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艾滋病“死路一条”?医生说:有4个阶段,早发现或能救命

360影视 2024-12-27 02:07 2

摘要:艾滋病(AIDS),作为20世纪最具威胁性的疾病之一,其影响不仅体现在生理上的破坏,还对社会、经济乃至人类心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艾滋病(AIDS),作为20世纪最具威胁性的疾病之一,其影响不仅体现在生理上的破坏,还对社会、经济乃至人类心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那么,艾滋病到底有多可怕?

我们该如何认识艾滋病的各个阶段,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艾滋病的可怕首先体现在它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摧毁上,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发的一种疾病,该病毒专门瞄准并渗透进人体内部的CD4+T淋巴细胞——这是免疫机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细胞。

CD4+T细胞的主要职能是协调免疫反应,尤其是在识别和攻击病毒、细菌等外来病原体时,CD4+T细胞能够通过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如细胞毒性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来调动整个免疫系统进行防御,共同对抗并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从而保护身体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袭。

而当HIV病毒进入人体后,它首先通过与CD4受体结合,进入CD4+T细胞内部,利用这些细胞作为复制工厂,制造出大量的新病毒

这些新滋生的病毒将不断侵害CD4+T细胞,致使其死亡或功能受损,从而令CD4+T细胞数量大幅减少。

当CD4+T细胞的数量下降到极低水平时,人体的免疫防线几乎崩溃,使得感染者处于高度易感染的状态,任何轻微的病原体入侵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

并且,这类患者的免疫系统亦会遭受极大损害,极易受到各种可能致命的继发性感染的侵害。比如艾滋病患者面临高度风险患上肺炎、结核病、卡波西肉瘤、霉菌感染及脑膜炎等重症,这些并发症及感染往往成为加速艾滋病患者走向生命终点的核心因素。

尤其是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艾滋病和结核病的共同流行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表明,艾滋病患者罹患结核病的风险为普通人群的20倍有余。

而且,随着免疫系统的持续受损,艾滋病患者还容易发展为各种癌症,尤其是淋巴瘤和宫颈癌。

在艾滋病患者中,这些癌症发病率颇高。因免疫系统难以有效抵御癌细胞增生,治疗难度大增,死亡率亦显著升高。

艾滋病晚期患者的身体状态十分虚弱,无法有效抵御这些严重的感染和癌症,这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病情逐渐恶化,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艾滋病的另一个可怕之处在于其具有的超长潜伏期,这意味着一旦个体被HIV病毒感染,众多感染者能在多年间保持无明显病征的状态。

即便病毒在体内迅速增殖,患者仍可能自觉身体状况良好。

这种隐匿性致使许多人未能察觉自己已感染HIV病毒,直至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才发觉疾病的存在。

实际上,艾滋病并非“死路一条”,它有四个阶段,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可以有效延缓病程,显著提高生活质量,甚至使患者活得和普通人一样长久。

艾滋病的病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所表现的症状以及所需的治疗手段均不相同。了解这四个阶段,有助于我们及早发现感染、及时治疗,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一个阶段:急性感染期

艾滋病的初期感染通常发生在人体首次接触艾滋病病毒(HIV)后的2到6周内,这一阶段被称为窗口期或血清学转换期。

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类似感冒或流感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全身乏力、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皮肤出现皮疹、咽喉疼痛以及夜间盗汗等。

这些症状往往颇为轻微、短暂,其持续时长在数天至数周之间不等,而后便会自行消退。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患者都会表现出这些症状,且这些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的体征相似,容易造成误诊或混淆。

在窗口期时,HIV病毒载量颇高,而体内HIV抗体尚未足量产生或浓度低至难以被检测,所以常规的HIV抗体检测或许会呈阴性结果。

第二个阶段:临床潜伏期(无症状期)

这是艾滋病病程中最为漫长的阶段,其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可能短至数月,长则能延续超过15年,平均而言约为8至10年。

在此期间,病毒在患者体内持续进行复制活动,尽管免疫系统尚能保持一定的运作能力,使得患者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病毒的持续增殖会影响下免疫系统,导致其受到严重的破坏,这个时候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也会持续减少。

无症状期的持续时间是一个复杂因素的综合结果,其中病毒的负荷量、种类、入侵途径以及个体自身的免疫应答能力等均起着关键作用。

尽管在这一阶段患者可能感觉身体状况正常,但他们仍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能够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等途径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第三个阶段:艾滋病前期

这是病程的一个过渡阶段,意味着免疫系统功能开始显著受损

患者可能会经历一系列与艾滋病相关的症状群,包括但不限于持续性的淋巴肿大、体重显著减轻、不明原因的发热、夜间盗汗频繁、深感疲劳乏力、肌肉疼痛不适、皮肤出现皮疹以及腹泻等症状。

而且,它们持续时间可能会有数月之久,而且再次发作的风险很高。

艾滋病的前期阶段也是机会性感染开始浮现的时期,患者可能会遭遇如口腔念珠菌病、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问题。

这一阶段标志着艾滋病已进入其临床表现的明显期,患者往往需要入院接受专业治疗。

在此阶段,尽管抗病毒治疗仍然不可或缺,但治疗的核心转向了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及其他针对性的疗法,旨在有效应对和管理各种伴随出现的并发症。

第四个阶段:艾滋病晚期(终末期)

在这个阶段,患者的免疫系统已经受到严重破坏,CD4+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下降,无法有效抵抗各种病原体和肿瘤的侵袭。

患者常常处于多种易感染疾病及恶性肿瘤风险之中,包括肺孢子菌肺炎、隐球菌脑膜炎症、巨细胞病毒引发的眼底病变,以及卡波西肉瘤等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通常展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并且伴随着极高的致死风险。

而且,艾滋病期患者还可能出现持续性的发热、腹泻、体重减轻、夜间盗汗等全身症状,以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的严重损害。

除此之外,大众对艾滋病认知匮乏,存在诸多误区,这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产生了不良影响。

纠正艾滋病相关误区,不但有助于驱散恐慌,而且能够提升公众健康意识,推动科学的防治工作。以下是关于艾滋病的三大常见误区,并逐一进行澄清:

误区一:艾滋病是同性恋者的专利

长期以来,艾滋病在传播方面被过度关联于同性恋者、男男性行为群体(MSM),致使许多人误认艾滋病近乎仅存于同性恋群体。事实上,艾滋病并不是“同性恋专属”的疾病,比如性工作者和其他无保护性行为的异性恋人群同样面临感染风险。

正确认识艾滋病应该关注其传播途径和高风险行为,而非错误地与特定群体挂钩。无论性别、性取向与年龄如何,任何人只要存在不安全的性行为或者其他高风险行为,便都有感染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可能

误区二:感染HIV后不能生育健康宝宝

另一种常见的误区是认为HIV感染者无法生育健康的孩子,过去,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和母婴传播问题曾是医学领域的巨大挑战。

抗病毒治疗(ART)的进步,HIV阳性女性在怀孕期间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病毒传播给胎儿的风险。

现如今,HIV阳性母亲通过使用抗病毒药物,在妊娠期进行适当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母婴传播的概率,甚至使得感染HIV的风险降到几乎为零

误区三:一旦治疗就能完全治愈

一个广泛存在的误区是:一旦开始治疗,艾滋病就能完全治愈。

虽然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已经极大地改善了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并且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降低病毒载量至“不可检测”水平,但这并不等同于治愈

当前,ART治疗可以使得HIV感染者的免疫系统恢复到接近正常的水平,并使病毒载量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但患者仍然需要长期服药,病毒没有完全消失。

艾滋病不仅是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也对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带来了深远影响。

通过清晰认识艾滋病的可怕之处、了解其四个阶段以及纠正有关艾滋病的误区,我们能够更加科学地应对这一全球性疾病。

科学的防治、早期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消除社会偏见,才能够真正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和危害,保护更多人的健康。

1、林永年;刘江福;何秀华;陈素梅;杨鹏雅;郭如意;邱燕燕;苏健斌. 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研究.中外医疗,2017(18)

2、人民网.艾滋病有哪些传播途径?暴露后如何预防?专家解答来了.2021-12-01

3、央视网.关于艾滋病的几个真相:艾滋病患者寿命接近正常人 也可以生出健康的孩子 .2021-12-01

来源:医者杂谈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