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人工智能的正反面与中美合作的“必要性”

摘要: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继续蓬勃发展,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分类等技术领域继续取得创新突破,并且在工业制造、交通运输、医疗健康、金融服务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实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观点速览】

人工智能技术的积极效应体现在辅助人类提升创造力

人工智能并非“完全客观”,人类的最终决策权“不可替代”

虽然存在制度性差异,但中美人工智能合作依然是“必选项”

人工智能技术应“惠及各方”,而非加剧“发展鸿沟”

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继续蓬勃发展,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分类等技术领域继续取得创新突破,并且在工业制造、交通运输、医疗健康、金融服务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实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在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且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的同时,人们对其“取代”人类、抢占工作岗位的焦虑,以及对其失控导致智能向“恶”的担忧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人工智能的治理与监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日,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专访了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研究员卡尔曼·卢切罗,讨论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与监管。

问题1: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是否会借助人工智能工具?

我使用ChatGPT的主要目的是“体验”,测试它能做什么。我并不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专家,我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影响社会的方式,以及政府的监管的方式,所以我认为通过实际使用,来了解它的功能,体验作为使用者的感受很重要。

不过,我不会在正式的学术工作当中依赖人工智能技术,比如写论文,因为撰写论文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我认为,类似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工具在节省时间这方面很有用,但我不希望让它来代替我来进行思考。

问题2:如果把人工智能技术看做一枚硬币,那么它的“正面”是什么?

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很广,是非常高效的一项工具。我个人最喜欢的一点,是人工智能的应用与人类的创造力有关,甚至可以拓展人类的创造力。在某些情况下,更确切地说,人们正在使用人工智能来创造艺术,比如电影、绘画等等。我认为这很酷。

在我所在的法律领域也是如此,一些学者,一些执业律师等等,正在以创造性的方式使用人工智能来进行研究,检验证据,提出并思考论点,人们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人工智能,来创造性地增加自身的能动性、与世界互动、或思考特定问题的能力,无论他们是身处研究领域,还是身处实际的工作领域,或是其他领域,都能够找到人工智能的最佳用途。

从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和颠覆式创新,往往在增进人类福祉的同时,也会带来风险和挑战。

问题3:人工智能的“硬币反面”又是什么?

第一个负面影响是企图利用人工智能来取代人类决策。人们可能倾向于认为,人工智能是“神奇”或“完全客观”的,因为计算机以和人类不同的方式做决策。但这种结论只在非常狭义的背景下有可能正确。很多时候人们忽视了一点,这就是我们“喂给”人工智能工具的信息,本质上就带有争议性,而这会直接影响到输出的结果。

所以我认为,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决策,需要其社会意义。人工智能能够被用于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复杂性,这是积极一面。但如果它被用作掩盖人类复杂性问题的借口,这将是负面的。

此外,在技术层面之外的负面影响,包括对数据安全和数据隐私的担忧。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担心人工智能需要大量消耗能源。不过,我认为通过创造性的政策制定和新法律,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近年来,关于人类被更高效的人工智能所取代的“焦虑”有所增加,而另一个说法则更为流行:人工智能不会抢走人类的工作机会,但人工智能会取代不会使用人工智能的人类。

问题4:人工智能到底会不会取代人类?

我认为回答这个问题可能需要“个案分析”。但总的来说答案是否定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政治、政府总是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关。所以,也许在某个特定领域,或在某个特定环境中,人工智能或自动化工具会取代人类,而原本从事相关职业的人会去做其他事情,因此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会真正取代人类。

但的确有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特别是很多白领或知识型的职业,包括我所在的法律行业。当然,人工智能的优势有很多体现,比如在一些基础研究方面能够帮助节省时间,例如搜索文档等。但归根结底,我认为出于以下几个原因,人类仍然是无可替代的。

首先,当涉及到最尖端或最好、最有效的使用途径时,需要由人类来定义标准并做出突破界限的决定。

第二个原因是(从人类的角度出发),必须让人类保持理解自身行为的能力,

让人类有思考自身决定及其意义的能力。所以人工智能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非常有用的、处理大量信息的工具。但是如果人类失去了评估这些信息重要性的能力,依然无法做好自己的工作。

第三个原因与人才有关。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这很好,但对各行各业来说,人才仍然非常重要,也许专业知识会有所转变,但有创造力、善于思考的人仍是至关重要的。

今年11月,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发布的指数报告认为,当前,美国和中国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者”,具体体现在美国吸引了更多人工智能领域的私人投资,而中国则在人工智能专利数量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不过,面对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所取得的发展成果,美国“唯我独尊”的心态却再度爆发。在现任总统拜登的任期内,美国政府出台了三轮针对中国的芯片出口限制措施。相关措施被认为意在寻求遏制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外媒报道截图

但是,在拜登政府即将结束任期的当下,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说,多次宣称“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确保“美国领先”的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承认,用贸易管制措施阻碍中国技术进步的做法是“愚蠢的”。

外媒报道截图

在进入耶鲁大学法学院之前,卡尔曼·卢切罗曾供职于微软公司的美国政府事务办公室,以及美国财政部。

在他看来,尽管中美之间在关于人工智能监管和治理的法律制定和执行层面都存在差异,但合作依然是“必选项”。

问题5:制度性差异背景下,中美如何合作?

首先是双方需要有不同层次的合作。从政府间的角度出发,双方有一些最需要合作的领域。例如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使用,美国和中国能够相互沟通并共同制定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在社会、学术和专业交流层面,我认为尽管政治上存在紧张因素,但美国和中国的业界之间仍将继续进行大量的专业合作,这不仅仅是正确的,而且是具有基础性意义的,因为这是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保持运作的现实需求。

其次,我认为双方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某种竞争,比如说,在美国和中国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和人工智能部门之间,很多竞争是有益且健康的“良性竞争”。

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竞争都是不好的,在某种程度上,竞争不仅不会导致冲突,同时能够支持双方在技术开发方面更具创造性、在技术应用和市场建立方面更具创造性,因此这是件好事。

当前美国拜登政府和中国政府的立场是同意就人工智能问题进行对话,并在联合国层面发表声明。我认为这表明,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的两个国家告诉世界,双方认为交流是有益的,两国支持这种交流。

问题6:2025年1月,倡导所谓“美国优先”的特朗普会重返白宫,这对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又是一个怎样的消息?

特朗普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不可预测性。我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他有意为之。他喜欢保持对各种选项的主导权,以便在应对不同问题时采取不同策略。但话虽如此,我认为有两件事是很明确的。

首先,在任何特定的时间段内,无论政治领导人是谁,现代世界仍然紧密相连,美国和中国之间也将保持许多联系。

其次,特朗普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美中贸易关系提出了一些批评。很显然,围绕这一问题的摩擦有可能会影响两国之间的技术交流或技术关系。如果两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得到了改善,科学和技术发展也将从中受益。相反,经贸摩擦增加也会显著地影响两国的科技关系。

我认为这种影响不会严重到完全中断两国所有合作的地步,但意味着双方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并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来应对这些挑战。

图源:联合国官网

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问题上,今年以来,中美两国在联合国层面有多次“默契”。

3月,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首个有关人工智能的决议案,要求确保人工智能技术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并尊重人权,这个决议案由美国发起,中国参与联署。

7月,中国在联大发起“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案,美国参与联署。

12月,中国在联合国发起建立探讨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的国际合作小组,包括美国在内的80个国家参与。

问题7:推动实现人工智能惠及“所有人”,中美如何合作?

任何技术的理想目标都是应该惠及所有人,而不是成为加大贫富差距的又一次机会。所以我认为各方的共识是,不能坐等人工智能发展,特别是对于政策制定者和关注人工智能发展的群体来说,应该积极思考这项技术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并采取措施确保尽可能多的人有机会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关于(合作领域),首先在中国,有不同的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正在为开发者提供支持,未来或许将拓展到更广泛的海外。同时在美国,许多美国企业也在推进面向公众的开放源代码工具以及其他类型的工具,供其他开发者使用。

记者:汪一鸣 陈濛

签审:邹浩宇

监制:关娟娟

来源:国际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