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湘”门丨湘潭与大飞机能否“再续前缘”?

360影视 2024-11-20 19:02 4

摘要:11月18日下午,大飞机规模化中部区域动员会暨2024湖南航空制造业合作对接会在长沙举行。会议还为设在长沙的“大飞机规模化中部区域推进办公室”揭牌。

编者按:

观城市、观乡村、观发展、观生活……

观湘门上看潮涌,湘C君的观察记,为你展现一个乘风破浪的新湘潭。

湘潭市。

11月18日下午,大飞机规模化中部区域动员会暨2024湖南航空制造业合作对接会在长沙举行。会议还为设在长沙的“大飞机规模化中部区域推进办公室”揭牌。

会议透露,湖南将以此为契机,全力构建服务大飞机的一流政策生态、产业生态、创新生态,为大飞机“翱翔蓝天”贡献湖南之为。

事实上,国产大飞机凝结着鲜明的“湖南元素”,湖南制造的起落架、发动机和新材料等成为了大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湖南与大飞机的缘分,早在50年前就已经形成。

翻开我国大飞机研制的历史,在第一代航空人当中,有一位功劳卓绝但鲜为人知的湖南人——萧卡。

萧卡是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梅桥镇人,于2015年在上海辞世,享年96岁。从1937年投身革命,到率团参与解放上海的战斗,再到领导我国首台双冷发电机、红旗导弹、“运十”飞机等国之重器的研制,他为新中国工业发展立下了赫赫功勋,成为“湖湘精神”与“红色湘潭”的又一时代注脚。

青年萧卡。

红网湘潭站对萧卡的事迹进行了系列报道。从湘潭到上海,在跨越千里采访了萧卡的亲人和同事,走访了上海航空工业集团后,湘C君反复思考着一个问题:作为萧卡家乡的人民,我们该如何将这一块鲜红的“招牌”擦得更亮?湘潭与国产大飞机之间,能否在新时代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

他是革命年代一抹鲜艳的“湘潭红”

萧卡的爱国情怀,是从小就刻在骨子里的。

1919年出生于湘乡县萧家冲(现湘乡市梅桥镇龙潭新村)一个乡绅家庭,少年时就读湘乡东山学堂(现东山学校)的萧卡,在长沙长郡中学就读三年后,因心怀科技救国、工业救国的情结,他选择就读湖南省立高级工业学校。

全面抗战爆发后,萧卡拒绝家里安排的出国深造,瞒着家人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又在毛泽东的介绍下进入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3月,萧卡被组织派回中共湖南省委工作,并担任了中共湘潭县工委书记,时年19岁。

革命战争年代的萧卡(左二)。

21岁那年,萧卡加入新四军的战斗序列,从此驰骋华东战场。

他的遗孀——今年99岁的徐希告诉湘C君,攻打上海月浦,是萧卡打得最为艰难的战斗。1949年5月13日,萧卡带领的华东野战军第87师第260团,作为主攻力量攻打上海月浦。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下,从凌晨到中午,全团伤亡700余人,仅剩120余人。下午,他带着战士们又一头扎进了战火中……上海解放,萧卡也因劳累过度病倒了。

在那个年代,乡绅是“有钱人”的代名词,他们拥有普通百姓无法企及的优渥生活。但出身乡绅家庭的萧卡,在进步思想的熏陶下,毅然选择了最艰苦、最危险的革命道路。

在湘C君看来,萧卡的这一抉择,源于他的忧国忧民,源于湘潭这方红土地孕育出的伟大革命精神,他让湖湘精神在伟大革命征程中产生的回响振聋发聩。

他是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湘潭动力”

如果说,萧卡参加革命,是中华儿女忠义赤诚的本色,那么革命胜利后主动请缨到一线工作,则是他“工业救国”的赤子情怀。

据徐希回忆,1952年11月,萧卡放弃了江苏省总工会副主席的职位,调往上海任中共华东局工业部办公室主任。后因不愿意“在大机关坐办公室、听汇报、写总结”,他又主动请缨担任了上海电机厂厂长,承担着研制国产大型汽轮发电机的重任。

萧卡带领全厂日夜奋战,于1958年10月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12000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它的诞生,豪迈地实现了当时中国人民的一个心声:“外国人有的,我们要有。外国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

萧卡领导研制的“红旗一号”导弹。

上世纪60年代初,萧卡在上海市第二机电工业局局长岗位上,又领导了地空导弹的研制工作。三年后,首批“红旗一号导弹”在西北边陲的巴丹吉林沙漠实弹发射打靶成功,并于1967年9月8日,成功将一架台湾的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击落。中国国防工业再一次扬眉吐气。

据萧卡曾经的秘书沈晓明介绍,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萧卡任上海市“708”办公室副主任,成为研制中国大飞机“运十”的关键人物。他抓住“大飞机上了天会不会掉下来”的要害,花两年时间对14万张图纸重新审定,总共归纳出20多项重大问题、100多项各类问题……

1980年9月26日,“运十”飞机成功试飞。萧卡作为项目负责人,当时虽已调任上海市委秘书长,但还是作为首飞押机人登上了飞机,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飞上蓝天……

“运十”首飞现场。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在全省努力实现‌“三高四新”战略发展目标的今天,萧卡在工业领域的担当与贡献,又何尝不是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湘潭动力”?

让红色资源服务社会发展

红色资源,放在任何地方都弥足珍贵。

它是一段厚重的历史,读懂之后就是精神财富,就是一抹浓浓的乡愁,催促着游子归乡的脚步。

它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激励着这片土地上勤劳的人民,为各个领域增添奋斗动能与发展潜力。

它是一颗繁花的种子,深埋青少年心底,待“季节”到来,必将开出鲜艳花朵、结出丰硕果实。

……

萧卡正在查验飞机状况。

红色资源是一个地方的底气,既要深度挖掘,又要服务发展。

萧卡的经历与贡献,让开放的湖南与上海有了更为紧密的内在关联。这一关联如何服务区域发展?

作为萧卡家乡龙潭新村的党支部负责人,萧思龙希望,将上海航空的资源引入湘潭,利用村上闲置的小学校址建设萧卡纪念馆。

他认为,这样既能纪念以萧卡等老一辈航空工业前辈的艰苦创业和丰功伟绩,又能展示国产大飞机研制生产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还将成为地方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

会议中的萧卡(右一)。

珍稀资源,往往就是发展机遇。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任务落地的当下,在“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正如火如荼的今天,这一红色资源该如何挖掘和利用?

或许有一天,萧卡的家乡成为湖湘大地上又一红色文旅热点,就是最好的答案。

湘C君的观察+

刚刚结束的第15届珠海航展火了。除了“三隐”同台、“白帝”亮相等这些全球热门话题外,C919等民用大飞机也格外吸睛。

作为第一代航空人,萧卡是我国首架大飞机“运十”的缔造者,他领导的大飞机研制历程诠释着艰苦卓绝的航空精神。这种精神如何传承与发扬?如何成为服务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湘C君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在湘乡设立萧卡纪念馆。可利用萧卡家乡龙潭新村的闲置小学校舍,通过图文与实物,展示萧卡参加革命的历程和在我国电机、导弹、大飞机研制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使之成为湘潭乃至湖南的又一红色景点。

“我的韶山行”增加航空科普课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空精神,是红色文化的一部分。可通过与上海的深度对接,在韶山建设航空科普基地,向广大青少年普及航空科学知识,成为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中国梦、飞行梦、航天梦种子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成后,将航空科普内容纳入“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课程。

引导大飞机产业链向湘潭延申。湘潭是湖南第二大科教中心,也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布局的老工业基地,具备强大的科研能力和浓厚的工业氛围,目前拥有36个工业门类,形成了装备、钢铁、汽车等特色产业。作为上海航空第一代“掌门人”萧卡的故乡,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成员,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参与者,湘潭完全有能力承载大飞机产业链上部分节点企业的发展。

我们期待,又一个属于湖南湘潭的“红色现象”的到来。

来源:红网新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