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就跟大熊猫似的,你看它现在憨态可掬,懒洋洋的躺在那儿,安安静静抱着竹子吃。可是在远古,始熊猫可不是吃素的,那可是食铁兽,妥妥的顶级杀手。
太极拳是拳,它不是体操、不是健美操、更不是广场舞,它是武术的一种。
虽然目前太极拳以养生为主,但是它的初始样子是武术,而且是一种实战性很强的武术。
这就跟大熊猫似的,你看它现在憨态可掬,懒洋洋的躺在那儿,安安静静抱着竹子吃。可是在远古,始熊猫可不是吃素的,那可是食铁兽,妥妥的顶级杀手。
追溯最早的太极拳传说,应该是民国武侠小说作家宫白羽的《偷拳》,说的是杨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露禅,到陈家沟学习太极拳、曲折而艰苦的故事。
当然那是故事,有很多演绎的成分。
事实上,杨露禅当年从陈家沟学得太极拳(当时称之为绵拳)以后,为了验证自己的能力。便带着一杆小花枪,一个小包裹,遍游华北各个省市,到处寻访武功高强之人,与人比武切磋。
虽然杨露禅武艺高强、百战百胜,但是历经比武无数,从没伤过一人。一时,杨露蝉名声鹊起,人送外号“杨无敌”。
杨露禅有仨儿子,老大杨凤侯、老二杨班侯、老三杨健侯。
杨凤侯骨骼清奇,悟性非凡,是三个儿子中,资质最好的。而且自幼喜好武艺,跟随父亲习武练拳,不用督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孜孜不断,苦练不止。年少便悟出了太极的真谛,一时享有盛名,可谓年少得志,深得杨露蝉的喜爱。
只可惜,杨凤侯也没有逃脱“年少得志大不幸”的魔咒。杨露蝉当时只注重杨凤侯的武艺,却疏于引导,杨凤侯一时飘了,结交异类,沾染鸦片,早早就离世了。
大号废了,好在还有俩儿子,杨露蝉也是痛定思痛,对二儿子三儿子,严加管教,不敢有半点松懈。
对儿子们的练功,要求更加严苛,每日练功长达十几个小时。而且内容繁多,不仅要练枯燥痛苦的基本功,还要练习十八般兵器。除了“外练筋骨皮”,还要“内练一口气”。
杨露蝉时时监督,日日催促,哥俩儿若稍有懈怠,便会得到一顿皮鞭伺候。
别的小孩扑蝴蝶,捉蜻蜓。他俩只能扎马步,竖蜻蜓。别的小孩放风筝、摸小鱼。他俩只能举石锁、磨太极。没有童趣的童年,哥俩是苦不堪言。
老二杨班侯性情刚烈,很有反抗精神。心说:我这哪是在练功啊,我这是在服刑啊,那些重刑犯劳动改造也不过如此,我快逃了吧。
有了杨凤侯的前车之鉴,杨家大院看守很严,杨班侯哪能逃的了。
被父亲捉回来是一通皮鞭伺候,还得接茬练。
那个老三杨建侯,性情温和,不似他哥哥,他可不敢逃,只能逆来顺受。
可是他也有受不了的时候,心想:这苦日子何时是个头啊。算了吧,死了吧。
找根麻绳往房梁一挂,脖子往绳套一伸,拜拜了吧。
到处都有下人监督盯梢,哪那么容易死,被发现了,救了过来,免不了一顿皮鞭按摩,收走所有绳子,接茬练。
这天,杨健侯又想寻死了,没绳了,只能用裤腰带。
裤腰带往房梁一挂,挽好扣,两手抓着腰带,准备把脑袋套进去。哗啦,裤子掉了。
杨健侯一想,我不能这么死了,要是就这么死了,那这不成了“光腚上吊,死不要脸了”吗。
哎,算了吧,忍了吧,继续练吧。
为啥杨露蝉、杨凤侯能吃的了苦,班侯健侯这哥俩就觉得苦不堪言呢?这就是喜好的问题。
因为杨露蝉、杨凤侯是真心喜欢武术,想以此成名立万,是主动去练。再加上两人悟性高,学的快,见效快,所以并不觉得练功的苦。
而班侯、健侯,悟性不及父兄,而且可能更喜欢提笼架鸟,可能更喜欢吟诗作赋,可能更喜欢游山玩水,未必真心喜欢武术,只是生长在这种家庭里,不得不学,所以就没有动力只有抵触。
严师出高徒,杨班侯虽不及大哥聪慧,但也是出类拔萃。
杨班侯最善使枪,他臂力过人,一杆大枪舞的出神入化。
关于杨班侯大枪的传说有很多,最有名的一次就是,乡里失火,延及草垛,这草垛都是芦杆,一捆二百来斤。这天干物燥之时,干柴烈火,芦杆燃起,那真是风借火势,火助风威,没人敢到近前,乡亲们眼睁睁地眼看这如山的草垛就要化为灰烬了。
突然,杨班侯擎着一杆大枪奔了过来。只见他用枪插入一捆燃着的芦苇,两膀一较力,“噌”就将草捆挑起,然后投入旁边的水塘中。三下五除二就把燃着的草捆都熄灭了。
杨班侯
我说的轻松,杨班侯做的轻松。但是,大家脑补一下当时的场景,就不觉得轻松了。
且不说那烈焰熊熊的现场,大家都看过舞花枪的吧,枪不露把,所谓:前手如管,后手如锁,都是握枪杆的后端。
我们都学过物理,知道杠杆的力距和力的关系。
枪头处若有二百斤的力,那挑起草捆至少得有千斤的力。
这足见杨班侯惊人的臂力和核心力量。
高宠是《岳飞传》第一猛将,武力值能排名第一,就是因为挑滑车,这是实打实的能力。
其实挑芦苇捆,还不算杨班侯最厉害的。有一次,杨班侯和徒弟在院子里演习武艺。徒弟央求他表演一下拿手绝技。
杨班侯心想,我表演啥呢?都知道我臂力过人,枪法出众。可是整天抖大枪,挑沙包,大家也都看腻了,我自己也觉得无聊。
就像我们天天在网上看那些空掌拍砖的,寸拳断砖的,肉捶碎鹅卵石的,脑袋开铁条的。翻来覆去就是这点东西,没有新花样,大伙也都看腻了。这种视频我一刷到,马上滑过去,不会停留一秒钟,看都懒得看。
杨班侯也是这么想的:这些我都玩腻了,估计大家也都看腻了,我玩点啥花样呢。
他扭头一瞅,看房屋的窗户纸上正叮着一只苍蝇。杨班侯抬手一指窗户,说:你们看那只苍蝇。
大家都把目光聚集在窗户纸上的那只苍蝇上。眼神不济的还向前走了几步,眯着眼寻找窗户上的苍蝇。
只见,杨班侯绰起一杆太极大枪,一个托枪式,然后突然松左手,上右步,右手持枪把,向前猛刺,如刺剑一般,定住不动。杨班侯单手擎住一丈二长的大枪竟然纹丝不动。
这个容易吗,大家可是试试,不用重物,你用一支铅笔试试,看看能不能纹丝不动,看看能不能一下子戳中目标。
当然,有人多写毛笔字的,练书法的,还真能悬笔纹丝不动。
弟子们赶紧跑到窗户前,只见枪尖正刺入苍蝇的后背,那苍蝇正在拼命地在窗户纸上拨拉着它的小腿。而窗户纸却完好无损。
杨班侯的大枪造诣已经远胜于其父杨露蝉。当年杨露蝉出道时只是一杆小花枪,这也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由于班侯、健侯童年少年学拳的痛苦经历,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痛,造成了他们性格有了一些怪异。
杨班侯性格暴虐,出手狠辣,教拳时常常打伤徒弟,有一次竟然失手打死一名徒弟。又加之他心胸狭窄,觉得自己好不容易学来的功夫,不能教给外人,惜艺不肯传授真功夫。所以徒弟大都离他而去,留下的也无甚收益。可惜他的真功夫由此断绝。
而杨健侯鉴于年少时习武悲苦的经历,不忍心再让自己的儿子重蹈覆辙,再遭一遍罪。所以对儿子过于宽容,孩子想学就学,不想学也不威逼。所以到了第三代杨少侯、杨澄甫,基础功夫基本消亡,拳术精要也是百不得一。杨澄甫以后,杨家人再没有出过人才。
有人说,自从有了摄影机,太极的真功夫就失传了,以此嘲讽太极拳沽名钓誉、言过其实。
这是不对的,我们现在见到的太极已经不是当年的太极。
记得1991年我第一次听说红富士苹果,一颗精品果要一百块钱一个。1991年的一百块,等于现在多少钱,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算算。
我没吃过这么金贵的苹果,倒是吃过便宜点的,真的很好吃。
如今超市的红富士苹果卖七八块钱一斤,还不如花牛好吃。
现在的红富士苹果,已不是当年的红富士苹果了。早就退化了。
同样,小时候很爱生吃西红柿,可现在的西红柿徒有外表,已失本味,炒食不加番茄沙司没法吃,生吃则味同嚼蜡。我现在基本不买西红柿,买,也是拿来做盘饰用。
与“富不过三代”颇有相似之处。现在的杨式太极拳早已不是杨露蝉、杨班侯那时的太极拳了,杨澄甫之后,杨式太极拳就放弃了实战功能,改走向养生道路了。
这也难怪,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打打杀杀。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才,更何况时代不同了,武术的实战功能根本没啥用。
我记得叶问的儿子叶准38岁才开始学拳,他说他对咏春拳一点兴趣也没有,到现在也没有兴趣,之所以学,只是为了赚钱。因为他看到他父亲的学生都在教咏春拳,都赚了不少钱,所以他才学咏春,只是为了赚钱。
我知道的一位螳螂拳民间高手,功夫很高,拳术很精。可能是老来得子,舍不得让儿子吃苦,也可能是人生的经历,让他觉得武术没啥用处,所以他的儿子也没怎么正儿八经练功,只练的一些套路。
跟他的儿子交流过,虽然他说当年怎么刻苦练功,冬天泼水成冰,在冰上打拳以增强下盘功力。在树林里穿梭,以增强身体灵敏。
但是,我看他的拳架稀松平常,下盘不甚牢固,行拳连贯性差,速度力量欠缺,身型慵懒笨拙,实在不像习武之人。连他爹功夫的十分之一都没有。
我说这些,是为了说明,在过去,不管何种武术,练功都是很辛苦的,要想出功夫,就得能吃苦。不可能像武侠小说那样,得本秘籍,学个绝招,吃个天山雪莲,然后不用吃一点苦,武功短时期就一下子登峰造极了。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需求,慢慢将武术的攻击性减弱了,削弱了。这是真的。
增强其的健身性能、观赏性能和养生性能。这也是事实。
特别是太极拳,它的养生被过度夸大、放大,这也是为什么太极拳是传播最广的武术的主要原因。
但是不管它现在怎么变,都不能改变它曾经叱咤风云的辉煌过往。太极拳是武术的一个拳种,不是健身操广场舞。
所以,练太极拳,还应该有武术的基本功训练。不能跟广播体操、广场舞那样,在公园随便找个人跟在后面,依葫芦画瓢,比划学习就行了,还是要有正规的老师。
这个太极拳的演变过程,就跟大熊猫似的。你看大熊猫,胖胖的、憨憨的,憨态可掬、人畜无害,可爱至极。
但是大熊猫,你别看它就爱吃竹子,它实际上是食肉目动物,
你看看它那尖利的犬齿,跟食草动物的牙齿,根本不一样。跟有着大门牙的啮齿类动物也不一样。
它的牙齿就是食肉动物的。
大熊猫的始祖在远古,可是叫做食铁兽,是蚩尤的坐骑。
既然叫食铁兽,自是凶悍之极,在其生存地是顶级杀手。
但是随着冰河世纪的来临,气温下降,生活在北方的、更大体型的食肉动物被迫南迁。
北边来的动物个儿头都大,你看现在熊家族里的北极熊就比棕熊大,棕熊又比黑熊大,黑熊又比熊猫大。生活在极寒地带的东北虎是虎中个头最大的。这都是遵循伯格曼法则。
当然也有例外,上海的姚明就比东北的潘长江高大。
在动物界,体重大就是优势,人类的体育项目,举重、摔跤,拳击、散打等,都要按体重分等级。
在绝对力量面前,任何技巧都是徒劳。
所以体型相对小的始熊猫,面对来自北方的大型猛兽,只能节节败退,它真是打不过。
大熊猫只能往后退,往山上退。
大型食草动物都生活在山下的平原上,各种鹿,各种羊,各种牛,它们成群结队的生活在平原的草原上。
而山上只有竹林,竹林里没有什么大型动物,只有山鸡、野兔、竹鼠。好不容易逮个竹鼠,两口就吃没了,就跟吃个肉丸子似的,还不够塞牙缝的。
找不到吃的,大熊猫饿的往那石头上一靠,来个葛优躺。
回想当年所向披靡,逐鹿平原,大嚼鹿腿的豪迈过往。心里惆怅无比,好久没啃骨头了,牙都痒痒了。随手捞起身边的一根竹子,就当大棒骨头磨磨牙吧。
“哇”,竟然这么清新。竹子的清香真好,忍不住又咬了一口,好清香啊。
这竹子不仅有大棒骨的感觉,还有独特的清香。难怪几万年后的两脚兽,还要把大米染成绿色,加上竹子的清香,美其名曰:竹香米。用竹筒做锅煮米饭,美其名曰:竹筒饭。过端午包的粽子用箬竹叶最好。
脚边冒出一棵笋,始熊猫用脚扒拉过来,拿起来咬了一口,“哇,太好吃了,甜甜的,还有肉的感觉”
难怪两脚兽有诗云: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要想不瘦又不俗,顿顿冬笋配腊肉。
始熊猫坐起来,看着四周的竹林,遍地的竹笋。心想:再也不要吃竹鼠了,一咬一肚子屎,一肚子尿了,臭烘烘的。再也不要吃山鸡了,一咬一嘴毛,吐也吐不出来。再也不要吃兔子了,这小子真不好逮,吃它那点肉根本补偿不了追捕它时消耗的能量。再说了,听说吃兔子会营养不良,我这拼命吃出来的圆圆的身材,可不能被兔子毁了。
从此,始熊猫开始吃素了。竹子、竹笋,遍地都是。再也不用费时巴力的去追兔子、挖竹鼠、扑山鸡了,再也不用面目狰狞茹毛饮血了。
随便往哪儿一坐就有美食,整天躺在美食堆里,无忧无虑的生活,再也不用管外面世上的纷争了。
生活安逸了,与世无争了,始熊猫也变得慈眉善目了,和善可亲。
吃素就心善了?那可不一定。
相由心生,若是有一颗恶毒之心,就是胎里素,那也是个坏种,面目也会透露着凶恶。
如果有一颗仁慈之心,就是酒肉穿肠过,也是尊活菩萨,必定慈眉善目。
随着世界不断的变迁,沧海变桑田。与始熊猫同时代的猛兽,早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具具化石。
而与世无争的始熊猫却生存了下来。并成为我们的国宝。
虽然大熊猫吃素了,性格和动作也变得温和、缓慢了,但是它的武力值仍然没有丝毫减弱。
曾经有报道,在野外,有几只豺狼围攻一只成年大熊猫。大熊猫坐在地上,以静制动。豺狼头领发起攻击,大熊猫一掌拍去,登时将狼首领的头盖骨拍碎。群狼随之做鸟兽散。
大熊猫
其实很多武术,就跟大熊猫时期的猛兽一样,都在历史的进程中慢慢消亡了。
青岛有一个拳种,叫做地功拳。我练过它的开门拳连五掌。其实八十年代前,青岛很多习武的人,都练过这套拳,就跟孙膑拳三十二手一样,都是必学的套路。
地功拳的开门拳叫做连五掌,我还见过八方、插锤、迎面击出、滑车等套路,这些套路都是上流儿的,就跟普通拳术差不多,没有多少地面动作,是基本功套路。
几年前我是看我们这儿有几个老头练的,他们现在都七十多岁了。我的拳都忘了,本来想跟他们找找拳,感觉他们练的也不好,就没学。
后来,教拳的那个人的师兄曾经埋冤过他,把老师教的东西都打走样了,还到处教拳。他们是传自崂山一脉的地功拳。
还有下流儿的套路,那都是在地上翻滚旋转,真正的地躺拳。
我没见过有练的,难度太大。
现在没看到有年轻人练地功拳,就是连五掌这种开门拳都没人练了。
那天在网上搜索“连五掌”,只找到一个旅居国外的拳师的连五掌视频,和几段东北螳螂拳习练者的视频(东北螳螂拳把连五掌当成螳螂拳的套路了),没有一个青岛人练的连五掌。
青岛地功拳名家,现代最有名的当属闫家山的闫红晓了。我曾经在公园认识一位王师傅,他没事练练太极,那天我俩聊天,他做了一个靠肘蹬扑,干净利索。我说你这不是一般的练家子。他说,闫红晓是他舅。
我羡慕的说:你怎么不练地功拳。
说出来就后悔了,六十多岁的人,根本练不了。
如果没人学,没人练,作为青岛本土的功夫,过不了几年就会成历史了。
能够适者生存的才是真正的强者,无疑,在动物界,大熊猫是这样的强者。在武术界,太极拳是这样的强者。
来源:斗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