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杜鹃花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如何进行防治?

摘要:症状表现主要侵害杜鹃花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小而褐色的斑点,这些斑点通常呈圆形或近圆形。随着病情的发展,斑点会逐渐扩大,颜色也会变深,病斑中央变为灰白色,边缘则是褐色。在发病后期,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的小点,这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发病规律温度和湿度是影

一、温室杜鹃花常见病害及防治

(一)褐斑病

症状表现

主要侵害杜鹃花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小而褐色的斑点,这些斑点通常呈圆形或近圆形。随着病情的发展,斑点会逐渐扩大,颜色也会变深,病斑中央变为灰白色,边缘则是褐色。在发病后期,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的小点,这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发病规律

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褐斑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在高温(20 - 25℃左右)高湿的环境下,病原菌容易滋生和传播。温室中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的环境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另外,杜鹃花生长衰弱、土壤肥力不足等情况也会使植株更容易感染褐斑病。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控制温室的温度和湿度,保持通风良好,确保植株能够接受充足的光照。及时清除病叶和落叶,减少病原菌的积累。同时,合理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40%苯甲吡唑酯2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喷雾时要注意将叶片的正反两面都喷到,每隔 7 - 10 天喷一次,连续喷 2 - 3 次。

(二)根腐病

症状表现

主要危害杜鹃花的根系。发病初期,根系表面会出现水渍状的褐色斑点,随着病情加重,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并且腐烂。根系受损后,植株会表现出生长不良的症状,如叶片发黄、枯萎,严重时植株会死亡。

发病规律

根腐病病原菌喜欢在潮湿、透气性差的土壤环境中生存。土壤积水是导致根腐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浇水过多或者排水不良的情况。另外,过度施肥、肥料浓度过高或者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等施肥不当的情况也会损伤根系,增加植株感染根腐病的风险。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择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栽培,例如可以使用腐叶土、珍珠岩和蛭石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的基质。在浇水方面,要注意适量,避免土壤积水。合理施肥,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并且控制施肥的浓度和频率。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以用 3%甲霜恶霉灵或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进行灌根。每株灌药量根据植株大小而定,一般为 200 - 500 毫升左右。每隔 10 - 15 天灌一次,连续灌 2 - 3 次。

二、温室杜鹃花常见虫害及防治

症状表现

红蜘蛛主要吸食杜鹃花叶片的汁液。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白色的小点,这些小点会逐渐扩大,使叶片出现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会枯黄、脱落,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发病规律

红蜘蛛在高温(25 - 30℃)干燥的环境中容易大量繁殖。温室中通风不良、空气湿度低的情况下,红蜘蛛的危害会更加严重。此外,植株种植过密,也为红蜘蛛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加强温室的通风管理,适当增加空气湿度,可以通过喷雾等方式来提高湿度。合理安排植株的种植密度,避免植株过于拥挤。及时清除温室中的杂草和落叶,减少红蜘蛛的栖息地。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 阿伟螺螨酯 或阿维菌素进行喷雾防治。注意喷雾要均匀,特别是叶片的背面,因为红蜘蛛多在叶片背面活动。每隔 7 - 10 天喷一次,连续喷 2 - 3 次。

(二)蚜虫

症状表现

蚜虫主要危害杜鹃花的嫩梢和叶片,以吸食汁液为生。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黄色的小斑点,随着蚜虫的吸食,斑点会逐渐扩大形成黄斑。严重时,叶片会卷曲、变形,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观赏价值。

发病规律

蚜虫在春季和秋季气温适中(15 - 25℃)时容易大量发生。干燥、通风不良的环境有利于蚜虫的繁殖和传播。此外,蚜虫具有趋嫩性,喜欢聚集在植株的嫩梢和新叶上。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保持温室的通风良好,控制好湿度,及时修剪过密的枝叶,减少蚜虫的栖息场所。同时,要注意清除温室周围的杂草,避免蚜虫的滋生和传播。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 7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500—2000 倍液或 50%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重点喷洒在蚜虫聚集的嫩梢和叶片背面,每隔 7 - 10 天喷一次,连续喷 2 - 3 次。

70%吡虫啉蚍呲虫林比虫灵农药抗性蚜虫专用药蔬菜甘蓝吡虫啉批发¥6.9购买

来源:生活故事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