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用药技术

360影视 2024-12-27 18:00 3

摘要:形态特征温室白粉虱成虫体长约 1 毫米左右,淡黄色,翅面覆盖白色蜡粉。翅脉简单,沿翅外缘有一排小颗粒。卵呈长椭圆形,约 0.2 毫米,初产时为淡黄色,后逐渐变为黑褐色。若虫共三龄,一龄若虫有足能爬行,二、三龄若虫足和触角退化,固定在叶背取食。

形态特征

温室白粉虱成虫体长约 1 毫米左右,淡黄色,翅面覆盖白色蜡粉。翅脉简单,沿翅外缘有一排小颗粒。

卵呈长椭圆形,约 0.2 毫米,初产时为淡黄色,后逐渐变为黑褐色。

若虫共三龄,一龄若虫有足能爬行,二、三龄若虫足和触角退化,固定在叶背取食。

生活习性

温室白粉虱繁殖能力极强,一年可发生多代。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约 20 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

成虫具有趋嫩性,喜欢在植物的幼嫩部位产卵和取食。它们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可利用这一特性进行诱捕。

该害虫在温室环境中可终年繁殖,无明显越冬现象。

发生条件

温度:温室白粉虱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为 20℃ - 28℃。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其生长发育会受到抑制,但在温室条件下,温度相对较为稳定,有利于其繁殖。

湿度:相对湿度在 60% - 80% 时,白粉虱生长良好。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其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寄主植物:白粉虱寄主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蔬菜、花卉、果树等多种植物。在温室中,常见的寄主有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花卉等。

二、温室白粉虱的危害

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导致叶片褪绿、变黄、萎蔫,严重时全株枯死。

分泌大量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诱发煤污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

间接危害

传播病毒病。白粉虱在取食过程中可携带多种植物病毒,在不同植株间传播,加重病毒病的发生和危害。

三、防治用药技术生物防治

释放天敌:如丽蚜小蜂、草蛉、瓢虫等。丽蚜小蜂是白粉虱的有效天敌,可将其寄生在白粉虱的若虫和蛹体内,使其死亡。在白粉虱发生初期,每株释放 5 - 10 头丽蚜小蜂,每隔 7 - 10 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 3 - 4 次,可有效控制白粉虱的数量。

利用生物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等。这些生物农药对环境友好,对白粉虱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使用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稀释和喷雾,一般每隔 7 - 10 天喷一次,连续喷 2 - 3 次。

化学防治

喷雾法:在白粉虱发生初期,可使用上述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将药剂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稀释,均匀喷洒在植物叶片的正反面,重点喷洒在幼嫩部位和叶背。一般每隔 7 - 10 天喷一次,连续喷 2 - 3 次。

熏蒸法:对于温室等封闭环境,可以使用烟熏剂进行熏蒸防治。如敌敌畏烟剂、异丙威烟剂等。在傍晚密闭温室,将烟熏剂均匀放置在温室内,点燃后迅速离开,熏蒸一整夜。第二天早晨通风换气,可有效杀死白粉虱。

灌根法:对于一些根系吸收能力较强的植物,可以采用灌根的方法进行防治。将药剂稀释后浇灌在植物根部周围的土壤中,药剂被根系吸收后传导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对白粉虱起到防治作用。

药剂选择: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常用的药剂有噻虫嗪、噻虫高氯氟、吡虫啉、啶虫脒、螺虫乙酯等。

施药方法:

物理防治

黄板诱杀:利用白粉虱对黄色的强烈趋性,在温室内悬挂黄色粘虫板进行诱杀。将黄板悬挂在植株上方 10 - 15 厘米处,每亩悬挂 30 - 40 块。定期更换黄板,以保持其黏性。

防虫网隔离:在温室通风口和门窗处安装防虫网,防止白粉虱进入温室。防虫网的孔径一般为 40 - 60 目。

22%噻虫高氯氟茶小绿叶蝉白粉虱农药杀虫金正征途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45领券减2淘宝购买

来源:萱萱是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