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虹(1927 年 - 2013 年)是中国当代声名远扬的太极拳大师,作为陈式太极拳第11代传人,在武术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 1994 年,他被国际太极拳协会赞誉为 “中国当代 13 名太极学大师之一”,彰显了其在太极拳界的崇高地位。
马虹(1927 年 - 2013 年)是中国当代声名远扬的太极拳大师,作为陈式太极拳第11代传人,在武术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 1994 年,他被国际太极拳协会赞誉为 “中国当代 13 名太极学大师之一”,彰显了其在太极拳界的崇高地位。
马虹与太极拳的缘分,起始于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早年,他毕业于华北联大中文系,长期投身于教育和文字相关工作,是一位典型的知识分子。20 世纪 50 年代,他进入国家机关任职,彼时正值国家建设初期,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工作任务极为繁重,他常常需要加班加点地忙碌。
据统计,他每年需起草多达 30 多万字的材料,如此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使得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年纪轻轻的他便开始饱受神经衰弱的困扰,夜晚难以入眠,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愈发严重,头痛、胃痛等问题接踵而至。
当时年仅 30 岁的他,身体状态极差,出现了驼背、勾腰、腿软等情况,整个人毫无精神,宛如一位年迈的老人。有时仅仅是提一壶开水上到三楼,都需要中途休息一次,且累得气喘吁吁。尽管四处寻医问药,但疗效甚微。
后来,在一位老中医的建议下,他得知这种身体状况单纯依靠药物治疗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必须坚持进行锻炼,并向他推荐了太极拳。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马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练习太极拳。
令人惊喜的是,仅仅练习了 3 个月,他便感受到身体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经过一年的持续练习,他的身体状况基本恢复如初,重新找回了往日的活力,工作和生活也逐渐回到了正常的轨道。自此,他与太极拳结下了深厚而不解的缘分。
随着练习时间的不断增长,马虹越发觉得自己对太极拳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于是萌生出拜师学艺的想法。1972 年,他正式拜在陈式太极拳当代宗师、陈式太极拳第 10 代传人陈照奎的门下。
起初,由于马虹的年龄相对较大,陈老对此颇为顾虑,毕竟在武术学习方面,年龄越小往往具有更好的基础和优势。然而,在亲眼目睹了马虹扎实的功底之后,陈老这才放心地传授他拳术。马虹深知自己在年龄上的劣势,因而学习起来格外刻苦。加之他本身文化功底深厚,具备极强的理解能力,所以在太极拳的学习上进步神速。
陈老也对他寄予厚望,倾注了全部心血进行授艺,甚至应马虹的请求,先后三次前往石家庄马虹的家中居住授艺,前后跟随陈老随机习拳长达九年之久,最终他将陈氏太极拳的真传融会贯通,无论是拳谱、拳理还是拳法,都掌握得炉火纯青,深刻领悟了其精髓所在。
此后,马虹全身心地致力于太极拳的研究与推广工作,深入挖掘太极拳在健康保健方面的独特作用。他将自己多年来学拳、练拳以及用拳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精心整理,撰写成几十篇极具价值的高质量论文,这些论文在海内外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反响,为太极拳的理论发展和推广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此基础上,他凭借着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先后整理出版了多部关于太极拳的力作,包括《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拳谱)、《陈式太极拳拳照图谱》(拳照)、《陈式太极拳技击法》(拳法)、《陈式太极拳拳理阐微》(拳理)以及《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等 6 部著作。
其中,《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这部著作深入剖析了陈式太极拳的原理,细致入微地阐释了太极拳与其他武术门派以及中华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太极拳内涵的绝佳途径,有助于读者从文化和哲学的高度去领悟太极拳的博大精深。
而《陈式太极拳技击法》一书则以一种极为精湛、细腻且传神的方式,全面、系统且详细地阐述了陈式太极拳每一个招式和动作背后所蕴含的格斗原理。这本书的出版,有力地重塑了太极拳在人们心目中的搏击形象,对于提升太极拳的实战特性和战斗效能发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让更多人认识到太极拳不仅是一种健身养生的运动,更是一种具备实战能力的武术拳种。
来源:跟着乔妹做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