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健全高校志愿服务体系

360影视 2024-12-29 08:00 4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国家发展和民族兴旺的重任。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不仅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掌握专业的技术技能,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乐于奉献、友爱互助、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情操。志愿服务活动是锤炼大学生思想品质、增强社会认知、提升民族认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国家发展和民族兴旺的重任。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不仅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掌握专业的技术技能,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乐于奉献、友爱互助、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情操。志愿服务活动是锤炼大学生思想品质、增强社会认知、提升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手段,但当前,一些地方的志愿服务活动存在大学生参与性不高、参与动机不纯等问题。因此,高校作为育人主阵地,应当不断健全志愿服务体系,为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贡献。

构建志愿服务信息化平台,提高志愿服务工作管理效率。近年来,信息技术更新迭代迅速,为高校构建志愿服务信息化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持。志愿服务多由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借助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渠道临时发布,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因未能及时获取消息而错失实践机会。基于此,可构建专门的志愿服务信息化平台,让大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近期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随时随地参加志愿服务线上培训,有效解决志愿服务活动通知不到位、学生服务技能不足等问题,提升志愿服务工作管理的系统性和效率性。具体而言,其一,高校可依托志愿服务信息化平台,将志愿服务相关政策文件分类整合上传至平台,为大学生及时掌握最新信息提供便利渠道。其二,属地需求方可根据自身所需,经审核后将志愿服务者招募信息发布在平台上,实现高校与地方的互联互通,增加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机会。其三,依托志愿服务信息化平台,公布学校志愿服务制度体系,明确志愿者服务所需时长、等级认定、服务奖章等相关内容,并创设意见反馈窗口,鼓励大学生就相关制度体系及内容要求提出改进建议,有针对性地完善服务体系及平台建设。

建立健全系统化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志愿活动氛围。新时代高校志愿服务应立足当下社会整体生态系统,建立健全系统化管理制度,以适应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一是高校应加强与社会组织、企业机构等的交流合作,统筹不同主体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作用。同时,统筹协调校内各部门院系,组建内部统筹部门,健全系统化管理制度,形成内部合力,助力高校志愿服务育人目标的实现。二是高校应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志愿服务理论内容与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科学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占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拓宽知识面,提高高校志愿服务水平。三是加强高校志愿服务体系与地方组织之间的联系,共建志愿服务机制,为大学生提供志愿服务实践平台,发挥学校与地方组织的育人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营造良好的志愿活动氛围。

完善志愿服务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志愿服务评价是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成效的重要评估,是大学生明确自身发展优势和不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针对性改进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依据。在完善志愿服务评价体系过程中,高校应立足大学生的发展实际和需求,坚持以人为本评价原则,丰富评价指标,拓宽评价内容,对不同评价指标所获分数进行客观分析,以便在未来理论教学与服务实践中更好帮助大学生查漏补缺。与此同时,应将大学生反馈纳入评估志愿服务质量中,为高校志愿服务项目管理者提供反思改进依据,使志愿服务项目内容能更好满足大学生志愿服务需求,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项目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可组织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高校应积极畅通与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渠道,邀请各个志愿服务活动主办方对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实践中的表现予以评价,并组织参与同一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进行互评、自评,以获取多元主体的评价数据,提高高校志愿服务评价结果的可参考性,助推志愿服务工作向规范性、系统性、标准化方向发展,以此培养出更多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