教材教学》2024年第11期作者 | 沈奥、盛亚欢,浙江省德清县第六中学英语教师。

来源:唐纳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