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国考面试题目越来越出人意料,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打破那些只靠背诵模板和套路金句的考生的幻想。面试题目的创新和奇特,都是为了反套路,让那些只会死记硬背的考生无处遁形。
近年来,国考面试题目越来越出人意料,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打破那些只靠背诵模板和套路金句的考生的幻想。面试题目的创新和奇特,都是为了反套路,让那些只会死记硬背的考生无处遁形。
让我们来看几个典型的创新面试题目。
首先是这样一个问题:用“创新数量”、“创新大国”和“创新质量”三个词造句,并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这个问题对于那些习惯于上来就讲一番意义,然后开始长篇大论假大空的考生来说,无疑是个挑战。但这个问题仍然是典型的综合分析题,需要用事实和逻辑来论证你的观点。
综合分析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观点题,给你一个观点,然后你用事实和逻辑来论证;另一类是现象题,给你一个现象,你提出观点,然后用事实来论证。所以,所有综合分析题都包含三个部分:观点、事实和逻辑联系。
对于这个问题,造句并不难,明确观点也不难,关键是要跨出审题这一步。只要后面有充分的事实积累,能讲得清楚,就没问题。比如,可以这样造句:“建设一个创新大国,不仅仅要在各领域有创新数量,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质量。”或者:“在建设创新大国的道路上,我们国家面临着创新数量不足和关键领域创新质量不高的问题。”等等。
建设创新大国的事实和论据很多,比如中央提出的创新发展,德国、美国在创新领域获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我们国家在高铁领域的创新等。创新数量的事实也很多,比如我们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等。创新质量方面,有中兴芯片被掐脖子事件,华为在芯片技术领域的突破,德国日本在汽车发动机领域的统治地位等。
作为综合分析题,最关键的是要有高度、深度、格局的观点,必须要有对应的充分事实论证,以及要说清楚事实和观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论证要严密。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你去农村调研关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先行调研时,有一些农民这样说。农民A说:“你们今天问了明天又问。”农民B说:“我上次做调查问卷的字太多了填的眼都花了,而且还耽误种地。”农民C说:“你们其实应该多住几天自己去了解了解。”农民D说:“其实我们不关心那些问题,我们就是想关心关心衣食住行的问题。”那么根据你先去了解到的情况,你如何更好的开展这次的调研活动?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根据农民的反映,确定我们的重点调研内容,完善我们的调研方法。调研内容上,农民D说了,要我们去关心群众的衣食住行,所以,我们这次调研的内容之一,重点就是农村群众的衣食住行,然后从群众的衣食住行,去判断农村的经济发展情况。
调研方法上,农民AB说的是调研扰民了,耽误大家了,调研对象重复了,农民情绪上不满意。解决调研扰民、群众情绪不满意的问题,那么在调研中,是不是要注意选择一些农民农闲的时候?比如他们晚饭后在村头纳凉的时候;比如走到田间地头去;比如在调研的时候,送上一些小礼品什么的;再比如请村委会的干部,或者村里比较有威望的人带领;比如在村里集中开会发放一些补贴,讲解政策的时候调研。
调研方法上,农民C说的是调研不够深入,没有直接的亲身感受。那么,调研方法上,可以由村委会联系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户,调研组的成员调研期间,在这些农户家里住几天,跟着农民吃住行,亲身感受农民的衣食住行实际。
只有这样,围绕题目的要求回答,才能契合出题者反套路的意图。
最后,这次的几道题,都集中体现了出题者反套路的思维。比如,你作为公益组织的负责人,你们开展了一个爱心冰棍的活动,夏天给环卫工人、执勤警察提供冰棍,这个活动受到了很多好评,你作为负责人,你怎样将这次公益活动常态化?这道题的关键,在“常态化”三个字,而不是问大家怎么去组织这个活动,所以这其实是一道工作对策题,要大家想出一些对策来,保证这个活动能够长期开展下去,而不是一次性的。
再比如,你作为负责信息报送工作的负责人,发现这些单位报送的信息不及时,而且写的也不是特别精彩。于是你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在会上有的人反映没有时间写,有的人因为没有参与具体的工作,不知道怎么写,有的人说我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我不会写这些信息报送。你作为这个座谈会的负责人,请现场模拟如何劝慰。这道题要求我们劝慰,必须要解决这些这些人的疑虑。给出的根本解决之法,是要根据人们的内心,来对症下药,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
从近几年国考出题的形式看,特别是公务员局划归组织部后,他们在竭力反套路,回归到面试的本质上来,就是实事求是。从结构化小组中引入点评互评机制,重拾无领导小组讨论,出题中不断变换形式,都是为了反套路,让套路者无路可走,回归思考问题和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本质。
来源:小哥l聊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