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立医院如何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通过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下医疗卫生行业高度关注的话题。11月21日,在《中国卫生》杂志社主办、晖致医药有限公司公益支持的2024中卫沙龙·领航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医院管理系列云会议安徽专场上,多位医
公立医院如何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通过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下医疗卫生行业高度关注的话题。11月21日,在《中国卫生》杂志社主办、晖致医药有限公司公益支持的2024中卫沙龙·领航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医院管理系列云会议安徽专场上,多位医疗机构管理者及行业专家围绕相关话题展开深度讨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刘连新:
每家医院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应该因院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探索适合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在国家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背景下,大型公立医院需思考如何在“保基本”的前提下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务人员待遇;在新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如何实现医院降本增效、高效运营;如何在精细化管理的体系下推动医院进一步发展。
在加强精细化管理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绩效考核为指挥棒,构建了“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集团各院区及托管医联体绩效考核—学科/亚专科绩效考核—诊疗组绩效考核—科主任/医师个人绩效考核”5个层级一体化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国家政策要求和医院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让全院上下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目标。
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张长春:
对卫生健康行业最新政策、规范、要求,以及医疗质量管理知识、质量管理工具等,各医疗机构应重视并注重落地,紧抓医疗质量与安全这个医院管理的核心工作。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医疗机构需积极进行自我调整:一是调结构,调整收治患者的结构,同时降低医疗成本;二是强技术、补短板,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三是大力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四是积极和医保部门进行沟通,针对特殊病种等实施特例单议机制,合理使用医保基金。
安徽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上海曙光医院安徽医院党委书记
聂久胜:
近年来,国家提出一系列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要求。在新形势下,中医医院同时面临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我院依照“双一流”大学总体布局和“全国第一方阵”中医院战略目标,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医教研协同改革等方面取得进展,积极打造有特色、有内涵的“安中模式”。
未来,医院要持续将综合改革、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三者有机统一,形成发展合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激发多方活力;培育一流学科、特色学科、精品学科,提升学科影响力;完善稳才、育才、引才机制,构建人才培育体系;持续创建智慧型医院,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人民医院教授
占伊扬:
现阶段,公立医院进行医保信息化创新实践非常重要。
第一,要提升基础数据质量,规范编码流程管理;第二,要实现对数据的多维度、多层次剖析,更好地辅助决策;第三,要积极探索将异地就医纳入同质化管理路径;第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完善医保管理的预警和监控机制,并将智能规则前置到医院信息系统中;第五,善于利用绩效考核“指挥棒”促进医院发展,为百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第六,要加强病案质量管理。
在创新医保结算清单的智能化事前提醒、事中监管方面,医疗机构可以做的可以更多。当下,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医保管理的灵魂,要推动卫生经济学和药物经济学的进一步创新,形成闭环,更好地服务百姓。
铜陵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邓英虎:
铜陵市人民医院在运营管理上取得显著成效,连续五年“国考”得分率超95%。面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院加强病种管理,以提升支付效率;优化诊疗服务结构,如提高门诊化疗比例、增加住院手术占比;适当扩大特需服务范围;定期召开“三医”协同会议,通过三级审核机制提升病案编码质量,规范入组,提升病例组合指数(CMI)。当前,面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医疗机构需要通过加强与医保部门沟通等举措提升相关能力,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六安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王启伟:
经过近4年的摸索实践,六安市人民医院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决策、部署和统筹推进DRG工作。下设DRG工作专班,统筹协调DRG具体事务,常态化开展工作。同时根据需要组建由10个部门组成的综合协调组、医疗业务组、病案首页和医保结算清单质控组、数据上传维护组、绩效考核组和信息保障组,明确每组牵头部门、工作职责和运行机制。各部门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二是制定与医院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绩效考核体系。医院建立以病种结构、CMI值和有效收入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旨在控制成本、提质增效、优化指标、规范诊疗。医院为开展新技术和疑难重症治疗开辟绿色通道,确保临床科室无后顾之忧。
三是发挥专班协同优势。每月对DRG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特别是针对CMI值低以及超支严重、药品耗材占比高的病组逐一精准分析,各部门协同发力,通过一系列举措优化病种结构和费用结构。
四是积极争取医保政策支持。用好协商谈判机制,通过权重谈判,使医保基金向疑难危重、四级手术、新技术、新项目倾斜,落实分级诊疗。
五是充分运用特病单议机制。鼓励技术创新,积极申报新技术项目,与医保部门联动,支持重点学科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会计师
操礼庆:
当前,医疗机构的运营面临“取势、明道、优术”等趋势。“取势”就是要明确面临什么样的运营形势;“明道”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该制定怎样的战略目标;“优术”就是如何将战略目标变成具体的实施策略。
当前,不少大型公立医院处在全面转型、趁势而上、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充满变数的阶段。在当前阶段,医院应树立高质量的发展理念,完成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多不多”到“优不优”,从“能不能”到“新不新”,从“运营管理”到“价值创造”的转型。
运营管理目标是为医院、患者、社会创造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医院要构建基本医疗和非基本医疗同步发展的发展格局,明确稳增长、调结构、提效率、增效益、控风险、强效能的发展目标,利用优势学科带动多院区协同发展,用管理与文化的输出撬动资源,带动医院医、教、研、防、管全面融合发展。
阜阳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刘洪波:
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政策落地,需强化医院信息化建设,筛选优势病种,并深入分析运营数据,强化学科建设,优化病种结构,促进医院良性发展;立足发展定位,着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重点开展四级手术等高技术含量业务,满足群众“看大病”需求;利用绩效杠杆,完善全成本核算和内控制度体系,提升医院运营质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区院长
陈明卫:
医疗机构要构建优质运营体系,一要合理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医疗功能定位,充分发挥运营考核结果的指挥棒作用,提升医患满意度;二要注重人才和学科建设,优化病种结构,在诊疗行为合规、合理的前提下优化收支费用结构,同时注重科研转化成效;三是着力提升医疗质量。
为提升医疗质量,我院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内容涵盖医师个人技术档案管理、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医疗风险预警及MDT(多学科诊疗)等模块;同时,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出台医疗质量与安全奖惩管理规定,着手引入医疗安全核心制度预警系统,实现主动监测和实时提醒;面对多院区管理挑战,通过一体化管理,健全医疗质控体系,推动同质化、制度化、过程化的质控管理。
在应急响应方面,我院是国家卫生应急医疗移动救治中心和安徽省紧急医疗救治基地,已经形成了空地协同的卫生应急体系, 并在医院南区建立创伤中心,显著提升创伤救治能力。此外,医院注重资源整合和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资源浪费,提升床位使用效率,促进资源科学配置和成本控制,确保医院高效运营管理。
整理:魏婉笛
编辑:张漠
审核:孔令敏 杨金伟
制作:中小卫4号
本文来自【中国卫生杂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