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人工智能行业如火如荼,一些别有用心者趁机浑水摸鱼,推出这样那样的人工智能培训班,有的还许诺“推荐就业”。但从现实反馈来看,很多学员缴纳动辄上万的培训费后,真本事没学到,“包就业”更落了空。
北京日报客户端
如今,人工智能行业如火如荼,一些别有用心者趁机浑水摸鱼,推出这样那样的人工智能培训班,有的还许诺“推荐就业”。但从现实反馈来看,很多学员缴纳动辄上万的培训费后,真本事没学到,“包就业”更落了空。
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科技风口,中国相关产业也在飞速发展,相应人才缺口不小。更高的薪资待遇、更好的发展前景、更大的市场容量,吸引了大量求职者。为了追上这个崭新的行业,其中大多数人都需要补充相关知识和技能。
培训是必要的,但问题是,目前市场上相当多打着“人工智能”旗号的培训机构只是“挂羊头卖狗肉”。讲师是速成的,课程是纸面的,题库是拼凑的……除了低劣的教学质量,“不满意退费”“不就业退费”等承诺背后,是机构精心设置的各种劳务陷阱、合同纠纷,意图以此抬高学员的维权成本,逃脱退款责任。看似人工智能培训繁花似锦,实则暗礁密布,大量学员成为被收割的“韭菜”。
这些年,从云计算、大数据,到区块链、元宇宙,每有一个新的科技概念成为爆点,相关职业培训就会火爆异常。客观上说,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是一种常态,这么多人想求学新知也证明了社会的活力。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新生事物意味着相关法律规范与认证体系处于空白状态,很容易沦为骗局的温床。结果,一轮又一轮科技概念更迭,一波又一波跟风者在交“智商税”,以至于有人调侃,“新概念的第一桶金是卖课”。
如何终结这类职业培训乱象?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与执行是必要的,但其毕竟有滞后性,更重要的是提升公众的网络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科技行业发展至今,任何一点新进步都是专业人士长期耕耘的结果,想通过短期培训“速成”为专业人士是不现实的。有心入行或转行的人,不要被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上的虚假培训宣传迷了双眼,先要冷静下来,至少去“自学”一下整个行业历史脉络、发展过程、技术内涵。先思后行、谋定后动,才更可能踏上真正的赛道,而非栽进并不高明的陷阱。
来源:新重庆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