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距离2024年结束还剩不到一周时,原本定档在12月31日的《小小的我》《误杀3》等在预售、点映阶段便备受关注的影片,纷纷宣布提档至12月27日或12月28日上映。
本报记者 张靖超 北京报道
距离2024年结束还剩不到一周时,原本定档在12月31日的《小小的我》《误杀3》等在预售、点映阶段便备受关注的影片,纷纷宣布提档至12月27日或12月28日上映。
值得注意的是,历年来的12月31日,单日全国总票房通常都在5亿元以上。放眼全年,只有春节档时的单日票房会稳定高于这一水平。因此,跨年档(12月31日)近年来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独立档期。
对于两部影片此番将首映日从12月31日向前提的原因,《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客观上,支撑跨年档的一个客观原因是元旦假期的时长,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12月31日上映的影片的后续票房产出。但往年大部分的元旦假期时长为3天,2025年元旦假期仅有1天,因此,提前到前一个周末上映也是片方增加票房增长时间窗口的选择。
不过,与春节档、国庆档等档期相比,跨年档有两大特点,一是自诞生之日起就和仪式感营销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从过往跨年档的热门影片在12月31日会呈现忽然的票房爆发,但这一天过后,又会迅速衰退。什么是仪式感营销?观众又为何会对此买单?为何跨年档容易出现票房的爆发与闪崩?记者对此采访了多位从业者。
最年轻的档期
在12月31日的跨年夜去看一场电影,这一消费行为并不是新鲜事。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电影文学编辑祁海告诉记者,跨年夜的影片每年都有。但是电影市场将12月31日作为一个单独的电影档期予以重视,却是近几年才有的。
作为一家影视行业的第三方数据统计平台,灯塔专业版将全年大大小小的电影档期划分出13个,其中既有热度最高的春节档、暑期档、国庆档、五一档,也有天数较少、相对冷门的六一档、七夕档等,但其余档期被纳入统计的时间均是从2014年开始,而跨年档被纳入统计的时间却是2018年。
在猫眼专业版上,记者注意到,跨年档被单独作为档期纳入统计的时间是2022年,而其他档期被纳入统计的时间则均是从2011年开始。
可以说,跨年档是截至目前电影行业最年轻的档期。而这个档期的诞生以及成形离不开仪式感营销。
“自2018年《地球最后的夜晚》打出‘一吻跨年’的营销噱头以来,在电影院跨年逐渐成为一项潮流。不少影片在跨年档设立特殊场,例如13点14分上映,或是在0点结束放映的场次,都有独特的仪式感场景提供,给观众带来更多的观影情绪价值。去年12月31日13点14分开场的特殊场票房突破5000万元,《一闪一闪亮星星》‘下雪场’营销更是火爆出圈,今年岁末即将上映的《名侦探柯南:迷宫的十字路口》《小小的我》等影片也将有‘樱花飞舞’这样的特殊场上映。”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说。
清华大学品牌营销研究员孙巍认为,仪式感营销通过差异化的手段,不仅有助于与影院同档期的影片竞争,而且有助于将观众带入情景氛围之中,这种美好体验能带来互联网口碑传播,拉动电影票房。
数据显示,自2018年跨年当天大盘首次突破5亿元以来,跨年档的票房表现相对比较稳定,2023年12月31日当天,大盘更是创下了7.34亿元票房的历史新高,跨年档的档期效应非常突出。
“从购票人群来看,首先在年龄上跨年档的年轻观众占比远高于全年均值,尤其是学生群体,2023年跨年档24岁及以下观众占比超过36%,性别上跨年档的女性购票占比也更突出,区域上则是三、四线城市票房贡献更突出。值得一提的是跨年档双人购票占比也会显著高于大盘,达到六成以上,情侣观影的比例相较日常有大幅提升。”陈晋告诉记者,反映在影片供给上,跨年档上映的新片中,剧情、爱情、喜剧类型供给更突出,比如2023年跨年档票房冠军就是爱情片《一闪一闪亮星星》,票房达到了7亿元。
票房“一日游”
虽然跨年档的票房产值十分可观,但是从过往的数据中可以看到,选择在12月31日公映的影片中,仅有2020年的《送你一朵小红花》的累计票房超过10亿元。在灯塔专业版统计的自2018年以来在跨年档公映的98部影片中,票房超过1亿元的仅有9部。
结合跨年档单日的大盘票房产出可以发现,在该档期上映的影片,12月31日过后,最多持续至元旦假期最后一日,票房产出普遍出现边际增长乏力,甚至断崖式下滑,鲜有依靠口碑形成长尾效应的案例。换句话说,绝大部分在跨年档上映的影片,只会在市场经历短暂的“一日游”,赚一把快钱,便不会再溅起任何浪花。
从影片口碑的角度来看,记者发现,在灯塔专业版统计的自2018年以来总票房排在前十名的跨年档影片中,仅有3部影片的豆瓣评分超过了6.0分。这一成绩与一年之中的其他任何档期相比,均处于明显落后的状态。
一部影片如果通过前期的宣传与营销,或许可以在上映前几日获得很高的排片和票房,但是口碑质量会决定后续的票房增长、排片与走势,乃至下映后的版权议价。
以2023年跨年档的票房冠军《一闪一闪亮星星》为例,其豆瓣评分仅有4.9分,在去年12月31日,累计票房就达到5.52亿元,此后每日票房产出都呈现出断崖式下滑,从今年1月1日到1月3日,每日票房分别为5698万元、1087万元、715万元;作为开启跨年档的《地球最后的夜晚》,豆瓣评分6.9分,2018年12月31日的票房为2.63亿元,但一天后的2019年1月1日,票房便骤降至1123万元。
在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在情绪需求之外,一个足够吸引眼球的故事也是观众走进电影院的核心动力。在《报告》统计的阻碍观众进场或影响票房走势的因素中,口碑差、故事俗套、题材或故事不吸引人、制作粗糙这四大因素断崖式领先其他因素。此外,《报告》显示,观众临时决定购票观影时,影片口碑评分、类型题材及故事内容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报告》中,万达电影董事长兼总裁、著名制片人陈祉希表示,从审美趣味角度来看,观众们的鉴赏水平在日益提高,对电影的叙事、质感、价值内核的要求,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目前,市场对于头部内容的渴望愈发强烈,只有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质内容出现,才能满足庞大的市场热情、回应市场的呼唤。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灯塔研究院的试映数据显示,好故事能够增强观众的推荐意愿。
从事电影制片的金妍说:“实际上,在每年元旦结束后,至春节档到来之前,通常还会有三周到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基本不会有热门的商业类型片上映。这对于上年年末的新片来说,意味着竞争压力小,这段时间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的票房滚动增长期,就类似于每年春节档的大片,有接近一半的票房都是在春节假期结束后到清明假期之前的这段时间获得的。但是从过去多年的情况来看,从元旦至春节的这段时间,却是行业的淡季。这说明,绝大部分在跨年档乃至前一年贺岁档上映的影片,没有抓住并利用好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