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风口已经形成,传统企业如何抓住AI眼镜的机遇?

摘要:Rokid Glasses、百度、闪极相继发布AI眼镜,还有Meta的Ray-Ban智能眼镜,在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出货量超过110万台。

01


最近一周,我被各大厂商发布的AI眼镜闪瞎了眼。

Rokid Glasses、百度、闪极相继发布AI眼镜,还有Meta的Ray-Ban智能眼镜,在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出货量超过110万台。


随着AI步入各种终端设备,AI眼镜也成为了AI赛道上的“兵家必争之地”,各类厂商各取所长、快速切入。

那么,在AI大模型加持下,AI眼镜会成为一个新风口,还是像四年前的口罩机一样一吹而过,只留下一滩泪水?

我从产业链和入局点和大家做个分享。


02

目前AI眼镜参与厂商可以分为:AI生态/手机厂商、VR/AR厂商、传统眼镜厂商、创业公司共四类。

其中AI生态/手机厂商由于不具备眼镜硬件的生产制造经验,更多是与传统眼镜厂商雷朋、博士眼镜等合作开发产品,今年随着大模型的成熟和成本接连下降,形成了一个“传统眼镜+AR+摄像机+耳机+AI交互生态”的应用闭环,能够极大地发挥大模型应用优势。

像我在三星堆博物馆和陕西博物馆使用的导游AR眼镜,就有文物详细的描述、语音、视频的介绍,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那AI眼镜的产业未来情况会如何发展?

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模型思维,在前两年的新能源车产业崛起的时候,我在单仁行和大家分享过【技术采纳生命曲线模型】。

新产品推向市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市场阶段:市场份额低于16%,主要对象是创新者和早期使用者;

2、主流市场阶段,市场份额达到68%,主要是早期大众消费者和完全消费者,突破16%之后,市场需求会快速爆发;

3、落后市场阶段,市场份额16%。

同时,根据消费者对新技术、新产品的不同态度和市场渗透率,还可以细化为五个相互联系、依次递进的阶段,各阶段的消费者占比不一样。

创新者,占比2.5%;早期使用者,占比13.5%;早期大众,占比34%;晚期大众,占比34%;落后者,占比16%。

当产品的渗透率超过前两者之和,也就是跨过16%的鸿沟后,就会进入主流市场的爆发阶段。

在2020年的时候,新能源车渗透率还只有5.4%,到了2021年6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了12%,离16%的生命线还差一段距离。


但是到了2022年6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6月份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了29%,新能源车在突破16%的生命线后,马上进入爆发阶段。

2024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45.6%,甚至个别月份,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了50%,深圳更是达到了80%。

我们回头来看新能源车的大爆发,你有没有踩到这个点上,吃到这波红利?

像我有位客户从2020年开始重仓加码比亚迪,就算中间巴菲特连续减持,至今仍然持有超过八位数市值的比亚迪股票。

所以,带着这个思维模型,我们看一下AI眼镜应用视频,从三个角度进一步分析AI眼镜。


03

1、AI眼镜的构成。

AI 眼镜在传统眼镜上,增加了耳机、摄像头、WiFi蓝牙模块等硬件,同时具备音频、拍摄、无线通讯等功能,加上嵌入的大模型基座和上层应用,依靠可以长时间佩戴的眼镜,形成一个了应用闭环,比2024年苹果推出的Vision Pro头戴式设备有更大的实用性。


2、AI眼镜的市场空间。

对于没有佩戴眼镜习惯的用户来说,突然戴上一个眼镜是非常不习惯的,但是对于像我这种带了40多年眼镜的用户来说,更换一对AI眼镜,是非常容易能够替代的事情。

目前,百度、闪极发布的AI眼镜价格在千元附近,对比传统眼镜没有多少消费门槛。

所以,我通过全球近视眼镜与太阳镜销售量就能大概估算一个市场空间。

根据wellsenn XR的统计与测算,2024年全球近视眼镜与太阳镜销售量分别是7.1亿和8.3亿副,合计超过15亿,并在未来呈现一个增长趋势。


根据IDC的预计,全球AI眼镜在2030年将达到20%的渗透率,以闪极AI“拍拍镜”1499的售价推算,2024年AI眼镜市场规模大约是45亿,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340亿。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2024年的AI眼镜市场,是处在一个类似新能源汽车2017年前后的创新者阶段,在未来两三年会进入早期使用者阶段,然后就要跨越16%的市场鸿沟,进入到爆发期。

我个人预测这个时间很可能要提早,以中国AI大模型爆发和消费电子的供应链优势,可能会在两年内爆发。

三、AI眼镜参与的企业、供应链。

作为经营者来说,有几个角度切入AI眼镜:产品销售,生产制造,甚至是自己设计生产AI眼镜。

现在很多博物馆也都推出相关的产品,供应商和集成方案在中国并不难找,难度最大的核心竞争点是在应用和大模型的接入上,如果是传统企业,如何去把握这样的新机遇?

我走访过多家上市公司,其中有一家叫兆威机电,他们在2024年11月15日和华为全球智能产业创新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布局智能领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展开密切合作。

兆威机电也搭上机器人概念爆炒了一把,两个月市值翻倍。


我总结了几个兆威机电过去成长的关键机会点。

1、他们抓住了一家国内日本马达厂采购本土化转型的机会,在2001年起开始为日本松下、尼康等公司提供精密齿轮和马达零部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公司在微型传动系统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在2008年,兆威机电成为德国博世ADS安全部件亚太地区认证的供应商,开始为博世提供汽车配件。

3、2012年,兆威机电成为华为4G、5G的基站传动机构供应商,进入华为通信基站电调系统供应链,还导入了华为的管理模式。

4、2019年,兆威机电为华为、荣耀、OV等手机厂商提供升降摄像头马达,净利润比2018年大涨近3倍,2020年上市融资20亿,2023年成为苹果vision头盔供应商。


兆威机电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典范,从零配件开始抓住一个细分产业转型,逐渐成为一系列顶级企业的供应商。


在交流中,还有一个值得企业家学习的地方,就是兆威机电把微电机做成多个产品的demo视频,通过在单仁牛商学习的全域营销,把这些产品关键词植入内容和搜索中,让这些客户能够看到兆威机电的创意,找上门来共同研发新产品。


04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正在启动的新风口:AI眼镜,如果有相关领域吻合的企业家可以马上行动,仔细研究,看看能否加入供应链。

参考兆威机电的方法,在网站、视频内容的关键词上增加AI眼镜,元器件的要素,吸引客户上门。


现在同样也是一个供应商加入的时期,在AI生态公司推出AI眼镜之后,手机厂商一定不会落下,华为小米都已经出过两代以音频为主的AI眼镜,估计两个月内就很可能进行迭代,推向市场。


05

雷军认为创业要找到风口,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这其实就是把握时代趋势和产业机遇的重要性,就像小米抓住了手机、移动互联网、智能家居、汽车一个个风口,取得了巨大成功,

像软件、算法、算力驱动的大模型,绝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可能无法参与,但AI眼镜这样的硬件就给很多企业提供了人工智能风口的抓手!

当然,想要牢牢抓住这个风口,我觉得必须具备三个能力——

1、要对相关新产业有足够的敏感度,当然,企业家不一定有时间关注或者有能力去深度研究,可以借助我们的平台,在2025年1月份,我会为大家深度剖析5个未来最有前景的行业。


2、就是是需要强大的学习能力,就像这几年我在单仁行和大家连续分享的类似【技术采纳生命曲线模型】的产业,战略、管理、学习力模型。

3、有成长欲望,不是搂一把就跑的套利思维。

最后,我把目前AI眼镜三大主要厂商从产品和供应链角度做了梳理,请看文章末尾的附录。

Ray-Ban Meta 智能眼镜、百度 AI 眼镜和闪极 AI 眼镜元器件的供应商梳理。

1、Ray-Ban Meta 智能眼镜。

存储芯片:佰维存储为 Ray-Ban Meta 提供 ROM+RAM 存储器芯片。

结构件:长盈精密为 Ray-Ban Meta 智能眼镜提供结构件产品。

2、闪极 AI 眼镜。

摄像头:索尼。

扬声器:与瑞声科技联合打造支持 hi-fi 扬声器。

芯片:采用紫光展锐的旗舰级低功耗 arm 平台。

存储芯片:佰维存储的epop存储产品已应用于闪极 AI 眼镜.

AI 技术支持:云天励飞为闪极AI眼镜提供基于自研大模型的万物识别等功能,并提供自有算力芯片以及云端存算一体服务器群来支撑开发。

3、百度AI眼镜。

暂未查到明确的公开信息确定百度具体的元器件供应商,我们做了一些推测

芯片供应商:恒玄科技、瑞芯微、星宸科技;

光学元件供应商:舜宇光学、水晶光电;
声学元件供应商:歌尔股份、佳禾智能。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来源:单仁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