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鄱阳湖,轮虫每天制造1.33亿亿个塑料颗粒

360影视 2024-12-29 10:40 4

摘要:在当今世界,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污染备受关注。从广袤的大地到浩瀚的海洋,塑料颗粒无处不在,对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威胁。

在当今世界,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污染备受关注。从广袤的大地到浩瀚的海洋,塑料颗粒无处不在,对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威胁。

微塑料和纳米塑料是塑料颗粒的两种主要类型。微塑料的尺寸在1微米到5毫米之间,纳米塑料的尺寸则小于1微米。这些微小的颗粒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对环境和生物产生潜在的危害。

南极磷虾能够摄入微塑料,并将其磨成更小的纳米塑料,这一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而轮虫,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全球淡水和海洋中的浮游动物,也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对象。

轮虫体长通常不超过0.5毫米,在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每升湖水中就有900只轮虫,这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样本资源。研究人员发现,轮虫能够摄入小于10微米的塑料颗粒,偶尔也会尝试摄入20微米大小的塑料,但更大的颗粒则难以吞食

当轮虫摄入微塑料后,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其消化道内充满了各种大小的塑料颗粒,其中纳米级颗粒的数量相对较多原本表面光滑的微塑料,经过轮虫的消化过程后变得粗糙

不仅如此,轮虫对不同类型微塑料的“消化”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实验表明,轮虫不仅能够摄入破碎硬度较低的聚乙烯(PE)塑料,还能对硬度较高的聚苯乙烯(PS)塑料进行“处理”,从中磨损出纳米颗粒。

这种普遍性为我们理解微塑料在环境中的循环和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自然环境中,轮虫与微塑料的关联也逐渐被揭示。研究人员在山东青岛多个地点采集了不同种类的轮虫样本,结果发现,所有采样点的轮虫体内都检测到了3至30微米的塑料。

这表明,即使在没有人为投放塑料的自然环境中,轮虫与微塑料的关系也是广泛存在的。进一步的研究指出,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一些特定地区,微塑料丰度较高的区域与轮虫分布密集的区域存在着显著的地理重叠。


例如,在东亚和欧洲的一些地区,这种重叠现象更为明显。以鄱阳湖为例,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轮虫在微塑料分解中的作用鄱阳湖面积约为3690平方千米,每升湖水中平均含20.2个直径在50至500微米的微塑料

假设所有轮虫生活在超过5米深的湖水中,根据研究数据,轮虫在含微塑料的水体中4小时后,平均每个微塑料颗粒会生成131个纳米塑料颗粒。如此计算,一天之内鄱阳湖的轮虫总共能产生数量极为庞大的纳米塑料颗粒

然而,实际情况中轮虫产生纳米塑料颗粒的数量可能比实验数据所显示的更高。一方面,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研究人员只能检测直径大于0.6微米的纳米塑料,因此我们无法确切知道一颗微塑料在轮虫的作用下会生成多少更小的纳米塑料。

另一方面,文献中仅报道了鄱阳湖中尺寸50至500微米的微塑料,而轮虫主要摄入的是更小尺寸的塑料。虽然目前尚不清楚鄱阳湖中直径小于50微米微塑料的浓度,但研究人员推测,这类微塑料的丰度必然高于大尺寸微塑料,因此轮虫所处环境中的实际微塑料颗粒数量也高于估算值。


此外,实验条件与自然环境存在差异,自然环境中的轮虫能够更充分地摄入和消化湖水中的微塑料,从而产生更多的纳米塑料颗粒。除了轮虫,其他生物在纳米塑料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也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们对这些生物的了解还十分有限。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生物在全球纳米塑料污染中的作用远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要重要得多这场纳米塑料“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生物在其中的作用,以便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来源:濮达天下一点号

相关推荐