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运营商严查这“薅羊毛”行为,用户很受伤:5M网速能干啥?

摘要:早期的互联网环境中,多数人是以下载资源为主要上网活动,上传的操作较少,所以不需要很高的上行带宽。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云时代”来临,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视频聊天,并且热衷于云存储,还会把自拍的照片、视频分享到网络上,这都需要大量的上传带宽,而运营商的上行限制,

近期,不少来自北京的移动宽带用户表示,家里的宽带上行速度变慢了,部分用户上传带宽已从原先的 100 Mbps 降至 50 Mbps 甚至 5Mbps。

早期的互联网环境中,多数人是以下载资源为主要上网活动,上传的操作较少,所以不需要很高的上行带宽。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云时代”来临,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视频聊天,并且热衷于云存储,还会把自拍的照片、视频分享到网络上,这都需要大量的上传带宽,而运营商的上行限制,势必影响到用户的整体网络体验。

很多小伙伴选择移动宽带,就是为了它那较高的上行速度。可现在,上行速度一降再降,甚至被限制在 5Mbps 以下,也就是电话拨号上网时代的网速。

这点网速能干什么呢?玩游戏会延迟,网页打开加载时间长,上传视频可能要1个多小时,下载东西也会因为上行太低而被降速......用户表示,如果移动宽带继续限速,他们可能会考虑更换其他宽带服务。

实际上现在国内很多地方的上传速度都比较慢。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离不开运营商对PCDN的管控。

早自去年以来,一些地区的运营商开始核查 “异常大流量宽带问题”,当用户的宽带账户存在大量上传数据的情况,可能会被限制上传速率。

所谓的异常大流量宽带问题,主要表现是上行带宽长时间跑满,即上传大量数据,这会被中国联通认为是异常流量。按照中国联通的说法,PCDN 造成的上传大量数据都被认为是异常。

当时运营商的做法还比较“温和”,用户投诉后基本可以恢复。但进入2024年,上海、四川、浙江、江苏等省市的运营商开始严查家庭宽带 (部分企业宽带也被查) 使用 PCDN 的情况,严重者可能会被直接封禁账户,需要客服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核实之后才会解封。

根据网友透露,北京移动也在今年8月开始全区域检测用户的PCDN(边缘内容分发网络)使用情况,一旦同楼内任一用户被检测到,便会将整栋楼所有人的上传速率限制在协议速率,未触发的则维持100 Mbps。此举再次引发了众人对于PCDN的关注。

PCDN是一种点对点内容分发网络,旨在通过将内容分发任务从中央服务器分发到网络边缘的节点上,提供更高效的内容传输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PCDN 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网络中已经存在的节点资源,将内容分发任务分配给这些节点,使得用户可以从离他们更近的位置获取所需的内容。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轻中央服务器的负载,还可以避免由于距离远而引起的延迟和带宽瓶颈。

举个例子,之前市面上有不少号称“能赚钱”的路由器。这些路由器除了基本的上网功能外,还可以共享宽带上行给其他用户使用,每个用户按照贡献的上行带宽大小可获得一种虚拟币积累,可以在商城兑换现金和礼品。这些用户贡献的带宽被用作短视频、直播等业务的加速服务,使一些互联网公司不需要再购买高价的商用宽带,从而降低了这些公司的经营成本,薅了运营商的羊毛。

市面上还有一些视频平台、网盘应用等也有类似的操作。这些应用一般都有一个“优化速率模式"的模式,将设备的空闲上传带宽组建成特有的传输通道,为使用下载并进入此传输通道的文件速率进行优化。

曾有知乎网友反馈表示,自家电视在息屏休眠的状态下,居然还会持续有1-5M/s的上传速度,只有彻底断掉电源才会停止。据介绍,他这台是新买的电视机,仅安装了某视频TV版App,在强制关闭之后上传速度就变成了0。

目前,不少软件会默认开启 PCDN 利用用户的宽带来帮助他们分发数据。

对于运营商来说,国内运营商们提供的宽带业务在网络设计上本身就是上下行不对称的,普通用户主要需要大下行而并非大上行。上行流量过高对运营商网络负载过大,会导致接入网和骨干网维护成本增加。

另外,利用PCDN 技术这些平台本身也降低了自身的带宽成本,某种意义上也是动了运营商们的蛋糕。如果行业大规模使用PCDN技术,会破坏宽带业务的商业模式。

在种种压力之下,运营商持续加大对这类技术的打击力度。

运营商对PCDN的管控也引来了监管部门的关注。此前4月份,江苏省通信管理局要求江苏省内网络运营商不得以PCDN整治为由擅自关停用户宽带或降低速率。

江苏省通管局认为运营商此举法律依据不足,违反双方合同约定,侵害用户合法权益。

图源:IT信息流

当然,运营商此举是否合规,还要看其与家庭宽带用户的协议约定,如果协议已经明确了宽带仅可自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运营商的断网降速行为就不能简单认定为侵害用户权益。一般情况下,普通用户在办理家庭宽带业务时,协议中都会明确注明家庭宽带不能用于经营性用途。

此外,长期来看,在商用宽带和家庭宽带定价悬殊的背景下,如果放任普通用户和一些公司薅运营商羊毛,无疑会损害运营商的利益。为稳定营收,运营商极有可能缩小商用宽带与家庭宽带的价格差,造成家庭宽带费用大幅增长,这将是家庭宽带用户不愿看到的局面。

但运营商对PCDN的管控确实存在“一刀切”的问题,很容易造成“误杀”。部分用户由于工作等特殊原因,可能对网络使用量比较大,若因此被判定为 PCDN 用户而被限速实在是冤。

要精准识别PCDN用户,对运营商而言有不小的技术挑战。这些年,运营商普遍开始采用DPI(深度数据包检测)技术和QoS(服务质量)来识别和限制 PCDN 流量,但这不是万能的,况且技术存在差异,不同运营商的效果也是千差万别。

运营商起诉内容服务商,让他们关闭PCDN功能,不失为一种办法,但在法律上未必站得住脚,毕竟内容服务商基本都拥有CDN牌照,PCDN也并非是非法技术,它有合法的应用场景。

综上,运营商想要限制 PCDN 还得费一番功夫,粗暴地“一刀切”不可取,换来的只有工信部投诉,唯有加强技术研发,减少“误伤”,同时加强与内容服务商的合作以及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协作,来提升对PCDN技术的管理能力,保障网络安全和用户权益。

来源:小A的头条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