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越来越低,受病毒感染、细菌侵袭、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腹泻呈现高发病率、高流行率的趋势。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越来越低,受病毒感染、细菌侵袭、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腹泻呈现高发病率、高流行率的趋势。
腹泻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习惯 (>3次/d),粪质稀薄,含水量增加(>85%),大便可伴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腹泻常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头晕、呕吐、腹痛。引起腹泻的原因也较多。根据腹泻的病理生理类型不同可将腹泻分为4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渗透性腹泻和动力性腹泻。
定义:是指因肠黏膜受到刺激而致水、电解质分泌过多或吸收受到抑制所引起的腹泻。
特点:肠黏膜组织结构正常;肠液与血浆渗透压相同;粪质呈水样,量大,无脓血;禁食后腹泻不减轻;粪便量>1L/d。
常见病因:细菌肠毒素(产毒性大肠杆菌)感染, 内源性促分泌物过度分泌(如血管活性肠肽),服用非渗透性泻药等。
定义:又称为炎症性腹泻,是肠黏膜的完整性因炎症、溃疡等病变而损伤,造成大量液体渗出引起的腹泻,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特点:粪便常含有渗出液和血液,结肠炎症,多有肉眼黏液脓血便;大便检查可见多红细胞和白细胞;常伴有腹部或全身炎症或感染症状;腹泻和全身情况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肠道的受损度;粪便量少,不超过0.8L/d。
常见病因:炎症性肠病、缺血性肠病、放射性肠炎、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显微镜下结肠炎等。感染因素可见于志贺菌、侵袭性大肠杆菌感染等。
定义: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肠疾病,是由于肠腔内含有大量不被吸收的溶质,肠腔内有效渗透压过高,阻碍肠壁对水和电解质的吸收所致。
特点:禁食后腹泻停止;肠腔内的渗透压超过血浆渗透压;大便中含有大量未完全消化或分解的食物成分;粪中电解质含量不高;粪便渗透压差扩大。
常见病因:服用药物(泻药)、小肠对糖类吸收不良(如乳糖不耐受症)、细菌感染等。
定义:动力性腹泻是指由于肠蠕动过快,肠内容物在肠内停留时间缩短,没有充分吸收所导致的腹泻。
特点:粪便性状多为水样或稀烂,无黏液及脓血等渗出物;腹泻大多伴有腹痛或肠鸣音亢进,排便后症状缓解,
常见病因:肠易激综合征(IBS)、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类癌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及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术后倾倒综合征等。腹腔或盆腔的炎症也可反射性引起肠蠕动加快导致腹泻。
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腹泻造成的最严重威胁是脱水,严重脱水危及生命安全;
②腹泻可引起贫血;
③腹泻可降低身体的抵抗力;
④腹泻可导致维生素缺乏;
⑤腹泻能引起营养不良。
预防腹泻的主要措施有:
①获得安全饮水;
②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③前6个月纯母乳喂养婴儿;
④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食品卫生;
⑤加强有关感染如何传播的健康教育;
⑥使用经过改良的卫生设施(如卫生间)。
避免食用诱发或加重腹泻症状的食物,尤其是不耐受的食物。应该以含盐的淀粉类熟食为主。
减少烟酒摄入、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的正常菌群,减少致病性菌群的过度生长。益生菌的活菌制剂,应尽可能避免与抗菌药物同时使用。
分类代表药物作用机制解痉止痛类药曲美布汀匹维溴铵可调节胃肠道的动力,而且可减少胃肠道的分泌功能肠黏膜保护剂、收敛剂和吸附剂蒙脱石、果胶、活性炭、碱式碳酸铋药物表面吸附作用吸附肠道中水、气、细菌、病毒、毒物;通过凝固蛋白形成保护层而使肠道免受有害因子的刺激,减少分泌;形成肠道保护膜的作用,使之不受刺激缓解腹泻阿片及其衍生物制剂盐酸洛哌丁胺、地芬诺酯抑制肠胃蠕动和收缩的作用抗菌药物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会阻碍消化道内致病细菌的DNA旋转酶的作用,阻碍细菌DNA复制,抑制细菌繁殖抗寄生虫药甲硝唑替硝唑可能抑制细菌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从而干扰细菌的生长、繁殖,最终导致细菌死亡;抑制阿米巴原虫氧化还原反应,使原虫氮链发生断裂抗病毒药物硝唑尼特通过抑制流感病毒在细胞内的HA蛋白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并影响HA蛋白末端糖基化过程,从而达到抑制流感病毒复制的作用止泻药物治疗仅为对症处理,腹泻严重者还应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注意止泻药对其他合并用药的影响。
审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药学部 李健萍
来源:PSM药盾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