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序云终,盼与君同——评论员笔下的2024

360影视 2024-12-27 16:11 3

摘要:冬深岁末,四序云终。回首2024的一幕幕,让人倍感世事纷繁、时光匆匆,笔耕不辍又一年,“长安观察(ID:bjrbplb)”以评论记录了大事小情、所思所感。今天,让我们一起盘一盘。

冬深岁末,四序云终。回首2024的一幕幕,让人倍感世事纷繁、时光匆匆,笔耕不辍又一年,“长安观察(ID:bjrbplb)”以评论记录了大事小情、所思所感。今天,让我们一起盘一盘。

旅行的意义

要说这一年哪个行业最“卷”,文旅绝对靠前。坐拥冬季主场优势,“尔滨”率先晋升顶流。这波文旅热潮从祖国最冷的地界开始,演变成了各地文旅的卷活大赛。在《“小砂糖橘”为何成为移动的顶流》《地方文旅卷王大赛,谁是下一个“尔滨”?》等文章中,我们分析,大家之所以欢乐观赛,更多在于一种欣慰——越来越多的文旅部门开窍了,以灵活的脑瓜与身段开始了网络营销。

文旅推介需要善用流量,但流量不是文旅的全部。《文旅发展要追的不是一夜富贵》一文提醒,线上流量≠现实增量。深入挖掘城市历史人文底蕴,一步步提升服务意识,才能不断改善城市治理效能,把泼天富贵接好、留住。

这一年,入境游同样炙手可热。随着我国逐步扩大免签国家名单,外国游客扎堆来华。“China Travel”视频在海外社交平台引发大量围观和讨论,有人在评论区直呼“被西方媒体骗了!”《“city 不 city”背后的真实中国》中,我们分析了这一现象对于当下做好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的启示。吸引更多人实地探访中国,让“洋嘴替”成为魅力中国的代言人,最重要的是持续做好“开放文章”。

年轻的战场

今年夏天,巴黎奥运会全球瞩目,一股青春风暴让人见识了中国“小孩哥”“小孩姐”的实力。值得玩味的是,当中国年轻人突出重围,挑战西方的传统优势项目时,有人气急摔拍、有人破口谩骂、有人大搞小动作,这一切,都击碎了那些所谓“松弛”“大气”“不重视胜负”“就是来玩的”谎言。《中国年轻人正用成绩,让世界主动来与我们握手》《中国清清白白地做到了!倒是美国的“含药量”测了吗?》等评论直言,我们的一次次超越与突破,赢得的不只是一块块奖牌,还是对某些“傲慢与偏见”的绝好回击。

赛场之外,“95后”们正渐渐成为职场的中流砥柱。从“躺平”到“佛系”,从“感觉身体被掏空”到“45度青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年轻人的身心状态都会引发讨论。许多父母辈都在纳闷:“也没在田间地头干农活,就是坐在格子间里对着电脑敲敲字”,怎么就累成这样了?

《00后“累点低”?理解年轻人的语言“保护色”》《“不要苛责00后”是一种基本尊重》等评论将心比心地回应了舆论争议。那些天天喊累,与努力向上的,也许正是同一群人,时不时“自黑”一把,也是一种努力自洽、张弛有度的生活之道。

网红的祛魅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以此概括很多网络主播的沉浮再合适不过。

“香港月饼香港买不到”“红薯粉里没红薯”,这些互联网笑话,不仅让主播们的流量断崖式下跌,也悄然动摇着消费者对直播带货这一行业的信任。《不是翻车,就在翻车的路上?》《售假还打人?直播江湖不能继续贩卖草莽了》等评论剖析网红翻车的内在原因,直言“家人们”会为情绪价值买单一次两次,但不可能长久地当“冤大头”,直播带货的经营管理必然要走向规范化。

如今,想成为网红者如过江之鲫。除了“接地气”,还有很多人主打“高大上”。最近,社交媒体上突然冒出不少在联合国总部“开会”的网红博主,拉满“成功人士”“青年精英”造型。《作妖作到“联合国总部”,省省吧》一文犀利点评,其实联合国总部可以买门票进入参观,网红纯粹是拉大旗扯虎皮。

网红在吸引网友,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网友。比如以海马体照片为代表的网红审美,就令许多人趋之若鹜。某地“考研网上报名明确禁用海马体照片”一事引发热议,也让我们思考,《习惯了“海马体”加持,我们还能不能接受真实的自己?》。多从滤镜中走出来,遏制PS的执念,或许才能够更好地接受自己、真正地欣赏自己。

阵痛的领悟

世预赛亚洲区18强赛阶段,实力有限的中国国足揪紧了全国球迷的心。0比7惨败日本后,我们曾疾呼,球队要“拿出最基本的斗志、踢出最基本的血性”。此后几场比赛,球员们知耻而后勇,终于展现出了不一样的精神面貌。

《如何守住这份希望》《希望,终究在年轻人身上》等文章,就赛论赛,也直指积弊。中国足球面对的种种问题并不复杂,关键就是如何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足球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拿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绝不能重蹈“走两步、退三步”的覆辙。

当然,如今国足状态如何可能都不会让人意外,反倒是昔日最让人省心的国乒,屡屡曝出冷门。在《国乒没怎么,但“狼”真要来了》中,我们客观分析了输球的原因,直言赛场没有“常胜将军”,也从不存在唾手可得的胜利。如何端正态度,解决问题,特别是让更多年轻球员参与大赛磨炼,给他们挑大梁的机会,是国乒颇为迫切的任务。

科技的反面

AI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既有“惊艳”,也有“惊悚”。“假靳东”迷倒一众大妈、“假雷军”辣评世间百态、“假拜登”宣布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假马克龙”直播回答“政府聘用灭霸”……我们反复呼吁更为有力的治理举措,期待平台用技术对抗技术、用魔法打败魔法。

网络会议故障、酒店服务瘫痪、自助贩卖机卡壳……7·19微软蓝屏事件发生,世界多地运行掉线。我们认为,《全球“宕机”不仅是个技术问题》。当一切皆可编程,万物均要互联,一旦技术本身出现问题,其影响之广、之深,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没有必要对技术应用因噎废食,但还是要时刻保持“晴天修房顶”的危机感。

科技是发展的支点,也时而被政治绑架,沦为抹黑中国的题材。比如舆论场中,一直流行着一种论调,即“美国擅长从0到1,中国擅长从1到100”,意为美国在搞原始创新,中国只会改良应用,因此在未来科技竞争中,中国很难超过美国。我们反问:《中国人怎么就不能搞“从0到1”?》上述观点在逻辑上过于简化且缺乏科学依据,潜藏着西方中心主义之下的刻板印象。我们必须擦亮双眼,避免落入这种先射箭后画靶的“话语陷阱”。

未来的原野

变局之中,噪音尤甚。之于中国,从“经济回退”到“发展见顶”,从“中国崩溃”到“产能过剩”,最新版本是“历史的垃圾时间”。我们在《“历史的垃圾时间”?真耶假耶?》中追根溯源,认为无论在历史中的哪段时间里,都是无数个体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决策,才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今天,“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舞台和机遇依然存在。不因他人捧杀,就上头自嗨;也不必为几句别有用心的鼓吹煽动,就自怨自艾。

今天的中国当然面临风险挑战,破解核心技术“卡脖子”就是一大问题。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60周年之时,我们推出了《铭记,“邱小姐”背后的他们》一文,回溯了老一辈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事迹,鼓舞这一代人矢志不渝地向创新前沿进军,用能力和志气攥成共和国新的拳头。

光荣使命和伟大进步,基于每个普通的我们做好自己、过好人生。“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就像高考放榜时,一位山西妈妈晒出了女儿的高考成绩——文科438分,她说女儿把最好的一次成绩给了高考。我们的爆款文章《438分,怎么就不值得被看见》赢得广泛共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哪怕今天分数“平平无奇”,只要努力,未来的原野上还有无限机遇与可能。

今天,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评论员,而客观理性的思考与表达反而越来越珍稀。感谢您关注北京日报评论,也期待新的一年,您继续与“长安观察”同行。

来源:北京日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