蔑视权威、特立独行、个性鲜明拒绝领奖的银幕硬汉-乔治·C·斯科特

360影视 2024-12-26 15:37 3

摘要:说起奥斯卡金像奖,相信爱好影视的人都知道这是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年度电影奖项。该奖项旨在表彰电影领域的艺术和技术成就,被认为是电影界最负盛名的荣誉之一。奥斯卡奖不仅在美国电影界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极高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与格莱美奖(音

说起奥斯卡金像奖,相信爱好影视的人都知道这是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年度电影奖项。该奖项旨在表彰电影领域的艺术和技术成就,被认为是电影界最负盛名的荣誉之一。奥斯卡奖不仅在美国电影界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极高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与格莱美奖(音乐)、艾美奖(电视)、托尼奖(戏剧)并称为美国演艺界的四大奖。奥斯卡奖的颁奖典礼通常通过电视和网络直播,覆盖超过100个国家,是全球电影爱好者关注的年度盛事之一。

而在上世纪的好莱坞,有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他曾获得过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殊荣,但他却拒绝了该奖项,他以他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个性闻名,他就是蔑视权威、特立独行又充满个性的好莱坞著名表演艺术家乔治·C·斯科特。

乔治·C·斯科特

乔治·C·斯科特于1927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的弗吉尼亚的威斯并在那里长大。根据有限的资料得知,乔治是家中两个孩子中最小的,他的母亲在他8岁时去世,他是由其父亲养大的。乔治1945年在台特累特读完高中后参加了海军。1949年他复员后进入密苏里大学专修新闻学、英文学、戏剧等,具有深厚的艺术造诣。他身高1.86米,体重90多公斤,有一副天生当演员的身材。

乔治的演艺生涯是从在百老汇街右侧的一个小剧院当一名普通演员开始的,在这里他曾出演过戏剧《三天的来临》,由于他表现出色,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1958年,乔治开始涉足于影坛。他参加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由德尔默·戴夫斯导演的《勾魂树》,在这部影片中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传道师,开始在银幕上初露头角。

乔治以其朴实无华且生动自然的表演风格闻名,他最擅长扮演那些性格鲜明、硬朗的英雄角色。1959年乔治参演了电影《桃色血案》,在该片中他扮演了一名律师,后该角色获得1960年的第3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电影《桃色血案》剧照

1961年乔治凭借罗伯特·罗森执导的影片《江湖浪子》中的出色表演获第3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及第19届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片最佳男配角提名,他的表演被描述为“生动自然”,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严厉又充满魅力的角色——一个精明的桌球赌博师的经纪人伯特·戈登,为影片增色不少。

1963年乔治在《假面凶手》中扮演的角色是前情报官员,他被委托调查一个包含11人的名单,这些人都因不寻常的死亡而引人注目。这部电影通过乔治的精彩表演,展现了一个复杂且引人入胜的故事。尽管这部电影没有像《江湖浪子》那样广受好评,但乔治的表演依旧被认为是影片中的亮点之一。

乔治的个性独特,演技精湛,他吸引了众多知名导演如斯坦利·库布里克、斯坦利·克雷默、罗伯特·罗森和约翰·休斯顿与他合作。

乔治在斯坦利·库布里克斯在库布里克的电影《奇爱博士》(1964年)中扮演了主角之一,空军基地指挥官杰克·D·里珀。这部电影因其黑色幽默和尖锐的政治讽刺而闻名于世。他还在在克雷默执导的电影《海豚之日》(1973年)中扮演了一位训练海豚的科学家。这部电影探讨了动物权利和环境保护的主题。

自此以后,乔治继续活跃在电影界,但同时他又经常参加舞台剧的演出。拍片之余,乔治最大的爱好便是与他的计算机棋手对弈。

当乔治拍完《边塞生涯》(1969)后,便赴英国拍摄了一部电视电影《简·爱‎》(1970),该片由德尔伯特·曼执导,改编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同名名著。在这部电影中,乔治扮演了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先生的角色。电影讲述的是简·爱(由苏珊娜·约克饰演)从孤儿院到成为罗切斯特先生家庭教师的一生中的几段感情经历,以及她与罗切斯特先生之间复杂而深刻的爱情故事。

电影《简爱》剧照

影片在多个方面获得了认可,包括提名艾美奖主要奖项最佳男演员(单集)。这个版本的《简·爱》中的罗切斯特是最为中国观众认可的。中国观众在回想起乔治饰演的罗切斯特的时候,也许还有依然萦绕在观众们的脑海中的为罗切斯特配音的邱岳峰的那一声绝望的“简——”的呼唤。

1970年,乔治主演了美国电影史上的名片《巴顿将军》。该片是由美国著名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与埃德蒙·H·诺思执导,该片是根据美国近百年军事史上突出的将才——巴顿将军的一段战争经历编写的。

由于影片把巴顿将军描绘成“一个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人,一个悲剧式英雄,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使“想要把他描绘成坏人的人能说'他疯了,他喜欢战争',想把他描绘成英雄的人则可以说'我们目前就需要这样一个人’。”因而,该片一上映就受到评论界的肯定和各界观众的赞扬。

这部影片的成功当然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但乔治演活了巴顿将军这个人物,无疑是影片获得好评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影片中,乔治不仅以高超的演技生动地展现了这个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生使部队化险为夷,使战争转败为胜的赫赫战功和杰出将才,而且突出地刻画了他好战喜功、怪僻冲动、不服从命令、擅自作主、不懂政策随便议论的鲜明个性。

在影片的开头乔治扮演的巴顿将军站在观众面前开始了长达5分钟之久的演说,如果不是对人物性格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没有一定的表演功力,要演好这场戏是相当困难的,但乔治的表演不仅没有让人感到腻烦,反而观众被他饰演的巴顿将军那鲜明的个性和生动的语言所深深吸引。

电影《巴顿将军》剧照

当乔治接受巴顿将军这一角色时,他便以一个业余历史学家的身份精心搜集、阅读了许多有关巴顿生活的书籍、照片、史料。通过学习他对巴顿将军有了一定的了解,他认为巴顿将军是一个性格矛盾的人物,他有学问、热情、温文尔雅、又极富幽默感,但是他的性格又非常暴躁。

在拍摄过程中制片人弗兰克·麦卡锡却主张将观众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如何表现巴顿的军人气质,以及如何鼓励士兵去冲锋陷阵上面,但乔治的理念是把巴顿将军演绎得有血有肉的正常人,因此他的拍摄过程也并不愉快。

1971年举行的第43届奥斯卡授奖大会上,影片《巴顿将军》以绝对优势赢得了10项提名中的7项奥斯卡金像奖。

当乔治得知自己入围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时,他就要求学院把他的名字删掉,他对奥斯卡根本看不上眼,不过他任性,奥斯卡更任性,不但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还偏要把影帝的桂冠颁给他。

后来乔治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当时我正在西班牙度假,并在那儿发了一封电报给美国电影协会,郑重申明我不愿意成为奥斯卡奖的候选人之一,然而事隔不久,我的儿子亚历山大·斯科特却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我,说我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乔治说:“在我看来,仿佛是我儿子获得了金像奖而无比激动。可我最终未去领奖。我想,作为一个演员,银幕或是舞台才是终生与之相随的奥斯卡奖。”

乔治拒绝领奖,原因是他认为奥斯卡的奖项“并不真实”,并且演员间的竞争也是不公平的,他称之为2小时的肉体游行。”

尽管《巴顿将军》一片被认为是1970年最出色的、第一流的影片,但乔治却从不这么看,原因是他并不十分喜欢自己所饰演的巴顿,这是由他与制片人弗兰克·麦卡锡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也许这也是乔治不愿意领取奥斯卡奖的另一个原因。据说,乔治的金像奖由制片人弗兰克·麦卡锡代领,目前放置在巴顿博物馆。

乔治拍完《亡命杀手》(1971)后,又和导演阿瑟·希勒合作拍摄了《医生故事》(1971),魔幻的时刻又重新出现,他又凭借《医生故事》获得了1972年第4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这次奥斯卡则把最佳男主角奖授予了主演《法国贩毒网》(1971)的吉恩·哈克曼。

1980年,乔治与马龙·白兰度共同主演了一部悬念性情节片——《魔头对捕头》。乔治在这部影片中扮演了一名洛杉矶的侦探,马龙·白兰度则扮演了一个性格乖僻、权势遍及各国的美国石油巨头兼大富豪。尽管这两位美国最杰出的男影星,在影片中从头到尾都在努力表演,但由于影片故事情节模糊不清,他们的艺术创造性和娴熟演技,都未能得到正常的发挥。

电影《巴顿将军》的作者威廉·卢斯在影片拍成后又写了一部《巴顿最后的日子》,该书主要描述了巴顿将军在战后的生活,1981年乔治购买了该剧本的拍摄权,决定再次扮演这位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乔治与威廉·卢斯合作,对该书进行了八次改编。他希望这部电视电影《巴顿将军之死》获得与第一部巴顿影片完全不同的艺术感染力,他力求拍摄成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没有冲锋杀敌的场景,他们把拍摄的焦点对准巴顿与妻子后半生的生活,表现了不是一个战争狂人但又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何在和平时期不能施展自已的军事才能所展现的烦恼的故事。

1984年底,与乔治合作拍摄《简爱》与《圣诞颂歌》两部影片的制片人威廉·F·斯托克代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接受了这部万众瞩目的电视剧的拍摄。

1985年6月,这部电视剧正式开机,乔治以全部身心投入到了拍摄工作,以至于连他的妻子翠施·范·德沃尔都说他与巴顿在为人处事上越来越相似,甚至做起事来也有些疯狂,但乔治却竭力否认。

乔治平日不苟言笑,使人难以接近,甚至会害怕与他接触。与他配戏的女演员经常有一种感觉,那就是需要勇气和力量才能去和乔治合作,以至于导演德尔伯特·曼只得宽慰女演员说:“亲爱的,人人都惧怕乔治 C·斯科特。”

但在生活中乔治又是一个潇洒而具贵族气派的男士,他稳健、镇定自若的仪容为他赢得了无数影迷的青睐,人们把他誉为美国的劳伦斯·奥利弗,然而乔治的脾气暴躁得却象个被宠坏了的坏孩子,但他本人绝不在意别人对他的种种议论。

有一次,他在德国的彼得斯贝格的小山谷拍摄巴顿险遇车祸几乎丧命的戏份时,一些扮演德国城镇居民及美国士兵的群众演员认为与乔治拍片是一种莫大的殊荣,因此他们争相拍摄与乔治合作时的场景,此起彼伏的照相机的闪光灯使乔治大为恼火:他在拍片时绝不允许有任何人分散他的注意力,他需要高效率的工作进程。

乔治同时又是一个不乏热情、善良的人。还有一次,乔治与充当临时演员的美国空军战士拍摄土兵欢迎巴顿回到巴伐利亚指挥部的一场戏时,在拍摄完毕后,空军战士热情的围住了乔治,对于闪烁不定的照相机,乔治非但不恼,反而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讲述二次大战时巴顿将军的故事,一个多小时以后,他才突出重围。

很多人问乔治为什么态度如此不同时,乔治解释说:“我想,这些远离家人服役于部队的战士的境况并不佳,因而我至少要给予他们应有的仁慈,尽管这不符合我的性格与特质。”

在拍摄《巴顿将军之死》一片时,正逢乔治的59岁生日,他邀请摄制组的全体成员来参加生日宴会,席间,他即兴赋歌一首“来自潘丝的利的丽莉”,并且象年青人那样跃上舞台表演舞蹈、杂耍,从而展露了从未表现过的天赋。

导演德尔伯特·曼说:“乔治是个很有天才具有创造力想象力的演员,同时他又是一个极富表现力,具有独立见解的好演员。”

电视剧《巴顿将军之死》剧照

乔治虽不善言谈,但却无时无刻不在表现自己的幽默感。饰演巴顿妻子的爱娃·玛丽·森特回忆道:“在演巴顿临终那场戏时,乔治竟忍不住缩回了那双被我握着的手,因为我的手是那么冰冷,他的表情仿佛告诉我,我一直呆在气候恶劣的伦敦。为此,这场戏不得不重拍。事后乔治笑着对我说:'你为什么不到户外去活动活动,让手暖和了,再来拍戏?对我来说,他的幽默感似乎超越了他的暴躁脾气。”

没有看过巴顿照片的人一直以为巴顿将军就是乔治在银幕上呈现给观众的形象,人们甚至对谁是乔治,谁是巴顿也感到有些迷惑了,因为乔治将自我完全融入了巴顿将军一角中,使两者合二为一,而这也正说明了乔治演技精湛。

乔治还在1997年参演了美国剧情犯罪电影《十二怒汉》。这部电影是根据1957年同名电影的翻拍的,由威廉·弗莱德金执导,雷金纳德·罗斯编剧。乔治在这部电影中扮演了一位陪审员角色。

影片讲述了在一个陪审团内,12名成员对一名被控杀父的纽约青年进行审判的故事。起初,有11名陪审员裁定疑犯有罪,只有乔治扮演的角色坚持认为案件存在疑点,并对其他陪审员进行说服,最终改变了陪审团的决定。该片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个狭窄的房间内进行,通过精彩的对白和演出,展现了紧张的剧情和深刻的人物刻画。

这部电影获得了艾美奖和金球奖的多项提名和奖项,乔治获得了迷你剧/电视电影类最佳男配角奖。

乔治不仅在表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还涉足了导演领域。他执导的电影主要是:《狂父复子仇》 (1972),乔治不仅导演了此片,还担任了主演;《沥血金鹰》 (1972),他执演了该片,主演包括斯泰西·基齐和简·亚历山大;《原始的欲望》(1974),乔治不仅担任了导演,同时也是该片的主演,该片的主演还包括翠施·范·德沃尔和约瑟夫·坎贝尔。

乔治的婚姻生活也是充满戏剧性,他与柯林·杜赫斯特的婚姻共经历了两次,第一次婚姻从1960年开始,持续到1965年后离婚。之后,他们又于1967年再次结婚,并在1972年离婚。这段婚姻期间,他们共同生育了儿子坎贝尔·斯科特,他后来也成为了一名演员。这段婚姻可能是受到了乔治强烈的个性和他对演艺事业的执着追求的影响,他个性中的某些复杂和冲动特质可能在家庭生活中造成了一定的紧张和不稳定性。然而,乔治晚年与第二任妻子翠希尔·范德尔的婚姻似乎相对稳定,大约持续了17年,直到乔治在1999年9月22日因腹主动脉瘤破裂去世。

灵澈综评:乔治 C·斯科特的表演风格独特,富有深度,因此,他在奥斯卡奖项上多次被提名,足见他在电影界的杰出贡献和广泛认可。四次奥斯卡提名,对于任何演员来说都是极大的荣誉,这不仅证明了他的卓越演技,也见证了他在电影史上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的演艺生涯充满了多样性和深度,无论是在电视剧还是电影领域,他都以精湛的技艺和深入人心的角色赢得了观众的尊敬和喜爱。

来源:灵澈的娱圈沉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