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后刘大志掏了三万元走关系,最终留在了水泥厂,而我还在傻傻的等待结果,最终不出意外的被裁掉了。就这样,我们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到了如今,我们的生活更是天差地别。
文|蜉蝣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我跟邻居刘大志都是水泥厂的工人,那时候水泥厂可是个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可90年代突然迎来“下岗潮”,水泥厂要减员增效,必须辞退一大半人。
最后刘大志掏了三万元走关系,最终留在了水泥厂,而我还在傻傻的等待结果,最终不出意外的被裁掉了。就这样,我们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到了如今,我们的生活更是天差地别。
01曾经我也以为自己的人生已经铺好了道路,平稳而富足。
那时小镇附近有个水泥厂,父亲和母亲在这里工作了一辈子,我长大后也被父母给安排进了厂,那时我只觉得这是人生最稳妥的选择,没什么特别的,但却有种莫名的安心感——我也成了这台机器中的一颗小齿轮,安稳而充实。
我叫刘国华,家住城郊的老旧小区。水泥厂对我们这些学历不高的工人来说,就是那个年代的“铁饭碗”,无论外面世界怎么变化,厂里的工作似乎总能让人有饭吃,有房住。
年轻时我也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日复一日地在车间里操作机器。每天朝九晚五,工资不高但足够支撑家里的日常。
我记得那时工厂的气氛挺好,大家都是老同事还都认识各自的长辈,见面时大伙笑一笑,聊聊家常,我们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在一起工作,互帮互助,生活看似简单却充满了安定感。
进厂没几年家里就给安排了相亲,娶了在棉麻厂工作的姑娘李霞。那时的李霞端庄贤惠,虽说生活条件简单,但我们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好,日子也过得挺愉快。
我们的收入稳定,尽管工厂的工作枯燥单调,但夫妻两人年年加薪,储蓄也逐渐积累起来,我们还想着将来能攒够钱,去城里买一套小一点的房子。那时候城里的房子都不贵,至少我们觉得,只要肯努力,一切都能实现。
我们就像大多数工人家庭一样,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梦想,但生活的点滴满足已经足够让我们感到幸福。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然而命运总是出其不意。98年的那场下岗潮,像一阵突如其来的风暴,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98年水泥厂里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厂区内平日里忙碌的工人们似乎突然都变得沉默了起来,连往日吵吵嚷嚷的机器声音也少了些。
厂里的领导没有明确表态,却开始频繁召开会议,神情严肃,口风紧得几乎让人无法透过层层迷雾窥探真相。
每天下班后,和李霞一起坐在厨房里,喝着白开水,我们会低声讨论猜测厂里的动向。她总是比较乐观,觉得自己的岗位还算稳固,而我则心里越来越不安。
水泥厂虽然规模不小,但随着国家对企业改革的推动,很多国有企业开始面临转型压力。那些年电视里和报纸上时常看到工厂裁员、破产的新闻,虽不在我们厂发生,但总觉得风声越来越紧。
果然几天后,厂里通知全体员工开会。那时我们这些普通工人对厂里的会议几乎是听了就走的态度,没想到这一次,会议的内容让所有人都感到如五雷轰顶。
厂长和几个高层领导站在台上,严肃地宣布了裁员的消息:“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公司需要调整生产规模,部分冗余人员将被裁掉。请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会场里顿时陷入死一般的沉默。有人面面相觑,有人开始小声讨论,而我呆呆地站在那里,心脏似乎停跳了几秒钟。自从进厂以来,我一直觉得自己拥有一份“铁饭碗”,没想到这个坚固的“饭碗”竟然随时会被打破。
会议结束后,大家都心情沉重地离开了工厂。我还记得那天回家的路上,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李霞看着我,一脸担忧:“国华,你会不会被裁掉?”我苦笑了下,摇摇头:“我已经在这厂工作这么多年,领导应该不会轻易裁我吧。”
可我心里清楚,这种不确定的感觉,早已不再是简单的猜测。回家后我打开电视,新闻里正播报着关于裁员风潮的报道,国家企业的改革大潮,带来了大规模的下岗潮。那个晚上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几天后的第二次会议,厂里正式公布了裁员名单。我原本还抱着一丝侥幸心理,想着自己在厂里这么多年了,也许能调到别的岗位,但当我看到那份名单的时候,所有的幻想瞬间破灭了。
我的名字赫然在列,而和我一起的还有一大批长期在厂里工作的老员工。我们这些曾经为厂里付出了多年心血的人,被一纸通知扫地出门,仿佛不再值一提。
心情低落的我,几乎一周都没走出家门。那段时间日子变得尤为沉闷。工人宿舍旁的几户邻居每天也都面色凝重。突然有一天,我在院子里碰到隔壁的刘大志,他正在修理自家门前的小推车。看着他那略显疲惫的身影,我不禁走了过去。
“刘大志,你怎么没事?厂里不是裁员吗?你没被裁掉?”我忍不住问,语气中有些不自觉的疑惑。
刘大志家里有个堂哥在外面做生意,听说挣了不少钱,而且他堂哥跟他们家的关系很好,每逢过年都从外面城市带来很多特产,让我们这些邻居感到一阵羡慕。
他停下手中的活儿,笑了笑:“裁员是裁员,但我没事。”他的笑容中没有得意,只是一种平淡的语气,但却让我感觉到一丝不寻常。
“那你是怎么做到的?咱们这一批都差不多了,你怎么能留下来?”我皱起了眉头,感觉事情不像他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刘大志看了我一眼,低声说道:“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我给领导送了三万块钱。”他顿了顿,似乎想说什么,但又沉默了片刻。
“三万?”我愣了一下,眼睛瞬间睁大,“你怎么能这么做?那可是三万啊!就为了不被裁掉吗?”
刘大志轻轻叹了口气,“刘哥,厂里裁员,很多时候不是看谁做得好,而是看谁能与领导保持良好的关系。你知道的这些年,厂里的改革压力越来越大,领导们手里也有很多决定员工命运的权力。如果你不主动和他们搞好关系,没点‘手段’,你就很难在这种大潮中生存。”
我心中一震,心里竟然有些不舒服。那时候的我,对于“走关系”、“送钱”这些事总是有一种排斥心理,觉得那是投机取巧、不正当的手段。尤其是像刘大志这样的普通工人,居然能通过送三万块来保住工作,我不禁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你真的认为,花三万块就能保住一个工作?”刘大志苦笑了:“刘哥你试试看,没钱没关系,你怎么留得住这份‘铁饭碗’?三万块是我这么长时间攒下的所有积蓄,前段时间我堂哥回来,我还跟我堂哥借了一些,但我觉得能保住工作,这三万块就值了。”
我当时感觉刘大志脑袋不怎么灵光,当年的三万购买力可是很强的,不像现在的三万看着多其实少,我认为邻居是冤大头,出这么多钱就为了待在水泥厂是很亏的。
02当时国家的经济政策已经开始向南方倾斜,南方的改革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北方,尤其是沿海地区,机会满满。许多人都说,南方的就业机会更多,经济更繁荣,日子会更好。
我心想,既然待在老家已经没有未来,那就不如去南方碰碰运气。于是我告诉李霞,准备带着些许积蓄南下闯一闯。
临行前父母略带不舍地叮嘱我:“孩子南方的日子会比较艰难,还是要多保重身体,做事别太急功近利。”
我笑着答应了,心里想着,南方机会多,总有一天能找到一份稳妥的工作,重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我坐上了开往南方的火车,心中满怀期待和不安。到达南方后,我首先去了广州和深圳等地的小工厂,找了一些生产线上的简单工作。虽然工资并不高,但至少能保证温饱。
由于没有学历,也没有技术,只能做一些体力劳动,比如搬运货物、做些简单的杂活。每一天我都在起早贪黑中度过,偶尔能赚些外快,但大多数时间都是过得如行尸走肉般单调。
我曾试图找到一些更好的工作,跑过无数家企业、市场、招聘会,但因为学历低,没有一技之长,能做的工作也只是那些不值一提的大众活。虽然年轻时因为在水泥厂工作,觉得自己有过一段“铁饭碗”的经历,但实际上这并没有为我在南方打工的日子带来任何优势。
在南方待了五年,我也没有什么稳定的工作,收入也始终处于低水平。在工厂和市场的日子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社会的竞争激烈,和那些本地人相比,我始终是个外乡人,没有技术、没有经验,甚至连最基本的城市生活规则都不熟悉。
最终在没有太多前途的情况下,我决定回到家乡。或许这里生活较为平稳,虽然收入低一些,但至少可以省下很多不必要的开销。回到家乡后,我并没有找到什么更好的工作。由于自己没有技能和资本,依然只能选择做些零散的小生意。
我拿出了之前积攒的一些钱,买了一辆小推车,准备到学校门口等学生放学。家乡的学校离我们家不远,每天下午放学时,学生们常常聚集在校门口,有的买零食,有的买文具,而我也希望从中赚点小钱。
每天我都会推着小推车,守在学校门口,等着那些放学的学生,尽量多卖些零食。这种生活虽然很辛苦,但也让我的生活逐渐恢复了稳定。
渐渐地生意上有了一些小小的起色,但始终没有办法像那些“铁饭碗”的工人那样,过上安稳的日子。每天清晨五点多起床,开始准备摊位,直到晚上八点才收摊回家。这样单调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乎成了我生活的常态。
那是一个普通的下午,我和往常一样推着我的小推车,在学校门口等待放学的学生。正当我低着头,擦着推车上的灰尘时,忽然听到了一声熟悉的呼喊:“国华!”
我抬头一看,竟然是刘大志。此时的他,穿着整洁的衬衫,脚步轻快,身上没有一丝疲惫的气息,走路的姿态也显得格外从容。
我愣了一下,急忙迎上去:“刘大志?你怎么在这儿?”虽然内心充满了疑惑,但还是努力露出微笑。
刘大志看见我,笑了笑:“你也在这儿做生意?没想到啊。”他似乎有些惊讶,眼中闪过一丝关切,“我都退休了,每个月都有退休金,生活倒是过得挺安稳的。”
听到这句话,我的心猛地一沉。我们当初一同在水泥厂工作,虽然他的资历和我相差不大,但当时的我却因为自视过高,觉得自己不需要像他那样“走捷径”去保住工作,结果命运让他通过三万块保住了工厂的工作,而我却因为没有这个选择,最后只好依赖着小生意度日。
我苦笑着说:“我现在也没办法,打零工、做小摊,勉强维持生计。你倒是好,退休金每月都有,生活轻松了不少。”
刘大志继续说道:“你看我现在退休了,每个月都有退休金,基本不愁吃穿,日子倒是越来越轻松。而你还是得靠着小摊生意过日子。每个人的选择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他说话时并没有任何得意的语气,只是平淡地陈述着自己的经历。而我听后心里却五味杂陈。刘大志当年的三万块钱,换来了他安稳的生活,而我当年固守的“原则”,换来的却是今天的困顿和辛劳。
很多时候生活的选择并不是单纯的“对”与“错”,而是根据当时的环境、形势,做出的适应性决定。
看到刘大志如此悠闲的样子,听着他那简单的生活态度,我突然意识到,我曾经的那种“高洁”与“自尊”,在现实面前竟是如此的脆弱和无力。而他所付出的三万块,竟然换来了他稳定的未来,这让我深刻反思:有时候,眼光短浅才是最大的“拦路虎”。
来源:鸡爷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