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夜破晓》和《白夜追凶》放一块看,那个差距,令人一言难尽

360影视 2024-11-22 00:51 4

摘要:或许是因为期待过高,还带着曾经《白夜追凶》8.9分的滤镜;也或许是因为制作太久,原剧的一些精气神已经丧失。

《白夜追凶》第二部《白夜破晓》,终于来了。

涅槃7年,剧粉等得望穿秋水。

首播的数据报表,实时播放拿下优酷热度第一,全网热度第二。

社媒讨论度超过16亿,所有人都在期待,这部初代网剧中,刑侦神剧的续集。

作为正儿八经的“白夜”粉,番茄君自然是不能错过,一口气刷完5集,却让我一言难尽。

或许是因为期待过高,还带着曾经《白夜追凶》8.9分的滤镜;也或许是因为制作太久,原剧的一些精气神已经丧失。

总之,《白夜破晓》注定和《白夜追凶》不同。虽然名义上是部续作,但无论从导演,主创还是故事气质上,都有一种明显的割裂感。

话不多说,番茄君就将《白夜破晓》和《白夜追凶》做个对比。

最初看《白夜追凶》,吸引观众的,其实是设定。

《白夜追凶》在整体的设定上,有三层新意。

第一层很明显,“白”是哥哥,“夜”是弟弟,两人共同扮演关宏峰这一个“角色”,这是前所未有的设定。

同时,更深层次的,是关于身份认同和认知的混淆和重建,这也为后面更大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第二层,是主线案件,也就是关宏峰作为支队顾问,替弟弟洗刷冤屈,破获吴征案的过程。

因为兄弟两人共用身份,所以在破案的时候,需要极致地小心和注意,还要跟不同人物打交道,这里面可供呈现的细节太多,引人入胜。

第三层,是兄弟俩联手合作,破获长丰支队的8起扑朔迷离的刑事案件过程。这8起悬案,是《白夜追凶》的核心,也是它引以为傲的支线。

三层新意结合在一起,让《白夜追凶》有了国产剧之前没有的独特气质,观众的各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惊讶于导演解构故事能力的同时,也被各种专业的破案手法和悬疑故事吸引。

但到了《白夜破晓》,这些新意,已经荡然无存了。

因为大家早就熟悉了第一部的各种设定,所以从开始《白夜破晓》就注定有天然的劣势。

没有了新意,自然要融入更多的创意,才能重新勾起观众的观剧欲望,可惜在这一点上,导演做的并不好。

《白夜破晓》的质感,相比于《白夜追凶》,是明显下降的。

为了衔接前作,《破晓》开头不得不用大量故弄玄虚的旁白,来复述之前的剧情,也没有用任何手法,就揭露了被抓走的是弟弟关宏宇。

这个悬念毫无征兆被点破,很多观众甚至都没反应过来,前作结尾那个意味深长的笑容,至今看来,甚至有点打脸。

除此之外,不知道主创是不是被青春伤痛文学影响,作为一部刑案剧,为关宏宇设计了大量的内心独白。

前面的剧情,基本上就是大特写镜头加叙述文本,一开始就没有抓住观众的眼球,也给整部剧奠定了负面的基调。

另外,在故事和案件设计上,《白夜破晓》也有明显的退步。

当年《白夜追凶》惊为天人,还因为8个案子,每个案子的破获,都融合大量的刑侦知识,有很多事无巨细的推理,更有不少大家不了解的法医知识和侦查细节。

俩兄弟丝丝入扣的破案过程,是《白夜追凶》最大看点之一,那些真实的道具,制作精良的场景,发人深省的案情,揭露社会现实,针砭时弊的内核,无不牵动着观众的心。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白夜追凶》的第一个案件,碎尸案

被肢解的残肢特别真实,虽然我们知道那是道具,但现在看来依旧心有余悸,尤其是切断的手掌上还有断指,也从侧面说明了,尸体是被直接切断的。

在解剖台上,没有任何马赛克,也没有什么遮掩,而是通过放大镜,特写尸体细节的方式,为观众呈现被害者死亡的特征,从而给关宏峰推断真凶做足了铺垫。

根据尸块的特征,他推断出了受害人身体特征,职业习惯,生活习惯等,他的推理方式,严格遵循刑事侦查的科学原理,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另外,剧中的江州凶杀案,也很有现实意义。

关宏峰通过一瓶消失的红酒,发现了案件的真实情况,上吊的董乾,其实是他杀,因为他常年侵犯男性,受害人都是他工作学校的学生,有的学生甚至沦为他操控害人的工具,被害者变成了加害者。

《白夜追凶》中,有不少诸如此类案件,都有真实发生的原型案例,直指社会黑暗症结,内核深刻,引人深思。

但到了《白夜破晓》,这一切都消失了。

制作层面,道具漏洞百出,关宏宇和周巡在车上的对话,窗外的风景都没有变动,显然是绿幕拍摄;地铁案的地铁站,是虚构的芳桥地铁站,但在有些镜头中,却还保留着真实的地铁站名,让人出戏。

案件层面,就更乏善可陈了。

原本作为第一个案件,《白夜破晓》必须放大招,露硬货,以最大程度留住期待了7年的观众和铁粉,可偏偏这个案件,无论在呈现还是设置上都十分拉胯。

案子很简单,只涉及三个人,一对兄弟和一个女孩。

兄弟里的哥哥曾侵犯过这个女孩,后来女孩成了弟弟的女朋友,两人结婚前,女孩执意要将此事告诉弟弟,哥哥不肯,两人争执,女孩被哥哥失手掐死,随后两兄弟反目,哥哥越轨。

为了搞噱头,突出悬疑感,在剧情安排上,还故意让哥哥“死了两次”,甚至有从停尸间爬起来穿衣“越狱”的镜头。

但这个案子,故事不严谨,细节漏洞多,刑侦支队主要角色接连降智,看得人连连吐槽。

首先,一个大活人当死人拉到停尸间放进冰柜,就十分离奇,并且还穿着内衣……当时,“尸体”上虽然没有身份信息,但毛发指纹都在,要确定身份并非难事,这事儿也没人做。

其次,死者在地铁越轨,地铁竟然都没有停运,警察要调查,还要等到晚上十一点后,显然不符合常理;那么多监控,找不到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嫌疑人,还要彻夜一帧一帧看监控,也非常离谱。

然后,死者跌落的山坡,警方进行了好几次摸排,什么都没发现,关宏宇也没发现蛛丝马迹。

但关宏峰一来,立马就找到了手机线索,未免太刻意,太主角光环。

最后,警方也跟着降智,判断案情完全不靠推理和刑侦手段,仅凭借女孩和哥哥的关系,就臆断是哥哥侵犯了女孩,万一他们是情人关系呢?

这个可能性完全没有排除的证据,基本上是开了“天眼”。

除此之外,这个案子中类似的漏洞还有很多。

案子悬疑性弱,一集就能说清楚,愣是水了整整4集,折腾了一圈。可能导演也觉得不好意思,最后借周巡的嘴吐槽“原来这么简单”。

一个案子,就让两部剧高下立判,《白夜破晓》据此,或许再也没有与《白夜追凶》较量的资格。

其实影视剧,是讲究状态的。

我们为什么不喜欢老年演员装嫩,就是因为演员本身的特质,已经和角色有了大的出入。

这样的情况下,演起相应的角色,会让人十分出戏。

要知道《白夜追凶》是7年前的网剧,那时剧中的大多数演员,都还年轻青涩,颜值演技俱佳,精气神也符合原著中人物的状态。

但7年,足够改变很多,虽然是原班人马重聚,但很多演员没了当时的状态,更没了拍摄续集的心气。

相较而言,潘粤明的状态,还算是比较好的。

虽然这些年,经历了身材的巅峰和低谷,经历了《鬼吹灯》的大火,起起伏伏,终于再次回来。但潘粤明本身的演技还在。

出场的时候,你就能发现,他饰演的关宏宇和关宏峰,差异依旧明显,虽然两人长得一模一样,但从台词、细节、处事方式和行事风格上,很容易就能辨别兄弟俩。

都说《白夜追凶》里,潘粤明是一人演四个角色:关宏宇关宏峰,扮演关宏峰的关宏宇,扮演关宏宇的关宏峰。

在《白夜破晓》中,潘粤明的演技依旧扛住了,这也是目前为止,这部续集里,值得让人欣喜的地方。

其次,是出演周巡的王龙正

这7年,王龙正连名字都改了,他以前叫王泷正。在《白夜追凶》中,周巡是个粗中有细的正面角色,勇敢坚定,在精神属性上是没问题的。

但他也有自己的缺点,比如脾气不好,一点就爆,在办公室政治中,喜欢玩一点手腕,有点混不吝在里面。

所以《白夜追凶》里,王龙正那一头带点卷的长发,还有一嘴的小胡子,看上去就十分符合人设特点,加上那时候年轻,演起来有激情,让周巡成了一个十分有人格魅力,且十分丰满的人物。

但到了《白夜破晓》,王龙正明显多了一层老态,不仅皮肤有松弛感,眼里也没有了办案的激情和光芒。

尤其在外貌上,他也做出了巨大改变,不仅剃了胡子,还剪了长发,或许因为怕皮肤松弛影响观感,剧组还特意给他化了妆,可妆感太明显,反而让周巡少了一丝糙汉的冷峻气质,多了点中年人的憔悴和疲惫感。

前五集中,周巡基本上成了关宏峰两兄弟的跟班,没有了之前的火爆脾气,也缺失了能与两兄弟分庭抗礼的能力,角色特质被极度弱化,表现力一言难尽。

另外,剧中还有两个,人气很高的配角,现如今一个已经芳华不再,另一个直接被砍掉了。

芳华不在的,是出演实习生周舒桐的梁缘,《白夜追凶》里,梁缘刚刚24岁,人设与年龄,跟周舒桐初出茅庐的状态十分贴合。

那灵动的眼神,机灵的处事方式,少女的娇羞,与关老师的互动,一个个都印在了观众心里。

过了7年,梁缘已经31岁,结婚生子,但她扮演的,依旧是停留在24岁的周舒桐。

虽然远景看上去没有差异,一旦出现特写镜头,梁缘脸上的老态会让观众十分出戏。

而且这个年龄,梁缘本身也没有了那种小女孩的灵动感,虽然人设是萌新,但看上去则又有十分老成的矛盾感。

被砍掉的,是吕晓霖扮演的高亚楠。

说真的,吕晓霖本身就有御姐气质,尤其扮演法医的那种高冷独立感,英气十足,作为关宏宇的女朋友,跟潘粤明也十分般配。

虽然长相不是十分惊艳,但她身上的气质和人格魅力,让观众折服,尤其是跟周巡发火的那场戏,女强人第一次具象化了。

但到了《白夜破晓》,这个角色完全被砍掉了,取而代之的,是费启鸣扮演的新法医。费启鸣的扮相主打天才精英人设,身上却有一股霸总剧里富家公子的廉价感。

主创为他设计了很多专业相关的台词,但他的演技功底还需磨练,念词像是在炫技,活脱脱把悬疑罪案,演成了偶像剧。

法医,原本应该是严肃冷静,头脑清晰,话少缜密,且注重细节的设定,高亚楠就是法医模板;但费启鸣,演出了严重的割裂感,与整部剧的气质格格不入,是选角的一大败笔。

除此之外,杀手娃娃脸虽然换成了吴晓亮,但吴晓亮演狠人是一绝,目前看来没有什么大问题。

神秘的韩彬,酒吧老板刘音,基本上维持着《白夜追凶》的水准。

总体来说,目前到第五集,在演员层面,《白夜破晓》大多都不及前作,让人唏嘘。

其实,《白夜追凶》系列其内核是十分严肃的。

主线涉及灭门惨案,支线的案件都是涉及死亡的要案大案,并且,案子里还牵出诸如卧底林嘉茵、死亡警察伍玲玲,以及警方内部的黑警等严肃命题。

《白夜追凶》的拍摄手法,多用冷色调,肃杀配乐,深沉氛围,基本贴合全剧的主题。

但到了《白夜破晓》,剧集在整体气质和节奏上,发生了360度转变。

一方面,是故事节奏明显放缓,只涉及三人的案件,愣是拍了四集。

中间穿插着大量冗余无用的互动,旁白和信息,很多无效的剧情,诸如费启鸣对专业知识的解读等,让人觉得乏味,失去了观剧欲望。

另一方面,《白夜破晓》竟玩儿起了打破次元壁这一套。

当关宏宇和周巡的对话中出现“在电视剧里活不过三集”,“没看过《白夜追凶》”这种抖机灵的台词时,剧的氛围被严重破坏,感觉跟过家家似的,搞不懂导演想要表达什么。

除了案件中的逻辑漏洞,剧情中也有很多bug,短短五集,能找出一箩筐。

就拿这五集里,最剑拔弩张的一幕来说,娃娃脸杀手到酒吧准备杀掉刘音,此时韩彬及时赶到,杀手就此退去。

事后,韩斌专门手绘了一幅凶手的画像递给关宏峰,并叮嘱他小心。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年代,处处都有监控,就没个监控能拍清人脸吗,非要用手绘这种失真的记录方式来表达韩彬模拟画像的能力,大可不必吧。

最让人不解的,是剧集的播出方式,播出前后的歌曲,中间的提要,插播的广告……40分钟的剧,有效剧情一半不到,严重消耗着观众的热情。

既然在商业和质量之间,无法做到平衡,那《白夜破晓》完全可以再酝酿,而不是拿出这么一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半成品。

跟《白夜追凶》相比,神剧或许就此落幕,《白夜破晓》只不过是一部制作平庸,水准平均的网剧,罢了。

来源:电影烂番茄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