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丨高校如何成为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场域?

360影视 2024-12-26 12:05 3

摘要:在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加速的当下,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已成为文化研究与教育实践领域的核心议题。凭借知识生产、人才培育与文化传播的功能优势,高等院校成为地方文化与非遗传承创新的关键场域。韩山师范学院的《潮州工夫茶》课程,便是地方文化深度融入高等教育体系并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加速的当下,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已成为文化研究与教育实践领域的核心议题。凭借知识生产、人才培育与文化传播的功能优势,高等院校成为地方文化与非遗传承创新的关键场域。韩山师范学院的《潮州工夫茶》课程,便是地方文化深度融入高等教育体系并绽放活力的生动实践。

在文化多元交融与快速变迁的时代浪潮中,大学作为知识汇聚与创新的核心高地,肩负着守护、传承地方文化根脉,并推动其创新发展的历史重任。秉持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作为文化的“守正创新者”,大学有必要运用现代智慧与创新手段,为地方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绚烂光彩。

韩师正努力将《潮州工夫茶》打造为省级精品课程。图为学生们到潮州单丛茶博物馆开展研学。受访者供图

潮州工夫茶是非遗瑰宝,起源于宋代潮州地区。当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茶叶种植与饮茶习俗渐兴,后经元、明、清等朝代发展,在茶叶品种选育、茶具制作工艺、冲泡技法与礼仪规范等方面持续演进,形成严谨且独特的体系。其“和、敬、精、乐”茶道精神,融合中国传统哲学和谐观念、儒家礼敬思想,彰显潮汕人对品质技艺的追求及乐观豁达生活态度,对当代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培育工匠精神与提升民众精神文化素养意义非凡。

以这一“茶道精神”为切入点,韩师《潮州工夫茶》课程团队精心设计教学大纲与教案,课程内容架构上,采取“线上理论+线下实践”混合教学模式,传授工夫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茶叶制作、冲泡技艺、美食科学等知识。

其中,线上理论教学涵盖工夫茶历史文化研究、凤凰单丛茶基础知识等,为学生剖析起源、发展历程、传播演变机制,讲解凤凰单丛茶分类、品种特征、生长环境与加工工艺,还带领学生鉴赏茶器文化,解读材质、造型、工艺与文化寓意,并为他们阐释茶道哲学与礼仪规范。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更能体悟潮州文化独特魅力,提升文化与科学素养。

韩师学生到潮州凤凰山开展研学。受访者供图

线下实践教学包括冲泡技法基础训练与“二十一式”进阶提升,帮助学生规范动作并演练复杂流程。同时,开展茶艺表演创意设计与实践呈现,培养学生在主题构思、场景布置、音乐搭配与动作编排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与艺术表现力。课程还带领学生进行茶叶品鉴实践,训练其感官鉴别与品质评价能力。此外,通过组织茶文化活动策划与实施,如通过校园文化节茶艺展示、社区推广活动等,提升学生活动策划、组织协调与社会传播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转化。

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元创新策略。通过情境教学法,创设潮州传统茶馆等茶文化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氛围与场景,增强文化内涵理解体验。问题导向学习法,则以工夫茶传承发展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与批判性思维。

由此可见,该课程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涉及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这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变革,为学术研究开辟新领域视角,激发跨学科研究活力与潜力,提升高校学术影响力与创新能力。

为了将该课程打造成精品课程,韩师还多维度打造专业化教育团队,在加强校内教师培训与学术研究支持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校外非遗传承人、行业专家与文化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师资力量,让他们将实践经验、精湛技艺与行业动态带入课堂,拓宽学生视野知识面,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为非遗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线下实践教学包括冲泡技法基础训练与“二十一式”进阶提升。王邦平 摄

仅仅通过课程传播工夫茶文化,覆盖面远远不足。韩师《潮州工夫茶》课程团队深知,非遗传播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借助数字化手段方能适应时代需求。

当前,现代数字化技术的蓬勃发展,如 5G、AI、AR、VR等,为非遗的保护、开发、传承与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构建数字化平台能够为非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展示空间,使其文化内涵与技艺细节得以更精准地呈现;借助新媒体传播,则可以突破传统传播的时空限制,将非遗信息迅速传递给广大受众。与此同时,社交媒体的兴起进一步拓宽了非遗传播渠道,“互联网+非遗保护” 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有机联动,使非遗传播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播格局。

对此,团队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开发线上课程资源,拓展教学空间资源。借助新一代开放学习平台“学银在线”,《潮州工夫茶》课程成功地将课程资源向社会开放,目前选课人数突破千人,页面浏览量高达百万次。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课程的可及性与影响力,激发更多人对潮州工夫茶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提升教学互动性与实效性,更为非遗传播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途径,让更多人有机会深入了解潮州工夫茶这一非遗瑰宝。

《潮州工夫茶》课程是地方文化赋能高校课程的成功案例,也是非遗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有益探索。在这一课程中,地方文化成为高校课程的源泉,高校则为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沃土,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映照。这一尝试,有助于培育学生文化自信与创新能力,实现非遗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未来,仍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协同努力,持续创新完善非遗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地方文化与高校课程的融合深度,以人才活水浇灌地方传统文化之根,共谋非遗传承创新新篇章。

吴雁彬(博士、韩山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副院长)

(本文系韩山师范学院校级一流课程项目《潮州工夫茶》和广东省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粤菜师傅工程实践下在线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潮州工夫茶》为例”(JXJYGC2022GX516)阶段性成果)

来源:南方+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