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360影视 2024-12-27 08:00 3

摘要:从2016年创刊开始,每逢岁末年终,北京晚报《科技周刊》始终坚持推出系列行业性年终盘点,从未间断。2021年,在互联网和平台经济寻求增长之时,我们适时推出了“淬炼”系列年终盘点,为优秀企业的坚守鼓掌打气;2022年,在众多科技企业着力攻坚技术封锁之际,我们及时

从2016年创刊开始,每逢岁末年终,北京晚报《科技周刊》始终坚持推出系列行业性年终盘点,从未间断。2021年,在互联网和平台经济寻求增长之时,我们适时推出了“淬炼”系列年终盘点,为优秀企业的坚守鼓掌打气;2022年,在众多科技企业着力攻坚技术封锁之际,我们及时推出了“硬实力”系列年终盘点,为来之不易的每一项突破摇旗呐喊;2023年,在复工复产号角吹响之后,我们再次推出“竞争力”系列年终盘点,为年内频频闪光的“遥遥领先”振臂高呼……

2024甲辰岁末,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之上,北京晚报《科技周刊》适时对行业性年终盘点进行了改版升级。在未来两个月的报道中,北京晚报《科技周刊》将联合大数据合作伙伴,通过系列报道,逐步推出“2024科技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这一报告以2024年全年为基期,以华为、腾讯、抖音集团、北京移动、北京联通、拼多多、小米、京东、百度、蚂蚁集团、阿里云、金山、联想、天云数据、主线科技等15家科技企业为研究样本,聚焦“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社会责任”三大维度,通过统计和分析网站、报刊、微博、微信、App、论坛、贴吧、博客、长视频、短视频、问答等11个监测渠道上的综合数据,以报告的形式与读者分享2024年科技企业用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故事。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因此,本期报道我们将以“科技创新”维度为线索,以拼多多、天云数据为样本,聚焦2024年那些以科技创新开辟出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科技企业,讲述它们如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以高水平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的探索。

积极参与前端农业科技创新

拼多多推动农业科研转化新质供给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其中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在这方面,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以政府、企业、学校、研发机构等多方相互合作的模式,为助力农业科研转化为新质供给打了个样。

12月23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与农业农村中心推出的《“智领农业 慧未来”——农业科创荣耀时刻》特别节目中,8项取得重大突破的农业科创成果亮相。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代言人”轮番登场,从自主育种到性状改良,从种植技术的革新到盐碱地的华丽转身,从减少食物浪费到农-研-商一体化的无缝对接,再到农科全球一体化的壮阔征程,展示了中国农业科技近年来在多个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其间,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与拼多多共同推出的“科技小院强农兴农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以及拼多多支持的“全球农创客大赛”备受关注。前者旨在培养农业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后者则探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供给,给年轻人的农业创新提供世界级舞台。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拼多多一手抓精准匹配,一手抓惠民助商,推动数字农业变革。今年9月,平台宣布投入100亿资源包,优选具备产品、技术创新能力的新质商家、新质品牌,进行产品、营销、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链路扶持。

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表示:“农学是最接地气的学问。随着平台在农业领域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农业生产只有出品质、增效益,乡村才能振兴,农民方能致富。这也是平台积极参与前端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支持高素质农业人才培养的原因,通过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科学布局数字基础设施

天云探索智算中心“解题”新思路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与人工智能革命的交会点上,算力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移”。作为智慧时代最主要的计算力生产中心,以融合架构计算系统为平台,以数据为资源,以强大算力驱动AI模型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源源不断产生各种智慧计算服务,并通过网络以云服务形式向组织及个人进行供应,已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

2024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数据局综合司印发《数字经济2024年工作要点》,提出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深入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建设,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全面发展数据基础设施。

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视为AI时代如同水和电一般存在的智算中心发展速度加快了起来。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建成和在建的智算中心超过250个,甚至有媒体报道称,仅今年前七个月,国内就涌现出了140个新的智算中心中标项目……

与此同时,另一组数据同样值得我们关注:IDC(数据公司)指出,以企业为主要用户的通用算力中心利用率,目前仅为10%~15%。这就意味着,不少智算中心并没有发挥出应该有的效率和价值,成为AI热潮中的新课题之一。

为此,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天云数据给出了新的解题思路:要想解除制约智算中心发展的困局,打开面向更广泛的客群的AI市场,乃至让没有AI能力的客户使用算力,必须补链强链,完善从裸金属到大模型的后训练市场;同时,智算中心也要定义自己的标准,实现AI模型后训练市场;此外,掌握合成数据价值,因为合成数据是算力出口的最大数据语料,是数字经济时代关键生产要素乃至是最具战略意义的“资产”。

研究机构Epoch估计,机器学习可能会在2026年前耗尽所有“高质量语言数据”。天云数据CEO雷涛也认为,“未来AI所有的数据资源在今天的世界里并不存在”。在天云数据看来,算力直到现在仍然被看作是制约国内AI发展的主要因素。既然如此,整个产业就应该尽快推动算力基础设施从传统IDC(互联网数据公司)向智能算力中心演进,实现从单一供给到多元异构协同的质的飞跃。文/北京晚报《科技周刊》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