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老被拒?专家支招:标书要讲好故事!

360影视 2024-12-26 17:53 2

摘要:他解释,高评分的电影剧情扣人、故事性强、节奏带感,相关叙述经验完全能用到国自然撰写中。“写作紧凑,逻辑清晰,用词专业科学,得让评审专家一眼就看懂,而且愿意往下看、看得停不下来。”

转自:医学界

“国自然(标书)写得好不好,和拍电影是一样的。”南京鼓楼医院药学部科主任助理、副主任药师严思敏打了个比方。

他解释,高评分的电影剧情扣人、故事性强、节奏带感,相关叙述经验完全能用到国自然撰写中。“写作紧凑,逻辑清晰,用词专业科学,得让评审专家一眼就看懂,而且愿意往下看、看得停不下来。”

日前,严思敏出席“耀动神州-药学科研百千万工程”活动。他结合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分享自己在参与项目评审、指导学生、兄弟单位修改标书等过程中,不断积累的撰写经验。他鼓励大家要写出特色、提高命中率。

熟读政策,更易中标

严思敏在分享时,先给大家打了一剂强心针,“近年,青年基金项目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这释放出一个信号,国家更愿意资助或向这部分项目倾斜。”

这从资助经费等可见一斑。2023年,不论是面上、青年还是地区,资助总金额相对来说逐年增多。但其中仅青年项目的资助经费及占比,在近年来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

严思敏认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青年学者应该深入学习、了解国自然相关政策。这对于工作延续,以及后期评审、同行专家分配,都至关重要。

他解释,关注政策导向有助于大家填代码,主动选择那些年度国自然项目指南明确提出的资助倾向。前两年,项目指南有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C05)一条,就明确了“将对科学问题属性为‘鼓励探索,突出原创’的项目,在经费资助额度上给予适当倾斜”。

另外,关注政策者会发现,近年国自然不断完善、改革。比较突出的变化之一,就是简化科学问题属性。

2024国自然申请改革举措将本来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简化为两大类,即“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

其中,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的选题要源于科研人员好奇心或创新性学术灵感,且不以满足现阶段应用需求为目的的原创性、前沿性的基础研究。它可能是天马行空的,无限、没有边界的,但得具有逻辑性、合理性。

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则一定是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或国家需求为牵引的基础研究。其目的性非常明确。

类别不同,评审专家关注的重点就会不一样。

以目标导向类研究为例,大家的关注点会放在展示预期成果、转化等方面。“近几年,高校或医院更加注重科研成果落地、科研专利转化。这就代表了应用性和应用展示。临床人员撰写标书,若仅写发病机制是不够的。”严思敏说。

再比如,自由探索类研究更多强调在领域内的潜在贡献。写作内涵要着重编写研究的特色,强调创新、能填补哪些理论空白。简而言之,就是要说自己做了哪些别人没有做过,甚至都没人尝试过的工作。相比之下,对于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只要有合乎逻辑的解释即可。

了解分类后,我们撰写标书,就应更精准地匹配“小同行”。一方面,科学问题属性将是今后“智能辅助指派”工作的重要依据。

另一方面,某些重要类型项目在会评阶段分组过程中,也可能引入科学问题属性作为分类依据。

最后,“现在我们可能是申请者,未来有一天我们的研究足够好、经验足够丰富,也可能成为专家库成员。”严思敏说,现在信息填写得越准确,日后作为专家、就更可能被精准匹配进入相关科学领域的专家库。

好的标书,是讲一个好故事

说完熟读政策的重要性,严思敏重点解读标书的写作技巧。

他利用一份文献,为大家展示专家评审一份标书所需要的时间。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大部分函评专家(76.5%)能评议的面上项目数量在5-20份。同时,绝大部分面上项目所需要的评审时间在1小时以上(90.7%)。

“这要求我们深度钻研国自然的书写、表达,要讲好故事。”严思敏说。

严思敏指出,撰写国自然,尤其要把控两点:大方向和大步骤。直白说,就是以符合指南前期工作为基础的构思,先想清楚“我要做什么”“是不是符合指南”。然后,以逻辑清晰、语言精简、表达专业为基础去写作。

基于此,我们在动笔前,得想明白一组问题:为什么做这个?想解决什么关键问题?既往文献是否已经解决,怎么解决?为什么是我来解决?

这一思考过程也是明确科学问题属性的过程,是决定我们能不能好好撰写国自然的前提。

严思敏举了个例子:“一个基于某通路探究调节肠道微生态改善胰岛素细胞炎症的机制研究”。其摘要显示,肠道菌群紊乱导致细菌内毒素(LPS)增多,是诱导胰岛炎症损伤、β细胞凋亡,促进2型糖尿病进展的重要因素。菌群代谢物短链脂肪酸可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GPR43干预LPS炎症进程,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看到这里,大家是否在想,这是不是要讲LPS与短链脂肪酸在胰岛素抵抗、阻止糖尿病进展方面的作用?

但摘要接下来的内容是:YZ-2是本课题组从**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均一分子量多糖……本研究拟探究YZ-2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大家是否觉得这和前面讲LPS好像没有太多关系?”严思敏解释,这就属于逻辑不清晰、表达不明确,写作没有重点。

而另一个正面实例的摘要显示:“炎症和氧化应激是粥样硬化早期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过程中重要一环,NOX2 N ADPH氧化酶的p47phox亚基则是这一环节中的关键因子。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一种可与p47phox紧密结合的miRNA:mir-19-3p……本研究拟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mir-19-3p对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过程的影响,并以p47phox亚基为桥梁阐述mir-19-3p的可能作用机制,为粥样硬化早期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靶标。”

严思敏认为,这段内容非常聚焦。专家看完,基本就能形成概念,知道研究要做什么。“专家们未必会从头到尾细看标书,所以逻辑清晰很重要。段落之间、语句之间,都要做到这一点。”

分析2023年集中接收项目的不予受理原因后,严思敏发现主要都是标准性、规范性问题,“这里有一些低级错误。”

主要分为10点:

1.未按要求提供证明材料、推荐信、导师同意函、伦理委员会证明等;

2.不属于项目指南资助范畴;

3.申请代码或研究领域选择错误;

4.申请数缺项;

5.申请人不具备该类项目的申请资格;

6.申请人或主要参与者申请超项;

7.其他可认定的不予受理情形;

8.研究期限填写错误;

9.申请人正在承担或申请社科基金项目(限管理科学部)

10.高级职称的申请人或主要参与者承担或申请多个项目单位不一致,未标注说明。

于是,严思敏将国自然正文分成三部分,逐一讲解。

第一部分包括题目、摘要、科学问题属性、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第二部分是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第三部分是经费预算。

题目:要明确核心的科学问题,是评审专家的第一印象,要恰当、简明地表达核心内容和逻辑组合。题目不宜过长,不宜出现太多的关键词,可以用本专业的精炼术语描述项目名称。能写出新意是加分项。

擅长领域不要一年一换,切忌“大题小做”“大题大做”。我们要“小题精做”,讲清楚1-2个核心问题即可。

摘要:简述三块内容,即项目的科学意义,研究内容及拟采用方法,预期结果。

大家要写得精炼但不能平淡,要引起评委的兴趣。措辞不能摸棱两可,要旗帜鲜明、语气坚定、相信自己。要在有限的字数内,明确告诉专家,我的基础是什么、未来想做什么。

“建议大家更多地参考、模仿已中标书的摘要。按照他们的格式去写。结构是一样的,模仿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写了。”严思敏说。

关键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审参评专家是谁。

比如关键词以胸痛、心梗、LDL为主,那3名评审专家中可能有2人来自临床,1人是基础;若关键词是心梗、LDL、基因调控,那可能2人来自基础。

立项依据:这是标书的核心内容,评审重点审阅部分、决定是否资助的关键。

基础研究要着重结合国际科学发展趋势,论述项目科学意义。对于应用性基础研究,要着重结合学科前沿,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科技问题,阐述相应前景。

立项依据要分段写,一段说明一个问题,段落之间要逻辑清晰,讲国外内研究现状与自己的工作基础有机结合,形成假说、体现创新性。

严思敏提醒,立项依据往往涉及国内外现状分析。“这不是简单的综述,不要特意不写,也不要夸大,重点要放在未解决的问题上。要阐述研究选题来源的大历史,引用文献能体现进展,着重讲前人研究的不足或问题在哪里,由此引出创新性,以升华科学意义结尾。”

此外,阐述要客观,用词恰当,既不抬高,也不贬低。一定要穿插自己重要的前期研究成果,“这个很重要!一定要体现‘我’的创新性。”严思敏说。

研究内容:为目标服务,说明为完成目标去做什么,撰写的每一条都要落实一个科学问题。

研究目标:有限、不能多、一定要精简,要围绕关键问题、力求创新。这个创新可以是学术上的创新,是在工作基础上的发现、进步,也可以是提出或完善新理论。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指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关键点、瓶颈问题,能透视出课题顺利完成的前景。就青年项目申请看,问题要突出,不能太难但要有一定难度。

研究方案:通常存在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等问题。前者是指实验方案只有方法名称而无具体步骤。后者是大量罗列一些常规实验方法。

撰写时,能以时间顺序、研究内容等为逻辑,大小标题要逻辑清晰,详细写清楚每个步骤。

可行性分析:它得理论可行,既说明研究技术思路“为什么可行”;也得技术可行,最好有自己团队的文献,支持关键技术;另外还得实验材料可获得,要分析项目组成员搭配能力。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