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皖新闻讯深海探测、探月、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本周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首次推出“跨年科技秀”《中国科技创新盛典》(总台“科晚”),回顾2024年的科技热点,为“新质生产力”搭建舞台。而这些科技热点,很多都与合肥有关。
大皖新闻讯深海探测、探月、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本周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首次推出“跨年科技秀”《中国科技创新盛典》(总台“科晚”),回顾2024年的科技热点,为“新质生产力”搭建舞台。而这些科技热点,很多都与合肥有关。
国际月球科研站有望于2035年建成
在首届“科晚”舞台上,总台主持人张腾岳、王宁将化身“新知探索员”,与登上“科晚”舞台的多位院士专家、产业领军人物一起,探寻前沿科技的魅力。
其中,在中国探月领域,位于合肥高新区的深空探测实验室承担重要任务。今年3月,深空探测实验室牵头研制的天都一号、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发射升空。“天都星”作为深空探测实验室的首发星,搭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号中继星任务(鹊桥二号),将为架设地月“鹊桥网络”提供先期技术验证。
在“科晚”,中国工程院院士、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了有望于2035年建成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它包括能源供给系统、月面运输系统、智能信息系统、导航和信息中继系统、科研作业系统等多个系统,可以开展多种科学研究、技术实验。建成以后,这里将成为一个既可以无人自主运行,又可以有人工作、生活的综合性科研实验基地。
吴伟仁院士说:“月球是人类迈向深空的前哨站和跳板,也是人们走向行星际文明的出发点。我相信,中国探索宇宙的历程必将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一座丰富的里程碑,被永远铭记。”据了解,深空探测是安徽三大科创高地之一。2023年,由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建的深空探测实验室在合肥高新区挂牌成立,成为我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的实验室。落户合肥近三年,深空探测实验室稳步推进实施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以及天问二号、天问三号、天问四号等工程任务,研制通导技术试验卫星“天都一号”和“天都二号”并成功发射。未来,该实验室还将参与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小行星防御等重大工程,持续为中国探月贡献力量。
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成功着陆月背
“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站在AI肩膀上”
2023年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年”,2024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始深度赋能千行百业。在总台“科晚”,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分享了具体而生动的案例,诠释这项技术的应用场景。
比如,机器狗小汐通过“AI+语音”的技术赋能,现场表演“闻声识危险”。它可以迅速辨别比蚊子叫声还小的声音,从而辅助排查工厂管道泄露等隐患。而在教育行业,星火智慧黑板不只是板书,更是AI助手,老师随手画下的立方体,自动变成了能旋转、能“解剖“的标准几何图形,让教学过程更直观生动。
另外,用“AI数字人”技术制作的“数字李白”面对主持人提出“你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首诗,让我们背得好累”的问题时,回答说:“吾诗乃抒怀之作,非为考试之用,汝等学子当以欣赏之心读之,勿以负担视之。诗中蕴含天地之大美,人生之百态,若能领悟其中奥妙,必能受益匪浅。”
今年10月24日,讯飞星火大模型最新版本发布,底座能力再次升级,数学、长文本和代码等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还首次发布了多语言认知大模型,以及“多模态视觉交互及超拟人虚拟人交互能力”等。刘庆峰说:“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进化,科技的发展就是人类进化的一种全新的方式。我们的目标就是希望让人工智能赋能每个人,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够站在人工智能肩膀上成为更好的自己。”
核聚变新能源低空经济 一个都不少
我国正在发展清洁能源、探索未来能源。其中,可控核聚变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掌握这巨大能量,“把太阳装进瓶子里”,科学家们已经奋斗了70年。在合肥的科学岛上,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的研究人员建造了我国自主设计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中国工程院院士、“人造太阳”实验装置负责人李建刚说:“我们一定要让一盏灯被聚变所点亮,这盏被聚变点亮的灯,一定、必须要在中国。”
新能源汽车也是年度科技热点之一。2024年,中国程伟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产达1000万辆的国家,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专利公开量已经占全球的70%。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大航海时代”正在开启,将为世界带去更具有创新精神和科技含量的现代新能源的产品。2021年,比亚迪与合肥“一拍即合”,一期项目从签约到整车下线仅用时10个月。而在比亚迪等车企带动下,2024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突破100万辆,远超去年全年的74.6万辆,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万辆。
“低空经济”是2024年科技热词之一。总台“科晚”上呈现了炫酷的合肥骆岗公园上空的无人机表演秀,是“低空经济“的具体体现。而根据《合肥市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合肥计划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空之城”。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很多人能实现“打飞的”上下班的梦想。
总台“科晚”闪耀科技光芒
2024年,中国科技热点精彩纷呈。在周末播出的总台“科晚”上,大家可以看到“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正式建成入列,标志着我国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另外,2024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元年”,“机器人朋友”展现做咖啡、拍照片、演奏摇滚乐的本领。
而在2024年年初,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清华大学医学院团队对外宣布:中国脑机接口技术实现突破性进展。“科晚”现场,主持人亲身体验了用意念操控的“脑机轮椅”。而一位因意外失去了手臂的人,在佩戴了脑机机械手之后,能当场弹奏乐曲《大鱼》。
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编辑 张思平
来源:大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